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测试题3的第一部分试题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hà)____白 (chà)____异
    迟疑不(jué)___  神色张(huāng)____
  • 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①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紊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制一所别墅。
    错别字: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
      ②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酬容,狼狈不槛。
    错别字: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测试题3的第二部分试题
  • 有人为《我的叔叔于勒》拟写了一副对联,现有了上联,请你运用对偶修辞对出下联。
    上联:十年思盼,于勒成摇钱树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趣味故事,请根据语境补全文中对话。
      英国一小男孩到面包店买了一块两便士的面包。老板欺他年幼,给了块很小的面包。男孩发觉后,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男孩:您不觉得这块面包比往常的要小很多吗?
      老板:哦,亲爱的,小一些,你拿起来不是更轻便吗?
      男孩:哦,我懂了。
      老板:宝贝,你可真招人喜欢!
      男孩:给您钱,一便士! 
      老板:哦,孩子,钱不够啊!
      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面包小了很轻便,这是老板为男孩“着想”,那男孩又怎样为老板“着想”呢?)
◎ 2012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测试题3的第三部分试题
  •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著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人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的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选段重点刻画了哪些人物?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对于勒叔叔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为什么要重复三次称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我”给于勒10个铜子的小费,可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当时你也在现场,当看到这一幕时,你该怎样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马 德
      (1)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2)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装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是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3)“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他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4)、“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5)“那个东西凉,吃了肚子疼。”
      (6)“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7)“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8)“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钱去了,我就现在要!”
      (9)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一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祥地做着他的生意,并不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10)“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11)“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在孩子的屁股上。孩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12)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13)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14)“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来,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着她的儿子走开了。
      (15)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16)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他。”
      (17)“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18)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19)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选自《中国青年》)
    1.本篇小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___________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小说第(2)段加粗的“那个”能否换成“冰激凌”?为什么?第(11)段加粗处作者为什么用“拍”不用“打”请分别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9)段和第(12)段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册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