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浙江省舟山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一只想变成橘子的苹果,一定是一只kě______望创新改变的苹果。这样的苹果一般不会因循守旧,更不会dài______着镣铐跳舞,而是喜欢挣脱条条框框的束fù______,像一只蝉一样,冲破躯壳的管制,真冲云xiāo______!
  •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人类文明成果______盛会。它______了人类在城市建设上的卓越智慧,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______在一起,沟通心灵,共谋发展。
    A.汇聚 B.荟萃 C.凝聚
  • 下面这段文字画线的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①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②我们必须全面改善公众睡眠的健康水平。③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诗词名句默写。
    (1)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3)晏殊《浣溪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儿童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年浙江省舟山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名著语段,写出每个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丙段出自哪部名著。
      【甲】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迷,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了,另讲猫的故事了——
      【乙】他骑着它,在田间的大路上飞驰,见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将车铃按得丁零零一路响。孩子们回头一看,就闪到一边。胆小怕轧的,就赶紧跳到地里。他骑着车,呼啦一声过去了,那几个孩子就会嗷嗷叫着,一路在后面追赶。
      【丙】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写出下列新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两个)
    另类 菜鸟 迷你 草根 热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闹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下面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圣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学生:老师,《现代汉语词典》怎么把“包装”“下课”作为新词语了?
      老师:因为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举例说,“下课”,原指上课结束,现在又有了被解职的意思。如,某男篮主教练执教不力而下课。
      学生:哦,我明白了!
      老师:那你能不能参照老师的说法,从“包装”“充电”“山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说明这种情况呢?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这个例子举得好,看来你是真的明白了。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见,但她拖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付冷饮费若干
      ……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选自小说集《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删改)
    1.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妻子”这个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借此是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你如何评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假想金箍棒
    麦笛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②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3~5厘米的样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最大在3900立方厘米左右。因此,如果金箍棒的材料是锇,其质量大约为88千克,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关羽能舞动重41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动重32千克的水磨禅杖,以猴哥那山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有人说,不是6250千克吗?想必那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③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王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④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大罗金仙都能化成血水”,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炼就了一身铜皮铁骨,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材料又像铱。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⑤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碗来粗细”进而变成绣花针大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⑥《西游记》中老龙王说:“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可长可短,能随时调整,实在是太方便了。猴哥成佛之后,金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选自《中学生百科》2009年第6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金属名称 金属属性 金箍棒可能用它来制作的理由
    (1)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兵器,
    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
    硬度最大 (2)
    (3)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腐蚀性极强。
    2.文章第④段写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为什么要介绍孙悟空在炼丹炉内灯炼就一身铜皮铁骨以及会七十二变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⑥段除了介绍金箍棒的去向,还从哪三方面对它进行了说明?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本意是为了介绍几种金属的属性,为什么要借助金箍棒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年浙江省舟山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________一字相呼应,写出了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见藐小之物必细其纹理(   )
    (2)喷以烟(   )
    (3)数十(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使之冲烟飞鸣(但是)
    B.余常土墙凹凸处(在)
    C.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被)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务忠厚(   )
    (2)而必屈物之性以吾性乎(   )
    (3)若吾儿坐好物(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岂有不爱
    B.驱其残忍
    C.醉翁意不在酒
    D.辍耕垄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少年不知愁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化自选
       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