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语文质量调查试卷三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完成1—4题。
           ①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②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远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③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④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⑤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1.下边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拮据 jū                 
      B.衣冠整齐 ɡuàn
         C.栈桥 zhàn             
      D.无赖 lài
    2.与文中“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打发他到美洲去。”中的“打发”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星期天,小华写完了作业,又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只好在电视机前打发时光。
         B.听说南方的冰雪灾害消息,老王赶紧打发儿媳给在那里工作的儿子打电话,了解情况。
         C.父亲自从闪了腰以后,丧失了劳动能力,也不愿与别人聊天,只好靠养鱼打发日子。
         D.全家人对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失去了信心,决定打发他到外地去谋生。
    3.对“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作用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     ]
         A.父亲的这句话代表了全家人盼望于勒的热切心情。
         B.表现了父亲对多年未见的弟弟的思念与期盼。
         C.引出对“于勒”这个人物的介绍,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D.用假设的情境来满足全家人盼望亲人的精神需求。
    4.对选文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①通过几件小事的叙述,让读者很真切地了解了菲利普一家艰难拮据的生活状况。
         B.从叙述的角度看选文④是一段插叙,介绍了以前的于勒是全家人“恐怖”。
         C.选文③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选文⑤交代了于勒为了改变全家的贫穷面貌决定去美洲经商。
  • 阅读《苏州园林》,完成1—4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障,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选文中加横线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重峦叠障      
      B.宽敞       
      C.桥梁      
      D.玲珑
    2.对选文的结构特点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     ]
         A.先分说,后总说,再分说。          
      B.先分说,后总说。
         C.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D.先总说,后分说。
    3.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实艺术和技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作者只是为了语言的不重复罢了。
         B.假山的堆叠既有技术高超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匠师们的艺术创造。
         C.称赞苏州园林的假山堆叠是“艺术”,是为了强调其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D.假山的堆叠能给人忘却城市的感觉,归功于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4.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的设计目的是 
    [     ]
         A.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B.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C.水面上如果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D.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画的效果。
  •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1—4题。
           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面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头地耳(撞)             
      B.长跪而之曰(感谢) 
      C.休降于天(不祥)          
      D.大王闻布衣之怒乎?(曾经)
    2.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
         对其“潜台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
              想。
         B.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C.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倒下的尸体只有二人,流血不过五步之远,天下人
             也不用穿丧服。今日就是这样。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安陵靠五十里的土地能够生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你
              这样的勇士呀。
    3.“秦王色挠”的直接原因是
    [     ]
         A.听了唐雎介绍了古代几位布衣之士的英雄行为。
         B.唐雎要效法那几位古代贤士,为了捍卫国家利益,以死相拼。
         C.想到老百姓发怒时摘了帽子用头撞地的样子。
         D.韩国、魏国都灭亡了,而安陵凭借五十里土地得以生存的事实。
    4.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B.第①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C.第②段写秦王终于屈服,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故事的结局部分。
        D.第②段写秦王的阴险狡诈,表面屈服,实际还想威胁唐雎。
◎ 2008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语文质量调查试卷三的第二部分试题
  • 将诗词补充完整,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句子。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江入大荒流。                                                。仍怜
         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2.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兴,百
         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养·潼关怀古》)
    3.古代的一些经典之语,令我们难以忘记。孟子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也;                                           ”在当今仍然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词的上、下阕中各有一个起总领作用的词。即“                ”和“              ”。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以静写动的写法,表现出“山”“原”与天相连,奋发的态势和竞争
               的活力。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C.“输”“逊”都是“差”的意思,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说,措词极有分寸,既不全部
               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批判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具有一种后来者居上的气概,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
               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伟大抱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1—3题。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注释]: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字。
        (1)腰:(               )       (2)袖:(              )
    2.翻译:坐客皆引满醉倒。
         译句:                                                                                                                      
    3.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件
         事。这个成语是:                           。 
◎ 2008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语文质量调查试卷三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刘白羽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ù)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是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1.填空。
         第①段依次描写                、老藤树柔韧的枝蔓、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               等景物,表现了
         早晨的“清新、宁静”。
    2.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有什么含义?
         答:                                                                                                                             
    3.第③和第④段,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答:                                                                                                                              
    4.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5.这篇文章只单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结合本文写法上的特点举例分析。
         答:                                                                                                                              
  • 阅读下面科学家的故事,回答问题。
           A.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菜园里帮助父亲干活的时候,总是注意观察生物界的各种奇异现象,他常常一连几个钟头蹲在蚂蚁洞边,观察着这些小昆虫的生活特征。
           B.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爸爸给他一个罗盘。他发现罗盘的指针静止下来的时候,涂着红色的一端总是指着北方,另一端总是指着南方。小爱因斯坦惊奇极了。“为什么它总是指向南北,而不是指向东西呢?”他喃喃地向直接自己提出了一个许多小朋友没有想到的问题。
           C.高斯对自己的工作态度是精益求精,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的研究成果。他自己曾说:“宁可发表少,但发表的东西是成熟的成果。”
           D.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E.1843年暮春的一天,从离英国伦敦10多公里的一个名叫唐恩的小镇里,走出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他就是生物学家达尔文。这天天气晴朗,一些美丽的蝴蝶和蜜蜂在开满鲜花的田野里飞来飞去。达尔文径直向一片开满了粉红色花朵的三叶草田里走去,他是来对田野里的谷种植物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的。
           F.李政道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就给学生们讲了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孙悟空觉得自己神通广大,结果它落在如来佛的手里,他看到五根棍子,但是怎么跳也跳不出去。这正好像我们做科学的人掌握在自然界的手里一样,我们觉得自己对科学的了解广而且深,可相对来说,与科学的真理还相差很远。
    (1) 阅读上面的科学家故事,不难发现科学家应具备的精神品质
              是:                                                                                            。(至少要三个方面)
    (2)我们还发现其中的(       )和(      )说明科学家具有                     的可贵精神和科学态度。
  • 名著阅读。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几句诗的作者是著名女作家                   (人名)。这几句诗反映的主题是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话说梁山好汉                  ,为兄报仇怒杀西门庆、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母夜叉孙二娘;醉打蒋门神,替施恩夺回快活林;大闹               ,……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 作文。
           没有目标的人,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一旦设立目标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生活也就掀开新的一页。
           请你以“为              设定目标”为题目,把要讲述的生动故事,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要抒发的愿望或要阐述的观点写下来。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供填选的词语如“自己”、“人生”、“生活”、“学习”、“健康”等等,也可自行选词填补)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