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轻轻地翻动书页,聆听阳光的问(hòu)___________,欣(shǎng)_______落叶的轻舞;体悟浓郁的亲情,(xiǎng)________受真挚的友谊;追寻先哲的思想,触摸生命的真(dì)_________——阅读改变人生。
  •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只要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就可以(1)烦恼的枷锁,在欢乐的草坪上自由漫步;就可以(2)失败的阴影,在胜利的阳光下大步前行;就可以(3)冷漠的坚冰,在热情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A、驱散
    B、融化
    C、摆脱
  • 古诗文名句默写。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欧阳修《醉翁亭记》)
    (5)杜甫在《望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情发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6)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连续的两句)
  • 文学常识填空。
    (1)根据有关情节,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内容。

    作者

    作品

    有关情节

    刘四爷不同意虎妞的婚事

    “我”在小人国被指控,只得逃跑

      (2)附加题(任选两题)
    ①鲁迅先生曾称誉我国古代名著《__________》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书作者是______。
    ②他自称为“乡下人”,作品大都反映湘西的风土人情。他就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其代表作《边城》的主人公有__________等。
    ③__________(人名)年青时即双腿瘫痪,但轮椅的囚禁使他对生命有了独特的体验,写出了诸如《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__________》等名著。
    ④每年的4月23日是《堂·吉诃德》的作者_________和《哈姆雷特》的作者_________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这一天为“世界读书日”。
◎ 200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搜集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方法,探讨读书内容,这是某校新近成立的读书小组的活动安排。作为小组成员的你,请参与下列活动。
    (1)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读书故事,下面列举了其中四则,它们分别说的是谁?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②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
    ③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到父亲有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
    ④他少年时就痴迷读书,曾经在梦中看到所用之笔开了花,后来果然“斗酒诗百篇”,被誉为“诗仙”。(  )
    A、匡衡
    B、陶渊明
    C、李白
    D、王羲之
    (2)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读书方法,认为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参考示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摘内容进行批注。
    示例:
                                                            读书批注卡
                  作者:苏轼             
                  内容: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含义: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只有仔细研读,深入思考,才能品出其中意蕴。
                                                             读书批注卡
                 作者:张潮
                 内容: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同学们对应该读什么书各抒己见,形成了下列三种观点。你更认同哪一种?请以一本相应的书为例,结合所认同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观点。(50字以内)
    A、读经典的书,就发现了世界的入口。
    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李兴濓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②仰望,就是发现崇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精神昂扬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自由奔放、激情四射,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仰望,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敏锐,由此获得感动,从而与崇高无限契合。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突然体会到一种无以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言表的壮丽和博大,他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地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⑤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中行走,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崇高,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⑥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淹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犹如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轮廓。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点亮了我的眼睛!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远方的木船己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
      ⑦又一次,我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水雾。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奔泻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洒的水雾中的一滴水珠。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⑧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选自《围成杂文》,文章有改动)
    1、文中多次写到“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联系全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③④段,分别指出俄罗斯老画家和哲学大师康德仰望天空时的感受是什么。请摘录文中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⑦段说:“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⑧段说,当我们仰望“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这些事物时,内心会涌起“波澜”和“涟漪”。请从中选择一个(除示例之物外),描写该事物并表达你的感悟。
    示例:
    事物:一朵小花
    描写:那是春天最后开放的花朵,坚持守望在峭壁上,任凭风吹雨打,忍受月夜的孤独,不肯离去。
    感悟:这为春天最后守望的花朵,是用艳丽展示坚持拼搏的崇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莫扎特的力量
    马永恒 译
      ①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纪念他。而在过去十年中,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
      ②为什么莫扎特的乐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巴赫、贝多芬或是肖邦呢?美国一位研究癫痫症的神经科医师约翰·休斯认为,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研究表明,80%的癫痫症患者因为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大调交响曲,其痉挛的强度减弱,频率降低,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③约翰·休斯认为,奥妙在于莫扎特乐曲中旋律重复的独特方式。莫扎特乐曲中的旋律每20-30秒重复一次,这恰好与我们的脑电波及人体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有着几乎一致的频率。于是,莫扎特乐曲中的节拍能够对癫痫病人大脑中不规则的电波起到纠正的效果。他接着解释说,癫痫病人在病情发作时是完全昏迷的。可见,莫扎特的乐曲对大脑有直接影响。
      ④莫扎特的乐曲可以提高智障儿童智力的现象,是目前人们关注最多的。研究发现,智障儿童在聆听莫扎特乐曲10分钟后,可以在智力测验中拿到更多的分数。同样,反复并持续听过莫扎特某一段交响曲的老鼠,在一个复杂的容器中找到出口的速度,要比生活在其他环境中的老鼠快得多。
      ⑤此外,莫扎特的乐曲也能够对孤僻症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麦乐佳顿的女儿是个孤僻症患者,医生对她采用了音乐疗法。她接受治疗时使用的耳机是经过改装过的,这种耳机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震动头部骨骼的方式传导乐曲。莫扎特的乐曲会给患者的听觉以极大的冲击力,这样,借助音乐的力量,改善了患者与别人交流的能力。麦乐佳顿起初对此种疗法抱有怀疑,但是现在她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⑥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正在为一幅作品的创作而烦恼时,突然失去灵感,完全无法使用蓝绿两色。她也接受了音乐治疗,取得了很大疗效,蓝绿两色又一次地回到了她的画板上。后来她说,莫扎特乐曲的效果实在太惊人了,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她感叹:“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译自美国《时代》,文章有改动)
      相关链接:
      莫扎特命运坎坷,但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有受到损害,只凭着坚定的信仰,像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曲安慰自己,安慰别人。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见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摘自傅雷《独一无二的莫扎特》)
    1、文章第①段说:“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这里的“神奇的疗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第③段中加粗的“”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中加粗的“此种疗法”在文中指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分别说明了什么。
    (1)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⑥段中,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说:“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加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②席:竹席。
    (1)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诗中体现“幽静”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弗之怠                         怠____________
    (2)送之                         走____________
    (3)未尝稍降辞色              色____________
    (4)其欣悦                     俟____________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家(的)
    B、弗怠(指代抄书)
    C、走送(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道(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读书佐酒
    元    陆友仁 

      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
      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lǜ):标准。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饮酒                                            好___________
    (2)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闻___________
    (3)遽掌曰                                        抚___________
    (4)此天以陛下                                 授___________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一斗为率(把、用)
    B、击不中(指代副车)
    C、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与上会留(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要求作文。
      先哲曾把读书喻为“灵魂的壮游”,一卷在手,日月山川、兴衰变迁、悲欢离合便如沿途的风景扑面而来,铸就人类仰望的姿态,从而达到精神的高度。在满目风景中,人们更可以执书对酒,偃仰歌啸,为佳词妙句、昔人情怀而击节称叹。但是,假如有一天,世上的书籍突然消失,我们的生活将走向何方?我们的心灵又将栖居何处?
      请以“假如世上没有了书”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
      要求:
      ①文体自选。
      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