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届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能力训练测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课文词语填空。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______张开了眼。山______起来了,水______起来了,太阳的脸______起来了。
    ②坐着,躺着,打两______滚,踢几______球,赛几______跑,捉几______迷藏。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一处不正确,请予改正。
    A.胳膊(gē bo) (yùn) (zhù)藏
    B.(chéng)清 (lù) (suì)道
    C.山(fēng) (qióng)隆 (qī)茶
    D.镶嵌(xiāng qiàn) (lán) (yōng)懒
    不正确的注音是________组的________,正确的读音是_________。
  • 仿照下面例词写出三种形式的叠词。
    例词:A.软绵绵 B.稀稀疏疏 C.抖擞抖擞
    叠词:A.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B.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C.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 改正下列各句中的一处毛病。
    ①这支动人的歌声,同学们百听不厌。
    ②参加课外活动的同学比昨天减少一倍。
    ③众多的小学生们都喜欢做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届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能力训练测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语气最委婉的一项是
    [     ]
    A.请把你的书借给我看一下好吗?
    B.你的书请一定借给我看一下。
    C.把你的书借给我看一下吧。
    D.我可以借你的书看一下吗?
  • 辨别下列各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①蟋蟀与蝈蝈,一声声,一阵阵,争相鸣叫。(  )
    ②狗伸出那长长的、血红的舌头,“呼哧、呼哧”直喘大气。(  )
    ③同学们在小路上奔跑打闹,一团团雪球飞来飞去,喧闹声惊走了枯枝上无数觅食的小鸟。(  )
    ④草根冒出了新的嫩芽,迫不及待地挤破头皮从黄土下钻了出来,各种树木已渐渐披上了绿装。(  )
  •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①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一个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写出含“山、水、雨、花”的一个诗句或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3年夏天,我市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曾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天不下雨,旱情严重,许多地方限电限水供应,人们感到酷热难耐,烦燥不安……
      之后接连下了几场雨,真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觉。
      请你简单描写一下这期间下雨前后的景物以及人们的心理活动。字数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届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能力训练测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比较阅读甲、乙文,完成1—7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朱自清《春》)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针扎。(林斤澜《春风》)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酝酿(  ) 应(  ) 呼(  )
    2.甲文画线诗句出自_____________。
    3.甲文划线词“卖弄”,从感情色彩上看,原来是_______词,在文中属于________词。乙文中划线词“开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样写春风,但两文选择的描写对象不同。说一说各写了哪些景物?(各不少于4种)。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文都从视觉、听觉、触觉对春风进行了多角度描写。请指出下列句子或词语分别从什么感觉器官来描写?
      甲文: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②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③(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乙文:④“扑”、“漫”、“插”、“灌”等动词。
         ⑤呜呜吹号,哄哄呼啸。
         ⑥扑在人脸上,如无数针扎。
      从视觉上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听觉上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嗅觉上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触觉上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地点上看,甲文描写是___________的春风,乙文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春风。
    7.甲文表现的春风的特点是___________,乙文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1—10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___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___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_______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_______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1、根据原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2、第一段按空间顺序,从上而下有层次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空间位置上的景物。
    3、雪本来是白色的,而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写出下面的喻体在文中比喻什么。
      看护妇:___________ 银边:___________ 花衣:___________
    5、济南雪后山景总的特点是(用文中一个词回答):“___________”。
    6、第二段写景的顺序是___________。这段中的“________”字用得十分传神,形象地照应了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一句,生动地表现出济南_________的环境。
    7、(1)“这是张小水墨画”的“小水墨画”是指

    [     ]

