◎ 2010年江苏省无锡市语文中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滑(jī) 广(mào)无垠
    B.阔(zhuō) (xiāo)声匿迹
    C.迁(xǐ) 苦心孤(yì)
    D.(pán)跚 中流(dǐ)柱
  • 依次填人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抱怨恰如一股阴冷潮湿的黑雾,足以__________他的双眼,足以__________他的心智,足以__________他的成长,最终让他在怨天尤人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A.遮蔽 迷惑 阻碍
    B.迷惑 阻碍 遮蔽
    C.遮蔽 阻碍 迷惑
    D.阻碍 遮蔽 迷惑
  • 对下面文段中加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守巴陵郡。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B.越:及,到。
    C.具:同“俱”,全,皆。
    D.作文:文章。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三四月间细雨霏霏的西塘,是品味江南古镇的最佳季节。
    B.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上海世博会开幕后,上海警方便衣行动突击队就进驻园区,确保游客安全。
    D.通过三年的艰苦建设,使无锡人民享受到地铁交通的便捷舒适。
◎ 2010年江苏省无锡市语文中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对名著的评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身上凝聚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B.《水浒》生动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主要人物有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等。
    C.《繁星》《春水》的作者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冰心,她在作品中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D.《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人生旅程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旅途中有无数的驿站。所有的台和站,只是供中途小憩,只是供转车再出发。
    A.人生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B.人生途中可稍作休息,但不能长期滞留。
    C.人生旅途可以有多种路径到达目的地。
    D.人生的目标常常可以发生方向性的逆转。
  •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岑参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A.第一、二句表达了诗人旧地重返的欣喜之情。
    B.第三句“可怜”一词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
    C.第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依恋不舍的情怀。
    D.全诗通过虚写柳树,创造了生动美好的艺术形象。
  • 文言文阅读。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
    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尊周室”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物喜
    B.可一战
    C.令辱之,激怒其众
    D.策之不其道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段主要写范蠡两次辞官的经过和原因。
    B.范蠡离勾践而去,是因为勾践是个不能与大臣共患难同享福的人。
    C.范蠡归还相印,散尽家财,是个淡泊名利的人。
    D.范蠡从商经营有方,治国深谋远虑,颇负盛名。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范蠡越王勾践   事:____________
    ②还国       反:____________
    布衣之极也     布衣:__________
    ④间行以      去: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自与其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年江苏省无锡市语文中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等着春天到来
      ①有些禽兽的求生本领简直神奇。例如山雀,体重只有l/3盎司,真像一星生命的火花,丢给时速40英里的寒风去摆布。山雀在冬天的进食量为夏天的两倍。为了储存一层脂肪供寒夜取暖,山雀在白天几乎不断进食。这种乌到冬天会多长三成羽毛,还会把毛耸起围住一股暖气。
      ②等到矗囊来临,山雀就会紧缩身体,进入一种紧控的超低温状态,把体温从正常的华氏104度降低20度之多,使能量的消耗减缓。稍有转暖的迹象,山雀就会飞出矮树密蔽的洞穴,不断地啄食。
      ③在森林的某处还有黑熊在冬眠。每到秋天,黑熊触动了古老的冬天之记忆,就会开始拼命进食。黑熊一天吸收的热量,高达2万卡路里,因此增加三成体重。初雪一降,黑熊就冬眠——深藏在空心的木材里,岩穴里,铺了草的浅坑里。有时候它会窝在老树的断干之中,离地高达90英尺。它的心跳降到每分钟l0次,而且一旦住定了,就是四个月到半年。
      ④熊对于春回大地的绝对信心,令我难忘。它认定太阳会再光临,使河水解冻,百花盛开。
    1.第①自然段中“几乎”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等待不如创造
      ①“没有机会”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托词,但有骨气的人却从不会为自己寻找这样的托词。他们从不怨天尤人,只知道尽自己所能迈步向前。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
      ②等待机会成为一种习惯,这是一件危险的事。人的热情与精力,就是在这种等待中消失的。对于那些不肯努力而只会胡思乱想的人,机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脚踏实地,奋力前进,不肯轻易懈怠的人,才能看得见机会。
      ③机会的降临往往是非常偶然的,机会就暗藏在你的日常行事之中。不管你从事哪一类事,其中都有机会。
