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背诵大量的优美诗词、文章,将会陶冶你的性情,增强你的人格魅力。考考你会背多少诗文,按课文填空。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3)萧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过零丁洋》中有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刈麦》中写农民劳动艰辛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记承天寺夜游》中有精彩的月色描写,这两句是: _____                                          
                                               ,盖竹柏影也。
  • 请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贿赂(         )    倔(          )    弄巧成zhuō(          )      危言sǒng(         )听
  • 下列对联各写的是一位课本中的古代作者,请在括号中写出其姓名。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          )
    (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          )
    (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
◎ 2006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已故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的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那三种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著阅读。
    (1)《水浒传》通过紧张、生动、富于传奇性的故事情节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请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人物绰号
    故事情节
    人物性格形象
    花和尚
                       
    见义勇为
    吴用
    足智多谋
    (2)你课外一定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吧。请你简要说说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读懂了什么?(附加题)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舜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中的“苦”“劳”“饿”“空乏”等几个词都不能按原来的意思简单解释,如“苦”,不能只解释为“痛苦”,而应解释为“使……痛苦”,这是文言文中的动词使动用法。试用这种方法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A、其筋骨     劳:____________________
         B、饿其体肤     饿:____________________
         C、空乏其身     空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一段列举了六个人的事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举这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006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读书·养气·写作
           ①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②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③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戾(lì)气,迂腐之气,狭隘之气,也可以养。因此,在读书时,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所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④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⑤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宜言”--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读书少的人,自身气弱,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成为死读书的“两脚书橱”,作文时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读书多的人,自身气足,学养丰富,不仅读书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⑥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1、第③段中划线词“气”具体指的是                                                。
    2、作者在文中对中学生的读书提出了                            和                           的要求。
    3、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
    4、你读过“韩柳欧苏”的作品吗?请写出其中一位文豪和他的一篇作品。
                                  (作者名);《 ___                   》(篇名)。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中说:“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
  • 2050年,告别一百万个物种
           科学家们以联合国估计的到205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现在升高0.5至3摄氏度的标准为依据,利用电脑模型计算气温升高对每一物种的影响,对欧洲、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六个地区的1103个动植物物种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这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所进行的最大规模跨国合作研究。
           全球气温升高迫使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和高山地区迁徙,但许多动植物无法实现这点。据保守估计,这六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至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像哥斯达黎加的小丑箭毒蛙、墨西哥的囊鼠和欧洲的灰喜鹊等珍稀物种很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也将越来越少。  
           在澳大利亚接受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的危险。在占巴西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其中很多植物是该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科学家们预计,在该地1700到2100个植物物种中,39%到48%的物种将在未来50年内消失。  
            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大地区的动植物。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到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交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 1870种动植物,三分之一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在许多庭院花卉的家乡--南非,研究的300种植物中的三分之一将要灭绝,包括该国著名的山龙眼类花卉。  
           负责此项研究的英国利兹大学的克莱斯·托马斯教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他们都希望能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低估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1、通读全文,说说第6段中“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3至5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区 研究物种 研究结果 
    澳大利亚
    欧洲
    墨西哥
    3、请你说说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为什么详细地介绍气候变暖对欧洲地区物种生存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铸就你成功的人生,不良的习惯将带给你失败的人生。习惯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在生活中你关注过你的习惯吗?请以“          习惯,让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要做到规范、工整、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