    A、古老的济南
    B、小雪后的济南秀丽景色
    C、雪后济南山坡上的小村庄
    D、唐代某一名画
    (2)这张“小水墨画”的特点是

    [     ]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8、用四个字概括济南冬天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三段“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三段描写景物,多处使用了表示色彩的词语。下面所描写的景物表现了怎样的色彩?
      ①水藻(  ) ②天空(  ) ③屋顶(  ) ④草山(  )
  • 阅读《竹林深处人家》(节选),完成1—6题。
      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吵音。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回过头来,发现山麓的竹林上出现了缕缕轻烟。那是雾还是山岚?都不是,那是竹林深处人家的炊烟。那位当地朋友说,那里有村庄,有人家,只是在竹海上面连一点痕迹也看不到,如果不是烧饭的时候,就连这一点炊烟也没有。朋友,我们竹海里的村庄可热闹呢。
      于是我们便向深藏在竹海里的山村进发。先前看到的炊烟轻绕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但是从山坞上再钻入竹海里,越山涧,过竹桥,爬石路,比想象的要远得多。后来逐渐地听到鸡鸭一类家禽的叫声,知道山村近了,再后来又看见孩子们赶着山羊回来,我们已经踏在村庄的街道上了。在路边,在空地上,在人家的门口,几乎全晾着新鲜的笋干,和晒着黄色带着斑点的竹箬。竹乡里的竹材早就运到外地去支援经济建设了,只有这两样东西留在乡里进行加工。
      有一点我是猜到的,竹乡里的房子,是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材,栋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连板壁、地板、门窗也无一不是竹的。可是我却没有想到,家家户户用的,不论家具和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或者说不会想到用竹用得这样彻底。这是走进任何一家人家首先得到的鲜明、突出的印象。放眼望去,凳子和椅子、台子、凉床、碗橱、衣柜、茶几、摇篮、鸡笼和兔笼,还有斗笠和各种用具,全部是各种竹子制成的,接山泉用的水管是竹子,甚至穿的鞋子也是竹箬做的。在这样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到非常舒适。主人从门外把新竹的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我想,在竹林深处人家,在到处是竹具的环境里,再也没有比用山泉沏当地出产的碧螺春和吃新晒的尖笋干更和谐更有情调的了。
      我们正要离去,忽然传来了女孩子们的欢笑声。那声音隐蔽在竹林深处,看不见人,声音却愈来愈近。后来她们终于拨开竹林出现了,原来是一群拾竹箬的女孩子回来了。
    1、上文对竹子的描写很有特色。按下面描写的角度从文中找出同竹子相关的句子各一句。
      ①色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声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描写竹林到描写村庄,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列句子,说说划线动词的作用。
      先前看到的炊烟轻绕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但是从山坞上再钻入竹海里,山涧,竹桥,石路,比想象的要远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竹乡的竹子利用情况,“我”没到之前猜到了哪些?“我”没有想到的是哪些?请概括回答。
      ①猜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没有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正要离去,忽然传来了女孩子们的欢笑声。”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笑声”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全下面含“竹”字的成语和歇后语。
      ①成语:________竹________竹
      ②歇后语:竹篮打水——(    ) 竹筒倒豆子——(    )
  • 阅读《南方四季之景》,完成1—5题。
       ⑴春天,是从蒙蒙的细雨中姗姗而来的。那雨下得可真急哟。每一滴都带着神圣的使命,叩响大地之门。当万物在雨水的浸润中苏醒过来时,世界顿时变得明媚。
      ⑵春风迈着她那轻盈的步子,迎着灿烂的阳光,在路边,在田头,撒下了许多绣花针似的小草,染绿了无边无际的原野。
      ⑶河边那一排排碧绿的垂柳,被春风吹动了细长的叶子,左右摆动,就像一名名亭亭玉立的美女,在为美丽的春天表演着婀娜多姿的舞蹈……
      ⑷啊!春天,你让一切都变得那么可爱,那么美妙。
      ⑸蝉儿在不停地鸣叫着——夏天到了。
      ⑹这个季节热浪滚滚,不断袭向人间。
      ⑺人见人爱的荷花,粉红色的,奶白色的,开满了池塘,有的正含苞欲放,几只蜻蜓在苞头,令人们想到两句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⑻许多人受不了太阳的炙烤,都到院子里那株枝繁叶茂的大榕树下的长椅上坐,蔽日乘凉。
      ⑼到了晚上,吃过晚饭的人们都搬着椅子到院子里享受清风。这时,天空中已挂上了一块无边无际的深蓝色大缎子,上面镶满了无数颗闪烁着的钻石般的小星星和一轮皎洁的明月。大自然就像一台天然大空调,为人们送来了透心清凉的微风,吹去了一天的疲倦。
      ⑽这是一个成熟、美好而充满诗意的季节。
      ⑾路边的株株绿树,昔日身着绿装,威风凛凛地像卫士一般挺立着,而今却已干枯,显得十分苍老、憔悴、毫无生气。瑟瑟秋风,吹落了树上的枯叶,它们像一面面金色的风筝,到处飞扬,最终还是落到了地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⑿秋雨下了起来,绵绵细雨,好像一位姑娘正倾吐心事。雨停后,碧空如洗,蓝得使人心醉。
      ⒀正值丰收的季节,田里的稻谷已经成熟。沉甸甸的稻穗压得稻秆抬不起头来。一阵风吹来,金色的海洋波浪起伏。
      ⒁公园里,盛开着各样的兑相怒放的秋菊,是那么娇艳,还带着芬芳,令人百看不厌,陶醉在花海之中……
      ⒂冬季在疯狂呼啸的北风中迫不急待地走来。
      ⒃天气真冷啊!虽然人们的脸、手和脚都被冻得通红,却仍然欣喜若狂,迎接新春佳节。
      ⒄大家都穿上了崭新的衣裳;放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和色彩缤纷的烟花;吃着色香味俱全的团圆饭;互相道贺词……大街小巷到处热情洋溢,传遍欢歌笑语。北风也被这热气腾腾的欢乐气氛渲染了,不再那么疯狂。
      ⒅四季,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各有特色的画卷,五彩缤纷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1.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结构划分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
    A.⑴--⑷/⑸--⑽/⑾--⒁/⒂--⒄/⒅
    B.⑴--⑷/⑸--⑼//⑽--⒁/⒂--⒅
    C.⑴--⑷/⑸--⑼//⑽--⒁/⒂--⒄/⒅
    D.⑴--⑷/⑸--⑽//⑾--⒁/⒂--⒅
    2.全文材料安排的顺序是
    [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感觉顺序
    D.由分到总,由点到面的顺序
    3.作者选取了哪些富有代表性的动植物来展现四季的变化,又突出了南方的特色的?
      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运用了不少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四季之景。请按下面的提示,摘抄有关修辞的句子。
      ①春(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秋(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冬(排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写法,各续写一个句子。
      ①春天,你让一切都变得那么可爱,那么美妙。
       春天,你让一切都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家都穿上了崭新的衣裳;放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和色彩缤纷的烟花;吃着色香味俱全的团圆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道着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