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某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加粗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寒(zhàn) (zhuó) 庇(yīn) 梁(jǐ) 慧心未(mín)
    B.窃(bā) 立(zhù) 落(zháo) (hé) 情不自(jīn)
    C.脑(suǐ) 悍(piāo) 强(jué) 痛(chì) 然无声(qiǎo)
    D.猎(shǒu) 笑(shān) (liè) 像(xiāo) 不乐(mèn)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弥漫 和谐 大名鼎鼎 来势汹汹 黄发垂髫 妄自菲薄
    B.闲暇 告磬 契而不舍 荒草凄凄 见贤思其 沧海桑田
    C.缥缈 葱笼 相形见绌 长途跋涉 决处逢生 停滞不前
    D.静密 琐屑 轻飞慢舞 闲情逸致 销声匿迹 穷困潦倒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B.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C.大量植树造林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D.通过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使家长的经济负担减轻了。
  • 下列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和谐、和睦、和顺、和煦……“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
    B.2009年6月6日的《新闻晚报》上,有一篇介绍“国嘴”罗京的文章。
    C.现代汉语的通用语——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
    D.“过来。”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
◎ 2011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某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仿写句子。
     初中毕业前,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这样写到:“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浣溪沙》)
    (2)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春望》)
    (3)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着我们上前去。(《春》)
    (5)_______________,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
    (6)古诗词中有许多蕴涵深刻哲理的诗句,请写出完整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石家庄市开展创建国家语言文字示范城市活动。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某班决定开展“我与语文工具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图是某小组对全班42位同学使用工具书情况的调查统计。请仔细观察与分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写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上述你写的结论,最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古诗《望岳》,完成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荡胸生曾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了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某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___________________,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甲乙文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词。
    (1)妇抚儿________
    (2)屋舍俨然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回答:【甲】文中一句是以动写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出即可)。
    5.请补充横线上的文字,并说出“_____________,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问题。
    没有开花的紫罗兰
      ⑴开始,我不知道我家的附近还有一个那样大的苗圃,里面有着那样名目繁多的花草树木。当然,我更不知道刚上小学的儿子小铁放学之后常常光顾那里,一直疯玩到吃晚饭的时候。有时看他回到家一脸热汗腾腾的或一身泥猴似的样子,我不知道都是那个苗圃惹的祸。
      ⑵从那时起,小铁开始总往家里拿一些花花草草的,种在花盆里,摆得阳台上到处都是。反正是小孩玩,我没有管他,任他自己摆弄、自得其乐,好像那些花花草草是他统帅的千军万马。
      ⑶有一天,他搬回来一棵紫色的植物,长长的叶子,细细的茎,还带着胡须一样的根。
      ⑷他进门就喊我帮助他赶紧找个盆,自己从书包里掏出早在外面挖好的一包土来,把这家伙栽在了盆里。看他满脸是土,我催他先去洗脸,他不动窝,问我:“爸,您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一脸认真的样子。
      ⑸我便也仔细地看了看这个紫色的家伙,然后摇摇头说:“不知道。”
      ⑹他兴奋地说:“您不认识,我认识,我告诉您吧,它叫紫罗兰。”
      ⑺“紫罗兰?”
      ⑻我犯起了疑惑。紫罗兰,我在公园里见过,不是这样子的呀!紫罗兰的茎比这粗多了,再说,叶子也不对。但我不敢轻易地说这不是紫罗兰,因为我知道他最喜欢植物,光买的有关植物的书就不少。
      ⑼小铁看出了我脸上的疑惑,就对我说:“爸,您不信?”
      ⑽我赶紧说:“不是不信,是和我以前见过的紫罗兰不大一样。”
      ⑾“您以为紫罗兰就一种样子?就不能多几样?”
