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口语交际
    (1)学生小宇喜欢流行歌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老师对学生听流行歌曲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小宇,想要回被没收的MP3(音乐播放器),你会怎么跟妈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积累与运用
    1、情思是诗。我们品味“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的落寞惆怅;也感受“__________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怦然心动。
    2、情怀是诗。陆龟蒙歌咏凌波独立的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高歌至死不悔的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情结是诗。龚自珍用“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意的生命之歌;李商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倾诉思念。
    不尽、泪水难干的绕指柔肠。
    4、情谊是诗。“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送别董大时真诚的劝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6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班里举办名著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请你热心帮助大家解决1-4题中的问题。(15分)
    1、第一小组举办小报展览,请帮他们审稿。
    ①写出拼音替代的字,并给加粗字注音。
      走进jīng__________典,走进名著。我们与鲁迅一同聆听藤野先生的教诲;与唐僧师徒一同在艰
    难的路途中跋涉;与汤姆.索亚一同在黑暗的山洞里体验成长。
    jīng________典            教                       跋
    ②在原句上改正下面两个病句。
    阅读名著开拓了我的视野,也提高了我的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只要了解了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小组准备把同学们平时写的读书笔记汇编成专刊《我与名著》。请为这本专刊设计三个结构相同的栏目名称。(力求有创意)                               
    栏目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小组组织了“我最喜爱的名著人物”评选活动。请帮他们完成下面这块展览板。
    人物:林冲                         出处:《水浒传》
    人物小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帮第四小组设计一种活动,并介绍其中最有特色的环节。(活动形式要与以上三个小组的不同)
    活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百许头                             :_____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___
    流数十步                                    :_____________
    ④不可状                                        :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6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说说文章句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糊糊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辩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屈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④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⑤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⑥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⑦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⑧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1.感知内容。说说文章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杨木桩这一形象的。
     自身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存状态:在风霜雨雪中经受磨砺。
     内在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语句。作者在第③段说杨木桩和风“是朋友而不是仇敌”。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细节。具体分析第④段画线的语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杨木桩和小枣树有着不同的生命行走方式,作者赞颂前者,也不愿苛责后者。你如何看待生命的行走呢?请结合课外积累,说说你真实的感受。(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
      生命的关在于我们有机会接受爱的滋润,感受爱的温馨,播散爱的芳香。于是,我们倾心于名著,感受文学的魅力;倾心于景色,体验自然的情趣;倾心于色彩,发现艺术的美丽;倾心于生活,让每一个平凡的点滴都因此而充满诗意。
      请以“倾心一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