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苏教版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某中学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归(shěng) (dòng) (xùn) (hè)
    B、干(hé) 朴(chún) 灭(qiān) 亮(huò)
    C、退(kuì) 防(tí) (rèn) (huì)
    D、滑(jī) 染(xuàn) (liǎn) (jǐ)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骇人听闻 酣畅淋漓 慢不经心 指手画脚
    B、栩栩如生 走投无路 融汇贯通 火烧火燎
    C、甘拜下风 拈轻怕重 怨天尤人 脍炙人口
    D、锐不可当 矛塞顿开 两全其美 一视同仁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你们学校打篮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
    B、对待同学的缺点,应真诚的帮助,不能讳疾忌病
    C、李明那被晒黑了的饱经风霜的脸,使人想起亚热带的阳光。
    D、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起来。
  •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2006年盐城市中考说明》对我们很重视。
    B、“神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C、我蛰居小城已久,鱼贯于单位与居室之间,很少走出城外。
    D、中国人民大学今天宣布,该校决定成立国学院,承担国学专业的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 为下面短文的空缺处选择一个最贴切的比喻是
    [     ]
      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__________________,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桃树、杏树、山楂树、花红果子树,墙外是一些杨、柳、槐、榆、梨树,就像是墙上的两道铁箍。
    A、童年的五彩梦壁
    B、绣着红花的蓝布裙
    C、二姐出嫁时的彩桥
    D、密封的四堵墙
◎ 2006年苏教版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某中学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醉翁亭记》)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
    B、①遂与外人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
    C、①此人一一为具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以复
    D、①停数日,辞
      ②鸣声上下,游人而禽鸟乐也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至于负者歌/于途
    D、往/来而不绝者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段“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与乙段“觥筹交错”中的“交错”两词的古义完全相同。
    B、“豁然开朗”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苍颜白发”暗示出欧阳修已老态龙钟。
    C、甲、乙两段文字语句错落有致。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前者实写,后者虚写。
    D、甲段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图。
  •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西山村》)
    (4)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请你说出上述诗句(5)中划线的“钱塘湖”指我国现代著名旅游胜地_______;诗句(6)中的“丧乱”指发生在我国唐朝时期的历史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著阅读题:
    (1)杜甫在追思诸葛亮一生时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出师未捷”所指的事是______________。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琅琪罗传》、《_________》三部传记。其中,_________(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 古诗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诗中的“海日”和“江春”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新意,还有某种像征意义,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它的新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文意再举一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6年苏教版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某中学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字数在13字以内。)
      2005年10月14日下午,可容纳6000多人的市新体育馆内座无虚席,掌声热烈。在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中,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盐城赛区)正式拉开帷幕。
      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出席开赛仪式并讲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九汉宣布比赛开始,十运会盐城赛区组委会主任、市委副书记、市长赵鹏致辞。十运会男子篮球竞委会执行主任、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渡和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开赛仪式,市委副书记袁世珠主持开赛仪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格言,写出你对机遇的理解。
    命运之神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佚名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人之抛弃机会,绝对多于机会抛弃人。——佚名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泰戈尔(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5、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搞(请假)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定期日。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母,请设馔(酒食)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登上大厅)拜饮,尽欢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乃共定日(  )
    (2)尔何信之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然,当为尔酿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式与张劭成为好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飞船返回咋“退烧”
      飞船返回再入大气层进入距地面80公里至40公里的稠密大气层时,是气动加热量最严重的一段,返回舱表面温度将高达上千摄氏度,像一个大火球。如果不采取防热措施,整个返回舱将被烧为灰烬。那么,怎样为飞船“退烧”呢?
