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苏教版江苏省扬州市某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峰(luán) (biāo) 蹿出(cuàn)
    B、(xuàn)涡 (chà)那 (cuán)聚
    C、(biē)鱼 (suǐ) 望(liào)
    D、子(wéi) (bāo)贬 于(chán)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
    B、“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
    C、火车站、润扬大桥的建成和通车、城市亮化、绿化的进一步完善,使扬州城变得越来越美了。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形地——湘西茶垌镇去旅游。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拼搏,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B、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妙手回春之感。
    C、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些缺点,也不可与那些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
    D、历史上不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结果却是或被挖心,或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芳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
    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真正地融入自然,亲近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D、今年5月31日是第22个“世界无烟日”,北京爱卫会发出了当天17:31分至18:31分全国公众禁烟一小时。
◎ 2010-2011学年度苏教版江苏省扬州市某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鼎湖山听泉》这篇写景散文,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作者把水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
    B、《林中小溪》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原始森林景色的,他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呈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C、《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陈涉世家》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和最终的结果。
    D、《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课文通过时间、空间、逻辑三条线索表现了黄山壮阔的景色,激发读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识大自然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的作用,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 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__________________。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海滩。
    ①海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
    ②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出来。
    ③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④嗬!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
    ⑤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A、⑤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⑤
    C、①④③⑤②
    D、②⑤①③④
  •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横线上)
      碧波荡yàng的古运河沿岸胜景林立:有闻名xiá迩的瓜洲古渡,饱经cāng桑的扬子桥,蜚声中外的普哈丁桥,以及繁花似jǐn的茱萸湾公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默写。(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1)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4)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5)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
    (7)且壮士不死即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度苏教版江苏省扬州市某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阶段性测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专题学习。
    (1)请写出两个关于气象物候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皆生寒树:___________
      泠泠响:___________
      蝉则千不穷:___________
      青林翠竹,四俱备: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写到“高峰入云”,【甲】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鸟儿为什么歌唱
    从玉华
      ①英国大提琴演奏家哈里森每天都会在小树林练琴,有一天,一只夜莺突然飞来,与她的琴声合奏,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夜莺加入其中。1924年,BBC录下这些人与鸟的二重奏,在广播里播放,80多年过去了,这段录音成为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如今,人们把自然界的鸟儿组成一个交响乐团——键盘手乌鹊,背景音乐红尾雀,鼓手啄木鸟,电吉他苍头燕雀,歌手夜莺……
      ②鸟儿为什么歌唱?它们的大脑构造如此小巧,却将如此庞大的一部分用于音乐。让我们进入奇妙的探索之旅。
      ③一只澳大利亚琴鸟唱歌前通常要花好几个星期搭建它的舞台——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土堆。园丁雄鸟要花费数个星期建造精巧复杂如同艺术品的窝,而且一定要用蓝色的物品来装饰爱巢,如果找不到蓝色花瓣,它会从数公里外的餐桌上带回蓝色的塑料汤匙。这些举动,其实都是为了最美妙音乐的来临。按照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鸟男们”如此特殊的歌舞只有一个解释——取悦雌性。因为澳大利亚的这片丛林,是个“男多女少”的卖方市场,琴鸟姑娘每年仅产卵一枚,受荷尔蒙困扰的小伙子们竞争格外激烈。
      ④这一学说得到了科学的印证。科学家研究了从38000只日本鹌鹑身上提取的大脑样本,然后将其分别放在光线下接受时间长短不一的照射。他们发现,当春天来临时,鸟儿就开始唱歌是因为春天日照时间比冬天长,在鸟类特殊的大脑细胞与阳光的共同作用下,其体内便开始分泌荷尔蒙。它们用唱歌来吸引异性。
      ⑤然而,这只是众多解释之一。另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指出,鸟儿歌唱是为保卫自己的领地。理论上,这叫“波盖斯提假说”,这个名字出自著名的同名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法国士兵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通过模仿许多士兵的说话声,使得敌人相信堡垒里驻满了军团而不是只有一个人,他靠自己的力量保卫了一个堡垒。鸟儿正是用这种方式保卫自己的领地,他们通过模仿其他生物的尖叫有效地赶跑敌人。
      ⑥还有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快乐说”:鸟儿唱歌就是为了快乐。尽管这一观点还缺乏许多论据--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计算快乐的地步。
      ⑦理论越来越陷入无序,五花八门。甚至有科学家用诗歌来解释。他分析云雀歌唱的发音、节奏、韵律,得出的结论是:这就是一首捷克斯洛伐克诗歌。结局不难想象:这个鸟类研究学家最后真的成了诗人。
      ⑧当然,人们往往更加相信拿着手术刀的科学家。在鸟儿热情的歌唱开始之后,它的大脑被取出,在干冰中冻结,用机器将大脑组织切成只有10微米厚的切片。“一曲未终”的鸟儿换来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只有在鸟儿歌唱的时候才能进行蛋白合成。当一只成年金丝雀学习一首新歌的时候,它大脑的顶部会出现新的脑细胞,这跟人类18岁开始脑细胞将一个接一个地衰老死去的古老教条全然不同。
      ⑨全世界有近100个实验室在研究鸟类的大脑。有的实验室每年要杀死大约2000只鸟儿。“它低着头唱歌,脑袋就掉下来了。”鸟类没有签发同意手术的表格,所以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他们更愿意信奉:动物就是机器。
      ⑩如今很多动物保护者质疑这种科学实验伦理。或许正如有人所说:鸟儿是森林的喉舌,它们能告诉我们的比我们所知的更多。鸟儿为何歌唱?与我们人类歌唱的理由一样——因为我们能够歌唱。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对于“鸟儿为什么歌唱”,文中提出了哪几种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这段话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节中“这些举动”指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⑨节中的数据,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如果是你,会用“牺牲”还是“杀死”来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白发,让“我”“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倾听是一种亲和的态度,它的对象可以是人,如长者的教诲,他人的牢骚等;也可以是自然,如莺歌燕语、山风松涛等。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所写内容要在话题范围之内;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