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陕西省某附中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     ]
    A、蓄zhù 息qī 逝去万zǎi
    B、行qián chèn fēn 水波粼lín
    C、越zhuō 猎shòu 随声附
    D、轻yíng 刻qǐng 杀nüè 苦心孤
  • 下列各项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圈出来并改正。
    序号
    例 词
    更正
    A
    梦寐以求 葱笼 开膛破肚 虚无缥缈
     
    B
    获益匪浅 崩蹋 更胜一筹 毫不犹豫
     
    C
    各得其所 炫耀 昂首挺立 不屑置辨
     
    D
    骇人听闻 祷告 抖擞精神 幌然大悟
  • 找出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教室里静极了,似乎一根针掉在地上都会听得清清楚楚。
    A、一轮明月像一个大圆盘静静地挂在黑色的夜幕上。
    B、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商店门口的铜招牌也快要被晒化了似的。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狂风吹来,漫天尘土使天空仿佛蒙上了一层纱巾。
  • 根据语境,为空格选上合适的选项
    [     ]
      我们没有山峰的峻峭,可以有峡谷的 ;没有大海的辽阔,可以有小溪的;没有蓝天的高远,可以有白云的 ;没有太阳的光耀,可以有星星的闪亮。
    A、清澈 幽深 飘逸
    B、幽深 飘逸 清澈
    C、飘逸 清澈 幽深
    D、幽深 清澈 飘逸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陕西省某附中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找出有语病的句子并加以改正。
      ①世人总说风雨无情。②雨无情,可她有意扬起歌声;风无味,可她有心带来花香。③我们怎么不能说风雨无情呢?④别让忧郁伤怀蒙蔽了心窗。⑤打开心窗,你可以触摸到窗外的鲜花香味,看到窗外的碧海蓝天。
      序号_________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要求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4)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龟虽寿》)
    (5)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观书有感》)
    (6)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
    (7)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8)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过故人庄》)
    (9)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10)“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
    (11)远远的街灯明了,_________________。(《天上的街市》)
    (12)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 名著阅读:
      下面一则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它出自初中生课外必读的名著《________》这则故事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 综合性学习:
      奇妙的汉语魄力无限。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往往指为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办事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有色彩而有了新意。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1)“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绿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
    (2)除“绿色”一词外,还有很多词语也有这种现象。按照下面的示例另举一例。
       示例:阳光工程  阳光:指公平、公开、透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线条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________________,令人痴迷、神往。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陕西省某附中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勤于用脑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国外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1、用一句话概括第②段画线部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画线的部分综合运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4、“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请用“||”画出。
      ① ② ③ ④ ⑤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有些人
    张晓风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
      “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为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她的眼睛闭着,黎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竟没有人驻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
      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却盘据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
      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1、请你概括出第一段的“有些人”具体指生活中的哪几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为多”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1)尊君在 (  )
    (2)元方入门不 (  )
    (3)返而食 (  )
    (4)与之食 (  )
    2、 下列选项中的“之”与“起之不食以俟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
    A、下车引之
    B、起不食待之
    C、方与之食
    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甲乙两文都谈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你还知道哪些古代的诚信故事或者关于“诚信”的名言吗?(写出一个故事或一句名言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诗鉴赏。
    春行寄兴
    唐代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中“花自落”、“鸟空啼”显出了山中的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以“心灵深处的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秘密”、“回忆”、“烦恼”、“快乐”、“伤痛”等词语;说真话,抒真情,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