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年人教版河北省沧州市河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息(xī) (niàng) (jiào) 忍俊不(jīn)
    B.滑(jī) 笑(nì) 泣(zhuì) 苦心孤(zhǐ)
    C.静(mì) 骨(hái) (zhuó) 精神(sǒu)
    D.竦(sì) (hé) 壮(zhuó) 擎天地(hàn)
  • 下列的词或短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澄清 花枝召展 明察秋毫 德高望重
    B.肥硕 津津乐道 梦寐以求 海枯石烂
    C.泯灭 弱肉强食 小心冀冀 心旷神怡
    D.厄运 惊慌失措 胜人一愁 历历在目
  • 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填序号)。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_____________;宽容是一种镇定剂,___________;宽容是一束阳光,__________;宽容是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
    A.可消融彼此间猜疑的积雪
    B.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C.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D.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 根据原文填空:
    ①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_________________。
    ②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
    ⑤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⑥登山则情满于山,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年人教版河北省沧州市河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常识填空:
    ①《春》的作者是_________;《金色花》是_________的作品。
    ②《_________》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我国春秋时伟大的思想家和_________。
    ③《山市》选自清代文学家_________的《_________》。
  • 联系上下文,用课外积累的名句填空:
      当前,正是中华民族蓬勃复兴的伟大时代,是广大的志士仁人大显身手、施展才华的美好时代,也是一个求贤若渴、需才甚急的变革时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和千载难逢的大好环境,“天”上云淡风清,“海”上千帆竞渡,那么,我们年轻人就更应当发奋图强,学好本领,练好“内功”,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让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
  •   上星期我们都知道了我校高一(5)班单洋洋同学得了重病,而且,为了治病,他家已经用尽了所有的积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面对校友的不幸,我们怎能无动于衷?为了帮助他度过难关,校团委决定组织一次献爱心捐款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同时以他同学的名义给他写一句话。(字数分别在20个以内)       
    标 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根据你对四大古典名著和对联知识的了解对出下联(以名著中的人物和有关情节为素材)。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年人教版河北省沧州市河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上面是“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的图标设计,仔细观察后,根据要求答题:
    (1)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中国电信图标的创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这一图标设计,为中国电信写一广告语,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甲)散 步

      莫怀戚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乙)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亲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法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1.你认为朗读甲文感情基调应是
    [     ]
    A.欢愉、沉郁的
    B.欢愉、深沉的
    C.悲凉、沉郁的
    D.悲凉、深沉的
    2.根据下面各句的意思,从乙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短语填写在句后括号中。
     ①时间白白地过去,事情没有进展。(  )
     ②不可想像,不能理解。 (  )
    3.甲文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我”对母亲的孝敬,请概括出其中的两个细节(各10字以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孝敬母亲的“我”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并各用一个偏正短语(即“___的____”的形式)加以表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作者呼吁要赶快为父母尽孝心,其理由是(写出两个即可,各15字以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___________;乙文能揭示“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这句话含意的一个短语是__________。
    7.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
     ①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甲文以____________为主,乙文以__________为主。
     ②从文章表现的主题看,甲、乙两文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
    8.乙文中,作者说“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____________’,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①盍:何不。②迨:等到。③炯:明显。
    1.联系上下文和学过的知识,在横线上填上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王生益——人不知而不
    B.李生之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
    C.莫逾自——贪得无
    D.而君变色以去——与人期行,相委而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鞭数十,驱别院
    B.不,迨年事蹉跎——公欣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C.谓君不善学,信乎?——楼上人往来屑屑,
    D.王生好学不得法——与人期行,相委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李生要告诉王生的道理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如何看待文中的两位读书人?请分别用一句不超过15字的话作简要评论。
      王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要求修改下面一篇学生作文。
    说 勇 气  
    ——从揩黑板谈起  
      ①一个班级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②一天,上课铃响了。老师就要来上课了。可是,黑板还没有人揩。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有敢上前去。(A)这时,一个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铤而走险地上去很快将黑板揩干净了。当时,(C)没有一个同学不从心里不佩服这个同学有勇气,是他,为大家做了件好事。
      ③这个同学之所以能够做出其他同学所做不出的好事来,显然是由于勇气,是勇气在鼓厉和支持着他。由此看来,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与勇气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是事业成功的可靠保证。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从青年时代就遵照父亲的嘱咐,立志编修史书。(B)他博览群书,考查山川形胜,调查轶闻旧事,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开始写作。其间虽遭受宫刑之辱,也不抛弃事业,终于经历了二十年左右时间,写成了不朽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④原泰安市检察长公丕汉,在调查以原市委书记胡建学为首、一百多人参与的特大贪污、走私、受贿案件时,不惧怕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威吓,甚至是对他本人和家人的生命威胁。在超凡勇气的支配下,顶住歪风邪气,度过一道道难关,终于在上级领导的指挥下,依法惩处了这个犯罪团伙,为党,为人民立了大功。  
      ⑤勇气实在可贵。只要我们有勇气,不论我们面前的困难有多大,我们的对手有多凶,我们就会有获胜的希望,因为“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今天,我们所说的勇气其实就是一种革命精神。我们青年学生,要学好知识,将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同样是需要勇气的。我们人人都应该像揩黑板的同学那样,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勇气。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第③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________改正为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A)(B)句中分别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改正过来:
      A处 应改正为__________;
      B处 应改正为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C)句是一个病句,联系上下文,应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引用了两个名言警句,其中有一个用得不合适,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引用的事实论据不恰当,请简述理由并另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事例前缺少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请联系上下文内容,补写出这个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姑娘说:用你母亲的心做你的聘礼吧
    青年跑回去,剜出了母亲的心
    路上,青年摔倒了
    “孩子,没摔疼吧?”
    母亲的心说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受到了怎样的触动?或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自定中心(与该诗有一定联系即可),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要求: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想,发表见解等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