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为下面这段话中的划线字注音,并改正其中的2个错别字。
           生活中种种苦,曾使人失望流泪;历程中次次挫折,曾给人痛苦沉思;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曾摧人衰老憔。但由于忍奈,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从生活自身获得智慧。
           注音:涩_________; 憔__________。
           两个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仔细阅读下面的文段,对有语病的句子包括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地方进行修改。
           走在大街上,我们的眼睛常能看到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其中不仅有写别字的,如把“欢度春节”写成“欢渡春节”,而是有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的,如把“美发”写成“美發”,把“鸡蛋”写成“鸡旦”等。我们中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帮助有关单位和个人加以改正,并找出错别字。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参加“我爱文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你们小组确定的专题名称是什么?你们设计的活动方案中有没有新颖独特的“金点子”?请把这些写下来。
           专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方案中的“金点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的第二部分试题
  • ① 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④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⑦《<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⑧我们读到范仲淹的《渔家傲》“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一句词时,不禁会想起王维描写“长烟落日”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暗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战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透骨的空气。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①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再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温暖明灯……②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朵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这,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时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令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问,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③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选自《春天的第一朵鲜花》,作者谢云,有删改。)
    1.文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看见春天第一朵鲜花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想,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它可以谈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一画线句(标有序号)作批注。
           示例: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批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选语句(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的绿意和生机让人兴奋,而更让作者深思、动容的却是春天穿越寒冷抵达的过程。就这一点,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⑴剑鱼,属海洋里的长吻鱼类,它那前冲的吻又长又扁又平,极像侠客手中的三尺长剑,故海洋学家取其学名为剑鱼,雅号“洋中剑侠”。
           ⑵剑鱼在与敌对阵时很讲究战术,能随机应变。当遇到只有“三脚猫”功夫的敌手时,就“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常以一剑穿心而结束战斗,并用长吻剑挑起猎物,以100千米以上的时速直线向前游,直至猎物完全窒息,然后摇头摆尾地扭身用力挥“剑”,猎物便脱“剑”而出。当遇到鲨鱼等凶残强敌时,则能躲就躲,但当敌人对它紧追不舍,惹得它性起时,便毫不犹豫地返身杀个“回马枪”,使出锐不可当的“旋转剑法”,整个身子就像冲击电钻一样飞快旋转,在那些庞然大物的躯干上钻出一个大洞来,或置敌于死地,或令强敌带着重创仓皇逃命。
           ⑶剑鱼不仅在水中是如此地骁勇,甚至能猎杀海面的飞禽。有人在非洲西海岸海中看到过这样一幕:一只以海鱼为食的海鸟--塘鹅,在离海面6米高的空中盘旋,一条剑鱼突然窜出水面,塘鹅被长吻穿透后落入水中。
           ⑷剑鱼为何能有如此惊人的力量?解剖结果表明:剑鱼身上的肌肉发达而结实,即使用锋利的斧头,也很难一下就剁开这一身“铮铮铁骨”,它的椎骨之间有一软骨圆盘,极富弹性,可起到缓冲作用,比之螺旋形弹簧的防震有效得多,特别是吻剑的本身结构,具有相当冲人的缓冲能力,在剑鱼体内部还有一个充满脂肪的空囊,可以承受很大的外界压力。因此剑鱼在攻击时的瞬时冲刺速度可达55米/秒,简直就是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且将全身所有的冲力全部凝聚在剑尖上,所产生的冲力相当于人们平时用最重的大铁锤敲击物体时所产生的打击力的15倍。由于它有一套天然的“缓冲设备”和“防震器”,因而能承受得住攻击所产生的巨大反作用力,自身很少受伤。据此,科学家设想,可以通过对剑鱼的“缓冲设备”和“防震器”进行研究,从而设计出一种性能优良的仿生防震装置。(《侠气逼人的剑鱼》,选自《大自然探索》,有改动)
    1.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⑷自然段,概括剑鱼力量惊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找出你认为最突出的特点,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分析第⑷自然段中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的聪明往往表现在能够通过对生物的研究来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比如上文末所说的科学家拟开发仿生防震装置的设想。其实,世界上已经有过许多成功的仿生学科学发明的范例,请你能举出一个来,简要说说它是仿什么研究出来的什么,这种仿生而来的东西的优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的第三部分试题
  •        1950年到1959年,我八岁到十七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十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德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立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赞,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食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以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那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到了。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如故”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亲迁离北京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那张上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就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刘心武《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1.阅读第二、三自然段,说说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育子”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次“放飞”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出现“丝毫没有犹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想法?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作者受到母亲人生启示的两句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说说你读完本文后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善于截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这一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句中划线词与“春冬时”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辍耕垄上
    B、君将哀而生
    C、咨臣以当世
    D、事无大小,悉以咨
     2、解释上文加粗的词。
          ①曦_____________
          ②奔_____________
          ③漱_____________
          ④属_____________
    3、作者描绘三峡风光,不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而是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合理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你认为最具美感的一个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成最美丽的画面,8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也许沈从文《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浓郁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是啊,我们有那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近年来,像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这些西方的节日,也开始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闪亮登场”,而且受到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你了解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吗?回首往事,哪个节日最令你难以忘怀?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
           请你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
                     ②将自拟的题目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③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