      ⑿看看他眼中的坚持,我说:“就叫它紫罗兰吧!”于是全家都跟着叫它紫罗兰。其实除了小铁,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紫罗兰。
      ⒀它是那天小铁在苗圃里意外发现的,把它挖了出来,就爱不释手,因为它与众不同。这么漂亮的植物得有个名字,他便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最后决定管它叫作紫罗兰,那兴奋地劲头就像科学家给一个新发现的星星命名一样。只不过还想从我这儿得到证实罢了。
      ⒁紫罗兰成了他的新伙伴。他关心的是它开没开花。在他的想像中,既然叫作紫罗兰,它就是要开花的。他特意查了《少年百科辞典》,里面关于紫罗兰的词条告诉他紫罗兰是开紫色、紫红色或血青色的单瓣或双瓣的花朵,怎么也得开出甭管是什么样子的花朵来,哪怕是如米兰一样那种白色细小的花,也得开出来。
      ⒂于是,盼望它开花,成了小铁心里的一件大事。每天早晨起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的宝贝紫罗兰开没开花。
      ⒃可是,过了好长时间,它也没有一点开花的意思。我故意对小铁说:“我看这家伙是开不了花了。”他立刻反驳我:“为什么?您没看见它的叶子都长大了吗?”“可是它是一点花骨朵儿都没有冒出来呀!”“您别着急呀,好饭不怕晚,它肯定能开花!”
      ⒄他像是在给我给自己也给紫罗兰打气。
      ⒅我便与他一起等待,盼望着哪一天它能够突然奇迹般地绽放出新奇的花朵来
      ⒆但是,它始终没有开花。一直到这棵它认为是紫罗兰的植物枯萎,最后彻底死掉,也没有开花。
      ⒇花开在哪里?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第⒀段中小铁“兴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择:【12】或【18】段的一处回答:划线部分属于什么描写?父亲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紫罗兰”最终没有开花,但作者以“花开在哪里”结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小铁,你同意谁的观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极端天气
      最近,素来高温炎热的沙特阿拉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首都利雅得早晚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北部的拉夫哈、泰布克等地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7摄氏度,并出现了当地罕见的霜冻、降雪和树挂等现象。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也下了百年来的第一场雪。在全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的科威特,最低气温竟降到零下3摄氏度。
      近年来,诸如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也加大,气候问题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1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人类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可以是突然的、急剧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公共健康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人类社会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造成极端天气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变暖。尽管海湾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悖,但实际上全球变暖和局部严寒并不矛盾。全球变暖只是指全球气温呈总体上升趋势,并不排除局部地方发生严寒。
      “暖冬”曾于2006年入冬后在世界上流行。在北美洲地区,隆冬气温堪比夏季:美国纽约到当年年底前片雪未下,最高气温达22摄氏度;加拿大历来被称为“冰与枫的国度”,但其北部特有的冬季风情日渐消失,以全球最长滑冰场而闻名的丽都河迟迟不结冰……在北半球本应最冷的季节,一些国家的路人却身着短袖,熊不冬眠,候鸟忘记迁徙,植物在冬天发芽,高山滑雪场无雪可滑。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严寒和暖冬,还导致了夏季高温热浪,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洪涝、大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形成直接威胁。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数量增加了3倍多。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而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左右。受灾人数在过去20年内增加了68%,1985-1994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受灾人口为1.74亿;而1995-2004年间,平均每年受灾人口增至2.54亿。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若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估计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袭击,全球将有1亿多人陷入粮食不足的窘境;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到8倍,北极海冰将减少35%。
      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参加到保卫自然的战斗中,尽自己的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1.请为“极端天气”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科威特,低气温竟降到零下3摄氏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说说如果气温上升,会有哪些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走路时,偶然跌一跤是常有的;刚起来,又摔了一跤,也不足奇。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起来还可能摔跤就不起来了。我们应该不怕“跌”——不怕失败,不怕犯错误,永远向前。
      在工作中,失败和犯错误是常有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人们往往是经过千百次的“跌”,才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就深刻地指明了成功的必由之路。
      爱迪生发明电灯就有不怕“跌”的精神。经过几年的努力,试验六千多次,终于找到了最为理想的灯丝——钨丝。在科学事业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呀!
      今天,培养不怕“跌”的精神,对青少年来说不更为重要吗?我们青年是国家的栋梁、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鲁迅曾经说过:“我每看运动会时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工作中,失败和犯错误是常有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句式?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下列选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1、感谢有你
      2、因为有了_____________
      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感情真实,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