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基础的第一部分试题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声音虽极其qīng róu(     ),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zhāng chí(     )不定,有点lóng yín fèng huì(     )意味。
  • 选出加粗的成语无错别字的一项

    [     ]

    A.八宝酒,顾名思意,是八样东西泡的酒。
    B.也唱其它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点,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C.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辄押韵的吆喝。
    D.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基础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很愤怒小兄弟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B.《水浒传》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__________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A.③①④②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基础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下面诗词句后写出节日的名称。
    (1)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4)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香市
    茅盾

      (1)“清明”过后,我们镇上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大约半个月。
      (2)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香市”的地点,在社庙。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廿四分),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所谓“借佛游春”是也。
      (3)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餐,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4)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在这“香市”中,我不但赏鉴了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1.文题“香市”的“香”是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民赶“香市”,为什么说是“借佛游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段中说“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段是怎样表现出“香市”的热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为什么两次提到“狂欢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麦黄黄 杏黄黄
    李翔

      ①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了。
      ②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戴一顶半旧的草帽,手握镰刀,肩上挎着塞满干粮的黄挎包,对母亲说:“今年想走远些,多挣几个,赶麦子搭镰了再回来。”父亲见我在被窝里骨碌骨碌地转着眼珠,指着腰间的黄挎包说:“听话,好好念书,到时候给你买一口袋杏子回来。”
      ③父亲做过多年的麦客。每次回来,他都会喜形于色地打开挎包,伸手抓出黄亮黄亮的叫人一见就直流口水的杏子分给我们。“咔嚓咔嚓”地嚼着杏子的时刻是多么舒心美妙呀!
      ④自打父亲离家后,妹妹每隔两天就仰起小脸问母亲:“爸爸啥时回家呀?”母亲摸着妹妹的羊角辫说:“去地里看看,啥时麦子黄了,你爸爸就回来喽!”我和妹妹便飞跑到山顶的地里去看麦子。可那一片片的麦地跟周围茂密的灌木丛一个颜色……
      ⑤下过一场透雨,接着又暴晒了好多天,麦子真的熟了。村里出去做麦客的人相继回了家,可父亲一点消息都没有。母亲急了。
      ⑥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我家的麦子能搭镰了,若再等下去……母亲心焦似火。第二天一早,母亲带领我们上了地。整整折腾了三天,才勉强割了三亩来地。母亲心焦了。
      ⑦第四天天快黑时,跟在身后拾麦穗的妹妹突然举起小手喊道:“快看呀,爸爸回来啦,有杏子吃啦!”我赶快抬起头看,不见人影,却忽然发现身后未割的麦子一阵潮水般涌动,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哦!是爸爸,爸爸回来啦!”我和哥哥不约而同地叫出了声。母亲两眼霎时湿润了。父亲很快赶了过来,在他身后排着一列士兵般的麦捆子,一件件扎得结结实实、整整齐齐的。父亲对我们苦涩地笑一笑,淡淡地说:“路上耽搁了,回来晚了……”
      ⑧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才二十来天工夫好像隔开了好多年,蓬乱的长发上蒙着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深又大的井口似的眼眶中;裤腿裂开一道大口子,一尺来长的灰布条有气无力地耷拉在膝盖上。妹妹兴奋地一把抓住挎包翻了个底朝天,见什么也没有,“哇”的一声哭了。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妹妹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用婆娑的泪眼看看手里的杏子,走到母亲跟前举着杏子说:“妈,你吃吧。”母亲把杏子凑到唇边轻轻沾了沾,然后塞给了我。我紧紧地攥住这颗温热的杏子,望着父亲那张瘦削、苍凉又略显惭愧的脸,悲切地说:“爸爸,还是你吃吧,我吃杏仁。”父亲接过杏子在牙上碰了碰,说:“多好的杏,真甜哩。”父亲说着把杏子随手给了哥哥。哥哥小心地用门牙微微咬破一点皮,舔舔舌尖,咂吧咂吧嘴,又塞给了妹妹。
      ⑨原来,那年渭河沿岸有了不少收割机,雇麦客的人少了,父亲没找到活。正要回家,遇到一个孤单无助的老婆婆。父亲二话没说,一口气帮老婆婆收割、拉运、碾打完毕,没收一分钱。返回的路上淋了雨,发烧了。父亲用仅剩的一分钱买了这颗杏子揣在兜里,赶了两天两夜的路,才回到二百多里外的家。
      ⑩那颗杏子在妹妹手心里宝贝似的攥着,到第二天晚上才吃完。第二年春天,我家门前的院子里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杏树苗。至今,那棵杏树还长在我家的院子边上,长在我的记忆里。
    1.第⑦段中“父亲”为什么“苦涩地笑”,又“淡淡地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中,“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如何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
    彰显本地风俗人情,在风俗中表现亲情。
    以“__________中的亲情”为题,在横线上填入本地的一种风俗,写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