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学年度重庆市万州区某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chuò)。只有穿长衫的人,才(dù)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B.我以(y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好。同时我又热(chōng)于做这件事。
    C.一切都如花似(jǐn),(sháo)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bǐng)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D.黄昏夕照,勾(lēi)出圆明园残损的门柱和颓(gèn)断壁,衰草连天。毛泽东(chù)立在园门前,像在思索着什么。
  •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旁逸斜出     再接再厉     前仆后继     不屑置辨
    B.舍生求法     销声匿迹     冥思苦想     不可名状
    C.温文尔雅     稍纵即失     截然不同     未雨绸缪
    D.恹恹欲睡     战战兢兢     揠苗助长     浮想连翩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
          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B.盼弟善为决择未雨绸缪。“廖廓海天,不归何待。”
    C.他的这一举止真叫人不可思意,老师早就要求不得擅自改变安全操作规程。
    D.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
          是在高原上行驶。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B.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C.灯月交映、水波粼粼,绵阳滨江广场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D.通过对《愚公移山》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做事要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道理。
◎ 2009-2010学年度重庆市万州区某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李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B.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攻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锲而不舍地进行了科学探索。
    C.妈妈病了,只能由爸爸去买菜,这一段时间,妈妈只能在家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D.他一脸滑稽的模样,让正在气头上的老师也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著名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
    B.“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采用比喻,突出了太阳的毒热与烈日的威
          势。
    C.廖承志在《致蒋经国先生的信》中,从民族利益、历史责任等角度力劝其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贡献。 D.《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都是创世的神话。
  •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 于是焉,                                                                                  。(《秋子》)
    (2)                                          ,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
    (3)                       ,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4) 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
    (5) 《论语》:其恕乎!                                                                              
    (6)                                       ,浓睡不消残酒。
    (7) 春潮带雨晚来急,                                  
    (8) 即从巴峡穿巫峡,                                  
    (9)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10) 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 篇段积累——默写韩愈的《马说》选段。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 2009-2010学年度重庆市万州区某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
    家园如梦
           ①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牛皮纸蒙住的三扇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显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②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③“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课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④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⑤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⑥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⑦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坟头。
           ⑧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⑨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蛋,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⑩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丫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外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伤害。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遏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把自己攀缘成一株不老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着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壁。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看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1.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作者所说的“家园”既指                       ,也
         指                                 
    2.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件表达“我”对家园的怀念之情?请简要概括。(至少概括出三件,每件事不超过12
         字) 
    (1)                                             (2)                                          (3)                                        
    3.“我将把自己攀缘成一株不老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
         缝。”请根据文章本身提供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明这一句子的含义。
                                                                                                                                                        
    4.本文语言生动,抒情真切,议论精当,富于哲理。请从⑥⑩两段中选出你喜欢的一段,从表达方式、
         思想内容两方面作简要品析。
                                                                                                                                                       
  • 阅读。
    倒行不逆施
           众所周知,植物的根是向地下生长的,而茎则是背地向上生长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根和茎有着不同的任务:根沿着地球引力的方向向土壤深处生长,是为了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和无机盐,同时完成固定植物体的任务;茎在地面逆地球引力方向向上生长,是为了占据地球表面的空间,使绿叶得到充足的阳光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如此看来,如果根朝上、茎朝下“倒行逆施”,那么这样的树是不会存在的,有些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完成自己主要任务的同时,也会灵活机动,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我还没有见过茎朝地下深处生长的植物,但根背地向上生长的植物,在20年前我就亲眼见到了。
           那是在广州华南植物园中。当时,我正走到一处长有裸子植物的水域旁,我惊异地发现,在靠近岸边的浅水中,以及近水的地面上,矗立着许多高几十厘米、奇形怪状的“树桩”:有的像端坐着的观音,有的像人的上举的膝关节,还有的像蹲在地上前爪合抱的松鼠……再看它们身旁,是一棵棵挺立在水中或水畔的树,有我国著名的“活化石”水松,有原产于北美东南部沼泽地区的落羽杉。这些怪模怪样的“树桩”与近旁的树木有何关系呢?我一时看不明白。后来,经植物园工作人员点化,我才知道,这些“树桩”,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呼吸根”。
           呼吸作用是生物所共有的生理活动,植物也不例外。绿色植物不仅需要在有光照的条件下,通过兴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释放出氧气,同时也需要一刻不停地吸进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以满足体内一切活细胞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即使是长期生长在地下的根,也需要一定的氧气供应。当树木生长在潮起潮落的海滨间带,或常被水淹没的内陆沼泽地上时,扎在缺氧的淤泥中的根就会感到“憋气”,甚至可能因为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而窒息死亡。因此,为了得到足够的氧,一些树木的根系中就会生出反潮流的“倒行者”,它们像茎一样逆地球引力方向生长,将身体伸出水面或地面,暴露在空气中,尽情享用大气中的氧,然后通过通气组织将氧气送往仍埋头于地下工作的整个根系,使树木可以安身立命于缺氧的淤泥环境。这种倒长的呼吸根,在热带沿海的红树林中和温暧潮湿的内陆沼泽林中十分常见,是植物根系“倒行不逆施”的典范。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
         答:                                                                                                               
    2.本文第①自然段中,“多面手”一词有何含义?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答:                                                                                                              
    3.本文第②自然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其作用。
         答:                                                                                                             
    4.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大多数植物的根都向下生长,吸收水分、氧气;茎朝上生长,完成光合作用。
          B.绿色植物为满足体内一切活细胞的呼吸作用,必须要吸进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C.植物需要一定的氧气供应,如果根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就可导致植物死亡。
          D.具有倒行逆施本领的植物,都生长在热带的红树林和温暧潮湿的内陆沼泽林中。
  • 阅读。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渚崖之间 涘:水边                    
    B.河伯始其面目 旋:掉转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矣 殆:危险      
    D.吾长笑于大方之家 见:看见
    2.下列各组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的是:
    [     ]
    A.我谓也 何陋
    B.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道百 不能称前时之
    D.望洋向而叹曰  岂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设喻说明哲理。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较,还将河伯前后的认识作了对比。 
    B.“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两个成语都出自本文,前者本义是指因力量或条件达不到而感叹无可奈何,后者的本义是被道德修养高的人笑话。 
    C.“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
    D.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4.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 阅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行人:指困金兵南侵而逃难的人。②鹧鸪:一种叫声凄厉的鸟,其叫声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1.解释:“长安”、“无数山”、“毕竟东流去”
                                                                                                                                               
    2.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除寓情于景的手法外,作者为便于抒情还主要用了哪种含蓄的表现手法?
                                                                                                                                                
  • 综合性学习。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活动目的:(略)
    ●活动准备: ①                                           ②评委制订评比方法和评分标准。
    ●活动步骤: ①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②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我国古代的一个风流人物的诗文名句,并说说其中蕴含的情怀。③向大家推荐一位我国当代的风流人物。④评比总结。
    1.从“活动步骤”看,“活动准备”部分有明显的遗漏内容,请你补上一条。
    2.写出你最喜欢的我国古代的一个风流人物的诗文名句,并写出其中蕴含的情怀。(选用本卷诗文不给
          分)
         诗文名句:                                                                                                 
         蕴含的情怀:                                                                                             
    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请你向大家推荐一位我国当代的风流人物,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 请从下面两个作文事任选择一个写作:
    1.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涵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
         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生活中的人和事而振奋而欢呼。请以“为               欢呼”为题目,自选择角度,
         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将作文标题补充完整再作文。 2.字数在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