      据专家介绍,为飞船“退烧”的措施主要有3种:“冰块式退烧”——吸热。吸热是采用导热性能好、熔点高和热容量大的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吸收大量气动热量。用这类材料做飞船返回舱的蒙皮,气动加热传给飞船的热量为蒙皮所吸收、储存。这种方法防热能力有限,只适用于加热量很小的部分。
      “酒精式退烧”——像发烧时擦酒精一样,用辐射散热的方法将热量散去。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最大热流不超过每平方米100卡的情况。
      “釜底抽薪式退烧”——烧蚀。就是用一些高分子材料做飞船的蒙皮,有意识地让它在高温加热时烧掉,将热量带走,从而达到保存主要结构的目的。如玻璃钢。烧蚀防热是广泛用于载人飞船再入大气层时降温的一种方法,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烧蚀材料的种类很多。
      有关专家说,我们对飞船返回舱的外表采取了有效的隔热和降噪措施,可以保证舱内的温度和噪声均在航天员可承受的范围内。——选自2005.10.17.《扬子晚报》
    1、文章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就其中的一种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介绍了为飞船“退烧”的三种措施,但它们由于自身的不同特点,适用范围也不同,“冰块式退烧”适用于_______________;“酒精式退烧”适用于______________;而“釜底抽薪式退烧”则广泛用于_________________。
    3、“据专家介绍,为飞船退烧的措施主要有3种”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品茗人生——也谈茶道
    作者:美食家  
      曾有缘随友下乡购茶。
      入深山,幽松峭岩、浓荫淡翠之间,见茶农。端茶具,浓垢。上样茶,观其色,嗅其香。起品,但见友含茶在口,喉底突发巨响,如漱口,甚怪,失笑。
      这时主人却十分庄重而恭谨地行礼致意,并拿来许多珍藏的自家茶供我们品茗。
      朋友解释说,向真正的茶农买茶,试品时要深吸一口气,让茶在喉底与口腔间流动,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以示对好茶的称道,就如到人家做客时,尽食盘中餐是对主妇厨艺的无上赞赏一样。
      此时,茶农已引为知音,不以平常买卖心对待。我亦舌底生津,余香留唇,方才感觉到品茶的真正妙处了。
      那是我首次“见”茶。
      近年茶艺兴盛,“茶艺居”、“茶艺轩”遍布街巷,但见吧台、卡拉OK、棋牌室居然跻身其中,真不知茶为何物。
      茶道演绎禅的精神,棋牌散发人的天性。品茶的境界与棋牌是迥然不同的。它不是升级大战,热热闹闹,忙得不亦乐乎;不是桥牌之争,外表沉着静思,内里却心潮汹涌;也不是围棋较量,斗智斗勇,风云变幻。
      我心中最佳的品茗境界是——
      在白云抱幽石、清风入襟怀的高山绝顶,一人、一琴、一棋、一茶,独坐对群山,默默与天语。一阵清风徐来,几片落叶,悄然落纹枰,打破了这绝静的氛围、清空的意绪。于是焚香静心,洗杯弄茶,清饮雅尝,寻求真味,顿觉天下之事,唯此为胜。
      当然,这只能是想像中的理想画面。在繁扰浮躁的现代人心中,茶只是解渴的饮料,茶道更是久已失落的梦。
      虽然茶艺居里每见茶艺小姐在演示茶技、解说茶道,其实只是略得皮毛而已。茶道的真谛并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境界,而是“平常心是道”。并不是为了醒神,为了健康,也不是为了兴趣,更不是为了考究茶道的方法。
      烹茶以养德,煮茗以清心。茶道之心就是“和敬清寂”四字,与禅心相似。茶道是一种井然有序的品茗方法,禅的修行也是如此,二者的心境是相同的。茶道的奥妙是无法之法,禅的最高境界是忘掉所有的修进,就像剑术最高超时是无招胜有招。以平常心论茶,才能达到茶道的胜境。
      茶道如此,禅道如此,人生不也如此?唯以平常心对待,才能“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达到人生的胜境。
      悟茶如此,不知然否。
    1、作者谈茶道,悟人生,那么在作者心目中,他所推崇的应是怎样的人生?你对此有何看法?(鼓励独到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篇写随友购茶,首次品茶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人生”为话题,写一个短小精美有内涵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芭茅花开
    作者:紫萝 
    发表时间 2005-10-12   
      深秋时节,芭茅花开。
      那漫山遍野雪白雪白的芭茅花昨夜开在了我的梦里,柔柔地牵扯着我,一个声音在轻轻地向我呼唤:
      好久不见,该进山了!
      选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有明艳的太阳如洗的碧空,陪着年迈的母亲带着女儿一同进山。只是今年不同于往年,舅舅去年离开人世,他家早已是人去楼空。母亲说习惯了每年这个时候进山,虽然人已不在,也要去看看。也算了了一年的心愿,顺便也疏散疏散筋骨,呼吸一下山里所特有的清新的空气。见一见久别的乡亲。
      沿着山间的崎岖小路,我们慢慢前行。有雾浅浅地笼罩,小路边上偶尔一簇簇的野花,或浅蓝,或纯白,很自然的恬淡。与这个不张扬的季节很浓密的揉合,它们在晨雾流泻中鲜嫩澄明,似一种静谧的等待,无声无息但心甘若怡。只有那张扬的野菊花开炸了整个山坡,黄灿灿地耀花了人的眼。
