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广东省汕头市某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
    ②在《<论语>十则》中,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相近的一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观沧海》中,描写植物生长繁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钱塘湖春行》一诗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默写朱熹的《观书有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组中划线的字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
    A、温知新——又名“鬼市”云   
    B、尘气莽莽——数年恒不一见
    C、然年恒不一见——见宫殿十所    
    D、不可计层次矣——楼渐低,可见顶 
  •   有的人,就是一朵携带彩贝的海浪,当你和他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你能在他身边捡到很多“彩贝”。比如,他的热情,他的chéng kěn(  ),他的谦虚好学,他的待人以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看来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他的守时,他的节俭,他的整洁,以及他麻烦了别人从不忘记说声谢谢……这些好的品格,好的行为,好的习惯,时时在gǎn rǎn(  )着你,使你感到所获良多。
      ——这样的人,不就是一朵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吗?
      是啊,如果一个人是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他的人生该是多么的美好和充盈。
      我想,如果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我们的社会也会如同一个风景旖旎的海滩,彩色的贝壳将会俯拾皆是……
    1、读拼音,写出文中所缺的词语。
      chéng kěn(  ) gǎn rǎn(  )
    2、仿照划线的句式,再仿写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广东省汕头市某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请选择四个不同身份的人说的话,并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
      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赶车的),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村里有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个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_______”,裁缝说:“______”,赶车的接过话茬:“______”,船夫最后说:“______”。
    A.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
    B.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
    C.咱们到那儿见风使舵,看情况办,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
    D.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过得去才行。
      厨师的话是______ 裁缝的话是______ 车把式的话是______ 船夫的话是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月亮是地球的近邻,人类的朋友。自古以来就拥有不少美称,你能说出四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山 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出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飘渺,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市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给划线的字注音。
      高(  ) 依(  ) 市(  ) 楼(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________________
     ②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____________
     ③数至八层,如星点__________________
     ④逾时,楼渐,可见其顶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广东省汕头市某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⑵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⑶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⑷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⑸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⑹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围散发出金黄的光辉。⑺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⑻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⑼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⑽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     ]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3、文中划线句⑶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词语“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挫折
      ①一对农村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宠爱有加,在蜜罐中长大的儿子养成了一意孤行的脾性,做事毛毛糙糙,就连走路也走不好,时常跌进水田里,很是让望子成龙的父母焦心。
      ②儿子7岁那年,顺理成章上了小学。顽皮的他走路喜欢东张西望,不是弄湿了鞋子,就是弄脏了裤子,哭鼻子成了家常便饭。做母亲的整日跟在他后面洗,也无法让他能穿得干净。
      ③一天,孩子的父亲带一把铁锹去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在上面断断续续地挖了几十道缺口,然后用棍棒搭成一座座小桥,只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过。那天放学,儿子走在田埂上,看面前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的小桥,很是诧异。是走过去,还是停下来哭泣?四顾无人,哭也没有观众啊。最终他选择了走过去。当背着书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过小桥时,惊出一身冷汗。他第一次没有哭鼻子。
      ④吃饭的时候,儿子跟爸爸讲了今天走过一座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神气。做父亲的坐在一旁,夸他勇敢。以后,他上学的路上再也没惹过麻烦。
      ⑤妻子对丈夫的举措有些不解,丈夫解释道:“平坦的道上,他左顾右盼,当然走不好路;坎坷的路途,他的双眼必须紧盯着路,因而走得平稳。”
      ⑥如果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些障碍,一味地给他们提供顺境,让其想法不经过努力就能够实现,待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必然会经受不住打击,而产生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拖一把铁锹,在孩子前进的道路上设置沟壑,把平坦的大道变成窄道,让孩子勇敢地走上去,这样,他们就会专注于脚下的路,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⑦挖断孩子前进的路,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的习惯,他们今后的人生就会少些失败多些成功。
    1、请从文中找出所运用的成语,(至少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____段至______段是叙述,第___段至_______段是议论;重点叙述的事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田埂上的“障碍”,儿子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可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的做法你是否赞同?为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上面这首小诗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
    2、这首小诗运用了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劝勉________________ 。
    3、“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以“当___________的时候”为题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600字以上;字迹清楚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