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面是一句诗的拼音,请用正楷字将汉字写在横线上(标点不书写)。
    luò hóng bú shì wú qíng wù,huà zuò chūn ní gèng hù hu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找出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永不朽(流传) 微不道(值得) 触目伤怀(胸怀) 惶诚恐(实在)
    B.变卖典(抵押) 惟妙惟(相似) 地取材(靠近) 出心裁(另外)
    C.为人知(少)  井然有(秩序) 拍叫绝(桌子) 无人问(渡口)
    D.爱不手(放下) 居乐业(安定) 按部班(归于) 白驹过(缝隙)
  • 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和“智多星”分别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填写下表。
    情节
    出自哪部作品
    作者
    其主要人物
    其性格特点
    范进中举
  • 下面是作家王蒙在看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之后,所作的精彩议论。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么?争权夺利,好勇斗狠,尔虔我诈,这是英雄么?刮骨疗毒,拔矢啖睛,一不怕疼,二不怕死就是英雄么?这疼与死又为何来呢?他们关心的惟一的热点无非是争夺权利,特别是争夺那惟一的一把龙椅罢了。他们为了争龙椅,不惜杀人如麻,血流成河f不惜决堤放水,乘风放火;不惜生灵涂炭,啼饥号寒……这么多英雄怎么没有一个替老百姓说一句话呢?你一定也读过《三国演义》吧?那么,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王蒙在议论中所到的“刮骨疗毒”“拔矢啖晴”决堤放水”乘风放火”中都有一个十分生动而有趣的故事,请你从中任选一个,将其故事的梗概讲出来,与大家一同共赏。
    我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觉得王蒙的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你在读《三国演义》时,与王蒙的观点是相一致的,请你为他的论点再找些论据。如果你与王蒙的观点不一致,请你提出你的论点,并列出相应的论据加以反驳。
    我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每学年阅读两三都名著”。二年多来,你一定在课外阅读了不少的文学名著,收获不小,体会很多,你一定愿意将你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吧。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部文学名著推荐给你的同学,并简单谈谈你推荐的理由。
    推荐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语文老师以“金钱是否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为题,举行一次辩论赛。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比如此尔盖茨。当别人说到他时,总会加上“世界首富”的称谓。也就是说,金钱已看成为比尔盖茨的标志了。难道,这不能说明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吗?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石头记
      想出去走走。只是走走。我一直催促着自己说:出去走走,出去走走。理由太多:天气这么好,肉体这么长久萎顿,而心灵这么长久封闭……
      那儿有一片美好的沙滩,应该很少有人能忍受住处的不远就是一片原始丰饶的沙滩而不想出去走走的吧!而那儿只有石头,其实……我走到那里自问:不错,只有石头,有什么好?除了石头,还有那些一堆一堆从秀姑峦溪的中上游随着溪水冲刷至出海口的大批垃圾。
      雨后的石滩,每一块鹅卵石的花纹都被阴暗的天光和潮湿的雨水打上了亮光蜡,美得出奇,令人爱不释手。我捡起一个,再捡起一个,右手一个,左手一个,这样的唾手可得,激起我对美的攫取的无餍贪欲——直到我发觉石头的重量已使我不胜负荷,乏力地捧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芙石的手,已经酸麻不堪。
      我只好开始丢弃,有第一个就有另一个。我不断捡拾又丢弃,丢弃又捡拾,日不暇给地审芙和判断(留下或是丢弃)使我的心灵疲惫不堪一一这时,肉体与心灵的双重倦怠,使我得出一个真确不移的结论:其实,这一切沙滩的“美”是平均地分配分布在每一寸土地上的。再往前走一步与走一千步,很可能只是手中的石头由这一批换了另一批,谁也无法从中攫取“所有的美”“最美”。
      我要时停住了脚步,僵住了弯腰拾石的手指头。我想:那我也不必再往前走了。因为不会再遇见“更美”的石头了,只有“另一种芙”的石头。
      我折回到医务所时已是两手空空,很累。脱了鞋,冲了澡,把被海水浸湿了的衣服抖了抖,在泡入水盆之际,一小粒石头从其中一只口袋里滚落出来。
      是颗拇指般大、蓝绿色夹杂些铁锈斑的石子。我拾起来仔细端详,竟完完全全记不起来是在什么心理状况和审美冲动下,伸手将它揣入口袋的。它在我自以为丢弃一切之后,居然不动声色地跟着我回来……不过此刻,它的存在像一个难堪的嘲讽——
      也许,这世界“芙的获得”永远必须是这样偶然、无心的吧。我端详这颗石子——这原是一颗花莲海边常有的鹅卵石…一一渐渐觉得它美,它轻微,它朴拙,它顽冥,它带着瑕疵,它充满个性……它,芙。
      “从一颗细沙观望世界,从一朵野花想见天堂。”
      是的,就在我手中这颗石子身上,蕴藏着秀姑峦溪出海口的东海岸的一切特质与风姿。我紧紧握住它,像握住这方圆六公里的美,像握住这地球,这银河……是的,这一份我该领取的芙。我走了一趟沙滩,尽到了我的本分。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手可得(  ) 无贪欲(  ) 瑕(  ) 取(  )
    2.第一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在第二段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为什么不断地捡拾又丢弃,丢弃又捡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疲惫让“我”得出了一个关于美的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僵住了弯腰拾石的手指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说小石头的存在像一个难堪的嘲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听泥土说话
    查一路

