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语文版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小院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面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木(nán) (lí) 沥(xī) 香(xīn)
    B、华(shào) 郁(yǐ) (chuò) 水(zhàn)
    C、按(nà) 裂(jūn) 公(bǐng) (xiá)
    D、骂(màn) (biě) (tì) 水(chàn)
  • 下列加粗词词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旁斜出(逃跑) 秀(高)     辙之鱼(凝结)
    B、绽出(突露)   君子穷(安守)  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C、熠熠(闪光发亮) 乖觉(机警、聪敏) 伶(著名)
    D、滋暗长(生长) 污人清白(名誉)  而不舍(雕刻)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揠苗助长 坦荡如砥 战战兢兢 无边无垠
    B、纵横决荡 浮想连翩 繁茂苍绿 惴惴不安
    C、不屑置辨 温文尔雅 不屈不挠 冥思苦想
    D、生意盎然 晶莹璀璨 彬彬有礼 声色俱历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科学发展到了今天,谁也不能否认地球是围绕太阳转这个简单的事实。
    B、她的遗物、遗言无不渗透了对中国的深情。
    C、难道能否认《红楼梦》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吗?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时无刻都在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
◎ 2011年语文版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小院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含义还可以用《论语》中另一句话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那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_______________。《白杨礼赞》
    ④《马说》中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滁州西涧》中表现诗人想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上点自由和安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的花叶神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在古代诗歌史上,酒是诗人吟咏的灵感源泉,请你从背诵过的古诗词中,写出含有“酒”字的完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历史,珍惜至今cán liú(        )的石鼓文陶埙(xūn,古代吹奏乐器)石罄发出的音响以及青铜器瓦上的装饰画。珍惜阅读,便是珍惜传统,珍惜乐山大佛永乐大钟以及太极八卦少林武当飒飒yīng   zī(        )猎猎雄风。珍惜阅读,便是珍惜文字,珍惜楚韵风骚唐诗宋词,乃至情节摄魂夺魄、__________的西游,剑戈惊天、__________的三国,情诗千载、__________的红楼。珍惜阅读,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在下面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cán   liú(           )          yīng    zī(           )
    (2)在下面写出第三句横线上应填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西游    _________________的三国      _________________的红楼
    (3)仿照前三句句式,在下面横线上将第四句补充完整。(选做题)
             珍惜阅读,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娄底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唱红歌”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设置了“红歌献给党”“歌唱祖国歌唱党”“童心向党”等19场大型红歌专场演出。如果你是“红歌献给党”歌咏比赛的主持人,请你写几句富有文采的开场白。
    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海峡两岸都将隆重纪念我国民主革命史上这一光辉的日子。请你运用排比的手法为辛亥革命写几句话进行礼赞。
    礼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材料】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武汉硚口区街头唱了十几年《生日快乐》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歌唱祖国》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丁一座“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传唱的热潮;湖州开展了“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歇”话动;革命圣地延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泡桐花开

      ①我居住的小区一角,有一棵高大的树,冬天落叶尽净,只剩光秃秃的枝杆伸展在空中,春天当别的树开始吐出绿意葱茏的叶片时,它的枝头却萌发出一朵朵紫色的花,这些花成串地开放着,显得纯朴而又华贵,它似乎带来了春天对人们的热情问候,它也把紫色的希望绽开在绿叶之前……
      ②我认识这是泡桐树。当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正逢全国宣传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而焦裕禄在兰考县的一大成绩就是推广种植泡桐树,因为泡桐树即使在贫瘠的土壤里也能茁壮成长。那时我在故乡老屋边的河沿上也种下了几棵泡桐树,它们长得很快,才几年已长成了挺拔的大树。每年春光明媚的时候,它们的枝头开出一串串紫色的花朵,几棵树聚在一起,泡桐花形成一片紫色的光焰,在我的心头点燃一簇簇希望之火。可以说。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泡桐花的陪伴中度过的。
      ③我曾仔细地看过泡桐花,它是一种喇叭形的小花,聚集在一起开成一串,在绿叶未吐之时,就怒放在泡桐树的枝头。因为它是一种乡野的自由开放的花,所以我觉得它纯朴;因为它的花是紫色的,成串的,显得珠光空气,所以我觉得它华贵。纯朴与华贵在泡桐花身上得到了统一。
      ④我对泡桐的根、叶、杆、花都仔细观察过,我觉得在泡桐身上寓含着许多人类社会赞赏的精神,如坚强、奋发、奉献、成长……这些精神正是人们需要的,我从泡桐树上感悟到了。我曾用幼稚的诗歌记下我对泡桐的感受,我写泡桐根“砍去树身,剩下你,默默地在土里,把力量积聚,无论贫瘠丰腴,你照样努力,送个新芽,顶破地皮”。我写泡桐杆“幼年时心有空洞,你默立在土壤中,经多少年风吹雨打:你坚实得胜过青铜”。我写泡桐叶“在春风里,让花儿先迎艳阳,待花蕊结子,甘当保姆姨娘;在骄阳下,伸开绿色的手掌,给幼果,笼一片荫凉”。我写泡桐花“紫色的希望,绽开在绿叶之前,待果实累累时,绿叶簇拥在身边”。这些描写都是根据泡桐树生命力旺盛、易种易活成材快等特性写成的,反映了我对泡桐的感情。也寓含着我由泡桐而引发出的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绿叶精神的讴歌,还有我对未来的憧憬。
      ⑤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看到同样的泡桐树,却生发出不同的感想。少年时,我希望自己像泡桐树一样茁壮成长,希望自己像泡桐花一样开放出紫色的美丽的花,那时的感想主要在成长和希望,这是与当时的年龄相符的。而在人到中年以后,看着泡桐花从最初的深紫,慢慢地变成淡紫,当它即将飘落的时候,已经接近白色了,这个变化过程,给我一种联想,泡桐花的一生就像人的一生,从色彩强烈的青春年少渐渐步入淡泊无华的中年老年,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其发展规律。
      ⑥回首往事,我感到自己的一生确实像泡桐一样茁壮成长过,紫花缤纷过,绿叶簇拥过,枝杆挺拔过,现在该到了淡花飘飞的时候了。但我并不因见花落而伤感,而是把这飘飞的花儿当作一道人生的美丽风景,这是泡桐献给大地母亲的最后的亲吻。泡桐的一生就是奉献的一生,也是坚强的一生,辉煌的一生,灿烂的一生,无私的一生,永存的一生。
    1.在作者笔下,泡桐树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白杨礼赞》相比,茅盾笔下的白杨和本文中的泡桐各象征了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另选一种树或一种花,运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写一小段表现事物特点的话。(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中有“人生就如泡桐树”的感慨。请结合文章的最后两段,分析人的一生与泡桐树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语文版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小院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乡村教师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尔而与之(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③今为妻妾之为之(   )
    ④是亦不可以乎(   )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者 同舍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乎   然胡不
    D.万钟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濠梁之上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观点广为后人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诗词鉴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学,完成作文。
      幸福,是一点一点聚成的。进门的一句问候,饭间的一个微笑,冬天的一杯热茶,雨中的一把小伞……
      时间,是一点一点流失的。前天流失一点点的,昨天流失一点点,今天流失一点点,明天流失一点点……
      根据上述内容,从“累积___________(幸福、美德、知识……)”、“人生点点”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③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另加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