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自主检测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对下列加横线字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夫(精:专一,纯正)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
    B.(食: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任重而道远。
    D.(闻:闻见)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诗词填空。
    (1)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3)却看妻子愁何在,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根据语言提示,用原文语句填空。
    (1)王维在《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2)《马说》中表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3)李商隐在《无题》中运用谐音的手法表现相思之苦的千古名句
        是                                                                                      。   
◎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自主检测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不是用来描写返乡的心境的诗句是
    [     ]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B.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他们对于自己和人类的幸福,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B.随着健身热的兴起,时下流行着许多发达肌肉的锻炼方法。
    C.小组赛后,32支球队被淘汰了16支,参赛队减少了二分之一。
    D.像这样精彩纷呈的节目,观众怎么会喜欢,怎么会欣赏呢?
  •   有人说,我们国内的教育把有问题的孩子教得没问题,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把没问题的孩子教得有问题。对这一说法你是怎么看的?请简要回答。
                                                                                                                                              
◎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自主检测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理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走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荚,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荚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加横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之:得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入   
    B.而:舍生取义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C.为: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也 今为宫室之美之 
    D.者:二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
    2.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故患有所不(避:躲避)也        
    B.听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自己的修养)
    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旨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三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4.结合本文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生与死的看法。
                                                                                                                                              
  • 阅读理解。
    一个母亲创造的奇迹
           ①德国二战结束后,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②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微开,她两岁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
           ③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量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街坊邻居没人理解她,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干脆把孩子扔掉。
           ④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心存芥蒂,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可是,艾娜始终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一个小天使。” 
           ⑤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邻居们的行动已不那么偏激了,但是还有人常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情古怪,常常以恶作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⑥半个月后,几乎发疯的艾娜费尽周折,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艾娜紧紧地护着孩子,乞求邻居们说:“给他点儿爱吧,他也会是一个可爱的天使的。”
           ⑦孩子就在那个时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充斥着幼小的心灵。艾娜告诉,最好的补偿就是爱,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⑧从此,他痛改前非,认真做人。在别人的诋毁与侮辱面前,他不再针锋相对;在别人有困难时,他又总是不计前嫌,乐于助人,并友善地与人相处,礼貌待人——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给了自己一份母亲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别人!
           ⑨中学快毕业那年,别的同学都陆陆续续地收到了一些礼物。哪怕是一支钢笔,或是一辆单车,可他什么也没在。他的母亲艾娜依旧日夜操劳,他开始有一丝失落,不知道自己的出生究竟是对是错。
           ⑩终于,毕业典礼如期举行。校长念到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走上台,那一刻是多么神圣和骄傲!作为一个“纳粹”的儿子,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已是不易,他多想自豪地对世界大喊——我毕业了!但是这种感觉转瞬即逝——不会有谁关注我的成功的!
           “雅克里……”他听到校长念他的名字了,于是移动着沉重的脚步,沮丧地向台上走去,“雅克里,祝贺你正式毕业。”这时,雅克里听到台下掌声如潮,他回过头,看见自己的母亲艾娜和许许多多的邻居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台下,正粲然冲着他微笑。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观看他的毕业典礼,在该校可是史无前例的。
           “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雅克里在台上激动得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样的年代,一个纳粹战犯的儿子受到如此的礼遇有确罕见。如果说这算得上一个奇迹的话,那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位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
    1.本文的叙述顺序是                    ,体现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有(依次答出四处即
         可)                                                        、                   
    2.雅克里被邻居送往教养院的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是                                                            
    3.阅读第⑧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雅克里是如何“痛改前非,认真做人”的? ②支撑他这样做
         的信念是什么? 
                                                                                                         
    4.第段中加横线词语“这”指代的是                                                   
    5.第段中雅克里激动地说:“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你认为“最好的礼物”含义是什
         么? 
                                                                                                               
    6.文中写道:“两岁的孩子正伸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艾娜“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
         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请你揣摩一下:当时艾娜心里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认为她会这样想?
         揣摩艾娜心理: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
    精神
           ①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②即使再穷,也得有点志气。低三下四,即便讨得一点,也全受人轻慢。午餐幸运地吃到一点“嗟来之食”,晚餐再去乞求,可能就要吃“闭门羹”了。人们敬重的,永远是那些自强不息、知道别人的脸色和自己的血色,知道别人的语调和自己的格调的人。
           ③即使再难,也得有点骨气。否则,这一次被人抬起,下一次瘫倒之后,就可能连同情的目光也得不到。今天的呻吟哀号,得到别人的抚慰,明天再呻吟哀号,就可能让人鄙夷和厌烦了。能够感动人的,永远是那些能够全力抵抗挫折,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奋力站起来的人。
           ④唉声叹气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乞求他人同情的可怜相。有时唤起的恰是一种冷漠:自己糟踏自己,别人又怎么抬举你?
           ⑤如果你想依靠别人让你保持站姿,别人就只好拴个绳子把你吊起来,但要知道,那种方式与让你上绞刑架的方式最接近;如果你想依靠别人使你往前走,别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前面牵着或从后面推着,但要知道,那里面包含着一种把人不当人的味道。
           ⑥即使再累,也得有点毅力。把自己的耐力发挥到极限,咬住牙,沉住气,才能走过一段艰难的路。坚持,最能使生命美丽,最能使人感动。为了清闲而宁愿忍受屈辱的人,绝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清闲。
           ⑦人有精神,别人就不会以蔑视的目光注视你,就不会以一种飘忽的眼神对待你。即使你穿着一般,即使你干着粗重的体力活,即使你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⑧小人物也需要一种浩然之气。“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自己放弃了自己,自己对自己失望了,任何外来的关心,任何外来的照顾,都只是别人的一种态度,一种姿势,对于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形象都无济于事。
           ⑨别人可以给你一点钱,可以给你几句安慰的话,但没法给你一种力量,没法给你一种精神。缺乏脊梁骨的人,谁也没法让他抬起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联系全文,概括出“精神”所包含的内容。
                                                                                                                                                   
    3.文章的第②③⑥段从结构形式上看是                    关系,从内容上看是                  关系。
    4.文章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5.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精神”的意思应该理解为                                                              
    6.第⑤段中“那里面包含着一种把人不当人的味道”中的“那”指代什么?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家,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充满了爱的世界,是一个永远温馨而动人的话题……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杯香茶;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甚至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也演绎着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抒发情感,发表见解,也可以编写故事等。
           要求: ⑴自拟题目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