      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那个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划着,又觉得比划不清。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递给儿子。这一夜,儿子没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土。儿子望着泥土出神。后来,他仿佛感觉到泥土在跟他说话。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一切,家乡的泥土输不摔。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这块泥土会接纳他。就算失败如影相随,只要是块泥土,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儿子看着泥土一夜没睡,对着月光想了一夜。
      第二天,儿子走了,带着无比的自信。
      带上那把泥土上路。儿子的心如泥土般踏实,性格如泥土般坚韧,待人如泥土般诚恳,为人如泥土般坦荡。
      十年的挣扎、打拼,儿子成功了。一身光亮从城里回来,得意洋洋。
      母亲从菜园回来,显然较之十年前已苍老了许多。儿子接过母亲的锄头,埋怨母亲:“您老这是何苦?这锄头您今后再也用不上了。”说完,就要把锄头扔了。母亲比比划划,感觉到比划不清时,又把锄头重新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送给儿子。
      一如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月光照亮了儿子屋里的小方桌和方桌上这块新的泥土。眼前的情景让儿子想了又想,又和泥土对了一夜的话。泥土永远处在低处,所以不会从高处落下来跌得很痛。月光下,只有泥土黑漆漆一片,它不以光亮示人,它的光芒永在内心,才有质朴浑厚的力量。泥土不会因为身处山峰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身处低谷而自卑。每一块泥土都很自然、平静、从容,所以才如此博大、深厚。
      第二天,儿子走了,带着深深的羞愧。
      从此,儿子处世如泥土般低调,性情如泥土般内敛,为人如泥土般虚心,对待成败得失亦如泥土般自然、平静和从容。
      几年之后,与儿子同时发迹的伙伴,三三两两地从很高的位置掉下来,跌得很痛。只有儿子一步一步走得很稳。
      “发迹之后,我就扔掉了那块泥土。不过,好在失败之前,母亲又送给了我这块泥土。”儿子常对朋友们说,“再把这块泥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
    1.文中的“泥土”有怎样的内涵?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构思巧妙,两次写儿子在不同经历中倾听泥土说话,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的?都听到些什么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意连贯的句子。  
    儿子的心如泥土般踏实,性格如泥土般坚韧,待人如泥土般诚恳,为人如泥土般坦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再把这块泥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你还能说出几位这样的母亲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那把蓝把钳子
      ①二十三年前的春天,我坐在故乡闵家镇的小学教室里读小学三年级。那天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也是最痛苦的,因为我的好朋友,前桌女生文艺委员宋晓莺再也没来上学。
      ②上午的第一节课是我的班主任周老师的语文课。周老师拿着语文教案和一把蓝把钳子走进了教室。她没有忙着讲课,而是举起那把蓝把的钳子。钳子很破旧,一个握柄的绝缘胶还断掉了半截,像一个人剪掉了半截裤腿,露出了光秃秃的腿。
      ③“同学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在大街上拾到了这把蓝把钳子,是不是哪位同学家长不小心丢的,如果是谁家的,你就把它拿回去。”
      ④坐在我前座的同学宋晓莺迅速地站了起来。
      ⑤“周老师,这把钳子是我家的。”
      ⑥周老师愣了一下,很惶恐地看着宋晓莺。转而又说:“你别认错了,好好仔细瞧瞧,这可是把破钳子。”
      ⑦“没错,是我家的,钳子的握柄胶皮坏了半截,是我爸爸修车时弄坏的,我用过这把钳子,它当然是我家的了。”
      ⑧宋晓莺从周老师的手里取回那把蓝把而且破旧的钳子。
      ⑨周老师没有讲课,而是神色匆匆地离开了教室。
      ⑩同学们乱哄哄地前后桌议论着,有的说我们家的钳子是红把的,有的说我们家的钳子是新买的,也有的说宋晓莺家的钳子太破了,应该从窗户口扔出去。
      周老师回来后,开始教她的语文课,她手中的粉笔几次掉在地上。
      我透过教室的玻璃窗,瞅见穿中山装的校长正在往校门口送几位穿警服的警察。
      第二天,宋晓莺没来上课,第三天、第四天也没有来,我非常想听她站在讲台上唱《让我们荡起双桨》那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有的同学说她转学了,也有的同学说她退学了……
      县上的公审大会是在镇上供销社门前开的,警察端着木头把的冲锋枪,把犯人们从大卡车上押了下来。供销社的大门在前些天的一个风雪夜被一伙盗贼撬开了,丢了很多成包的棉花和成捆的布匹。
      被游街示众的犯人都是那个风雪夜盗窃供销社棉花和布匹的贼,他们一字排开,总共十二人,他们的脖子上都挂了一个沉甸甸的大木头牌子。宋晓莺的父亲低着头站在犯人们的中央,他胸前挂的牌子上有两行字,上行写着:“盗窃供销社主犯”,下行写着名字:“宋明贵”。
      犯人的前面摆放着一大堆棉花和布匹,周老师说那叫赃物。在赃物的旁边摆放着盗窃用的作案工具,撬棍、螺丝刀,还有那把宋晓莺家的蓝把钳子。
    1.第①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内容来看,为什么说“那天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也是最痛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中周老师的“愣”和“惶恐”,体现周老师当时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中“粉笔几次掉在地上”属____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
    5.第⑩自然段对校长和警察的记述有何暗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通过学生查到了“盗贼”,你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的结尾再次提到了“钳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品质,是一颗平行传递的爱心,是迎向生活的一种姿势,是心灵成熟的一剂良药,是照亮每个阴暗角落的明灯,是一次具体而细微的行动。学会感恩,会让我们的视野因开阔而美丽,让我们的心灵因美丽而博大,让我们的快乐因感恩而熠熠生辉……  
      请认真阅读上面这段文字,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自选文体。③根据材料提炼自己的观点;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也可以写别人的经历。总之,要围绕“感恩”这一话题作文。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