      走累了,找一个阳光能直射的山坡,母亲安闲地坐在青石板上,秋日的暖阳软软地照在她的身上。孩子们则撒了欢地在山坡上奔跑,嬉戏。女儿衷情于那满山的野花和红红的山里红籽,一嘟嘟一团团地挂在苍翠的叶尖,像宝石,像玛瑙,还像姑娘耳垂上跳动的耳坠子。我呢,懒懒地斜靠在一株柑桔树上,看茂密的树叶在枝头静静地张望,像是在好奇地窥探着这一群山外的来客。绿叶间垂挂着的一盏盏小灯笼,在阳光下金黄金黄的,水灵灵的,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令人垂涎欲滴。好客的山里人在不远处热情的向母亲打着招呼,说走路口渴了想吃随便摘,千万别客气,他们是认得母亲的。
      芭茅花就开在山间的岩壁上,或者石缝中,或者枯黄的茅草丛中。找一处干净的草丛躺下,看头顶绒绒的芭茅花在秋风中摇曳。感觉泥士的气息与自己从未有过的接近。阳光暖和着每一寸肌肤,浅蓝的天空上飘浮的朵朵白云在眼前晃晃悠悠,时不时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眼中的到底是花在飘还是云在荡。芭茅花软软的,像棉花。一枝在手,轻轻地扶过脸颊,暖暖的,像母亲的手。痒痒的,不过特舒服。风过之时,如雪花漫天飞舞,芭茅花那小小的像蒲公英般的花瓣在阳光中裹着一缕金黄轻舞飞扬,或随风而逝,或散落于山的角落,或停于发间,或滞留眉梢,有一两瓣俏皮地停于鼻间,和着一张一弛的鼻息,上下翻卷,像个调皮的小精灵。稍稍加重一下鼻息,便似那受惊的小兔般,仓皇逃逸于身旁的草间,再也找不见了。
      眯缝着双眼看浅蓝的天空中云朵自由的变幻,任思绪自在的飘荡。在这个更迭生命的季节,有许多的思绪游移在一草一木间,枯荣与衰败,可以感悟,却不可触摸。
      母亲说:当年她的母亲我的外婆抱着她进山的时候,也正是这个时节。山间一团团一簇簇洁白的芭茅花是她最深的记忆。外婆告诉她说从此便是两重天。
      母亲说及她的身世仅限于外婆零零碎碎的一点描述,也是她仅存的一点关于她生身父亲的记忆:那年日本炮轰这座城市的时候,身为国民党上校军官的外祖父,携着妻女,随军撤离,准备逃往台湾。混乱之中走散了,外婆抱着啼哭不已的母亲,茫茫然不知该去向何方。无奈之下,改嫁了我现在的外祖父,从此天涯永隔,再无相见之日。当我继续追问根由之时,母亲长叹一口气说:傻女儿,文化大革命那年月,没事儿的还怕沾染上呢,更何况原本有事之人,为求自保,哪还敢四处张扬,就不怕落个里通外国,军阀特务的罪名啊!除非是不想活了。外婆是怕呀!
      母亲说起往事的时候,没有一点的伤感,就像是在讲一个不相干的故事。她所知道的是这个养活了她和母亲,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慈爱的父亲,还有那个和她没有半点血缘关系却像亲兄妹一样待她的哥哥,还有那个她生活了二十年的贫寒但却温暖的家园……
      造化弄人,如果不是那场战乱,母亲的生活会不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呢!或许是身在豪门,过着锦衣玉食般的日子。“说不定早在那年月客死他乡了也未可知”母亲笑笑说:“也就不会有你们这帮小混蛋了!”母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一种祥和的气息笼罩在她的身上,淡定而从容。
      外婆在我的记忆中最为清晰的就是她那几管长指甲,修长纤细的手指配上长长的浊玉般的指甲,总让我想起电视里慈禧太后的那双手。后来我才知道,那样的手在那种年代也只有豪门阔太太或者富家小姐才会保养得如此之好。贫寒困苦的日子改变了她的容颜,却无法完全抹去她对以往的怀念。在我小小的脑海中,唯一的感觉却是:她在炒菜的时候,可以省去放调料的勺子了。
      流年似水,一切都已烟消云散。外祖父死了,外婆也死了,舅舅也死了。只有当年的芭茅花还一如当初的开在山峦上,开在死去的亲人的坟头,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时光的流逝,改变了容颜,却无法改变浓浓的亲情与爱。
    1、文章主要是写我们进山及母亲对往事的回忆,却以“芭茅花开”为题,“芭茅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一种祥和的气息笼罩在她的身上,淡然而从容”。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想象一下母亲说这话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写一段话展示母亲的心理活动,字数不少于
    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语言优美,请从下列语句中任选两题,从修辞、遣词等角度加以赏析。
    (1)只有那张扬起的野菊花开炸开了整个山坡,黄灿灿地耀花了人的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儿衷情于那满山的野花和红红的山里红籽,一嘟嘟一团团地挂在苍翠的叶尖,像宝石,像玛瑙,还像姑娘耳垂上跳动的耳坠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过之时,如雪花漫天飞舞,芭茅花那小小的像蒲公英般的花瓣在阳光中裹着一缕金黄轻舞飞扬,或随风而逝,或散落于山的角落,或停于发间,或滞留眉梢,有一两瓣俏皮地停于鼻间,和着一张一弛的鼻息,上下翻卷,像个调皮的小精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目:风雨中,___________。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文中不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