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2008学年度语文版某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次独立练习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日(  ) (  )áo 翔   丽(  ) 剽悍 (  )(  )
    恫吓(  )(  )  佩(  )  (  ) 那 (  )
    (  ) 溢(  )  
  • 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只有明确了它对青少年成长的_______关系,才能使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②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________到今天。
    ③鲁迅的文章往往给国人以很大的__________。
    ④育才补习班为了提高教学成绩,_________了一大批已经退休的优秀教师。
    A、厉害 流传 启事 启用
    B、厉害 留传 启事 起用
    C、利害 流传 启示 起用
    D、利害 留传 启示 启用
◎ 2007-2008学年度语文版某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次独立练习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应填入的诗句分别是:

    [     ]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1)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2)的风雪酷寒;这里有(3)的慷慨悲壮,有(4)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极度愤慨……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C、“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E、“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F、“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   我们平时要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来捍卫自己的生存环境。在楼道处,在花园里,在厕所里,在餐厅里,在垃圾箱旁,我们都可以用我们的文字作武器,或劝戒,或警告,来对一些不文明行为来进行教育。请各写出一条在下列几种场合下所能运用的文明警示用语。
    ①在自行车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公共厕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花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垃圾箱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著知识。
    ①下面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座右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你能指出对联中典故里的主人公是谁吗?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浒》中叙述了好汉_______“大闹野猪林”的故事,他解救了另一位好汉______
  • 诗文积累。
     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
    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 2007-2008学年度语文版某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次独立练习的第三部分试题
  • 鲁迅自传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不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和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不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1.“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中所提到的“小说”即______________,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是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本回忆记”指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说明下面句子中两个“不好”的不同含义。
    (1)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留学的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和文章。    
     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干一行爱一行”,而鲁迅“弃水从矿”、“弃矿从医”、“弃医从文”,是不断变换行业,对此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对出所给上联的下联。
     上联:译书尚未成,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___________。
     下联:先生已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___________。
  •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________,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__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根据文意在文章的空白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①当一切恢复________,她又悄悄地进来。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__的神色。
    2.“我”的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①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选文有改动)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选项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使弈秋二人弈  ______________
     ②非也      ______________
     ③思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
     ④为是其弗若与    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讲的是学习的问题,我们曾学过的《论语》也有关于学习的论述,请写出其中的一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数学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请把这件事扩写成一篇生动的小作文,要求字数200字左右,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