      ④伟大的成就和业绩,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们。如果以为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别的地方,在别人身上,那么一定会遭到失败。机会其实包含在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⑤培根指出:“智者所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当一个人计划周详,考虑缜密,在多种有利因素的配合下,时机常常会来到你的身边。一个强者,总能创造出契机,常常与机会结缘,并能借助机遇的双翼,搏击于事业的长空。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桃源依旧在
    罗兰
      ①当生活琐事纷繁,或自己忽然惑于荣利,卷入凡尘,因而感到心情窘迫,看不见天光云影之时,我就让自己做一次愉快的逃离。
      ②逃离的办法是坐车。
      ③有时,一趟外双溪即已足够。车行快速,带着你的身体与灵魂,一同驰过一个个与你无涉的处所,于是,你可以开始看见天广地阔,云淡风清。
      ④当然最好是坐火车,可以享有五六个小时的车行纵目之乐。让火车的最快速度帮你甩脱一切来自外界的纠缠和来自内心的牵绊。
      ⑤于是,当火车越过市区,奔向原野,你可以放开一切顾虑与杂念。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自作灵通地向你报导今天股市如何,油价几许;没有人杞人忧天地向你嘀咕这边房价又涨,那边地再增值。没有人问你今天因何还穿去年的时装,更没有人提醒你已年“过半百”,“应怀”千岁忧,要经营再经营,积蓄再积蓄。
      ⑥在这样的旅途之中,你完全是孤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事务与你有任何关联。因此你可以不理会一切,专心欣赏车窗外闪过的远山近树,绿野平畴。
      ⑦那天我乘山线去,看青山翠谷;这天我乘海线归,看未被俗世沾染的人间仙园;下次我将乘最早班车去,专为欣赏晨雾;再乘夕暮车归,可以看到晚霞。
      ⑧铁路沿线,越是小站,越是文雅,越是保存着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安闲。
      ⑨想像铁路员工如何把他们的小站细心点缀,把花圃围上多色的篱栏。有时红白相间,有时加些蓝和绿,润饰其间,里面盛开着美人蕉、野菊花或剑兰。有些小站不仅有花圃,且种着修剪得宜的灌木,或排列着漂亮的盆栽。有时火车开出车站以后很久,还可看见夹竹桃给铁路沿着红边,山坡上也多有粉红色或黄色的野花,点缀其间。
      ⑩海线小站连地名都安闲。追分、清水、南日、苑里、通宵……它们不在意快车肯不肯在这里停站。或许它们更应当欣幸快车不在这里停站,好使它们的站上与站旁,多有一些种植花木的空间,也免得嚣张的都市人去踩坏了它们的稻田。
      通宵站一闪而过,那蓝白相间的墙垣,衬着彩色缤纷的花圃,使人疑为谁家别墅,连墙上漆着的“通宵”二字,也像旧时大户人家的堂名,透着不随流俗的悠远。
      白沙屯地名潇洒,圃中有美人蕉竞艳,恰似要给这素淡的地名加上最出色的点染。
      有时可见公路旁侧,木麻黄夹道,令人神驰。但最夺目还是那大片的稻田,匀净澄碧,稻浪如海,极目稻田尽处,才隐隐看到线条利落的农舍,清爽整洁,如同天天用水洗过一般。偶有不知谁家的红砖小筑,镶着白边的屋顶,安谧清幽,极富画意,远远地隐在丛树之间。
      在这样的安闲与清幽里,我摆脱了那被金钱追赶,被荣利纠缠的窘迫;找回的是,当年千里独行,到这青翠之乡来追寻的那无需奔名逐利的处所,耕田而食、凿井而饮的世外桃源。
    1.第①自然段中,“逃离”本是狼狈的,但作者却说“愉快”,这是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自然段中作者所说的“现代文明污染”,从全文看主要体现在哪里?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标题为“桃源依旧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作者笔下的“桃源”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所写的“桃源”和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有何异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课文默写。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③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④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⑥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⑦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⑧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⑨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⑩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据英国媒体报道,近30名加拿大政府官员.3月l0号在该国渔业部长的带领下,在议会餐厅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海豹肉大餐。组织这次“海豹宴”的自由党参议员帕耶特说:“捕杀海豹为北极地区的居民提供了收入来源。”加拿大自由党领袖叶礼庭边嚼着海豹肉边说:“口感很不错。”
      为此,东海中学初三(3)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正方提出的观点是:捕杀海豹解决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反方的观点是:捕杀海豹是对其他生命虐杀的残忍行为,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请你根据反方观点写一段辩论词,字数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许多时候、许多事情需要我们作出决定:一次赈灾活动,是否慷慨解囊;一次同学误会,是否有勇气说出消除隔阂的话语;别人遇到了生活的挫折,是否发去鼓舞对方勇敢面对的短信;自己面临新的机会,是否能够为自己“悍然”作主……一次次难忘的决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我们永远值得珍藏的记忆。
      请以“难忘的决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决定的可以是有意义的事,也可以是有趣的事;(2)可以写自己决定要做的事,也可以写他人决定做的事;(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校名及自己的姓名,如需出现一律用“XXX”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