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期素质训练之六的第一部分试题
  • 解释加粗的字。
    1.百叫无(  )       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
    2.鸟相鸣(  )       读书(  )
    3.礼愈(  )        舍(  )
    4.既醉退(  )       足肤皲裂不知(  )
    5.政通人(  )       春景明(  )
    6.予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
    7.佳木而繁阴(  )     望之蔚然而深者(  )
    8.波色明(  )       冷光之出于匣也(  )
    9.挂(  )        10.顷(  )
    11.漠漠(  )       12.突兀(  )
    13.全石为底(  )    14.卷石底出(  )
    15.其境过清(  )
    16.俄而百千人大呼(  )  17.俶尔远逝(  )
    18.既而渐近(  )
    19.佁然不动(  )     20.水尤清冽(  )
    21.往来翕忽(  )     22.悄怆幽邃(  )

  • 文学常识填空,默写上下句
    1.《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_______号,又号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字子厚,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之一。
    3.《岳阳楼记》是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___所作,选自《_______________》。
    4.《满井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字中郎,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家,与其兄____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___并称为“_______________”。
    5.《五柳先生传》是一篇(体裁)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斯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____________,溪深而鱼肥,___________________,泉香而酒洌,___________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8.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9._____________________,胡天八月即飞雪。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 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在横线上写出通假字、本字及读音。
    1.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玉盘珍馐直万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号___________,又号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
    (3)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____
    (4)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写了滁人游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题目。
            至于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A)前者呼,后者应,(B)往来而不绝着,滁游人也。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C)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D)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伛偻提携”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下面对文中画线处文字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处是说滁州游山人中间那些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唱歌。
         B.②处是说太守宴上的酒食都产于当地,这也是游宴之乐的原因之一。
         C.③处是说酒宴上的欢乐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大家都能尽情的自娱自乐。
         D.④处是说酒宴上大家都欢乐,惟独太守精神不振以致自饮自醉。
    3.能表明本段内容的核心的一项是
    [     ]
         A.滁人游         B.太守宴         C.众宾欢       D.太守醉
    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              B.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形
         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D.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的情形
    5.对本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段描写暗示了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B.本段描写了太守与民同乐的场面。
         C.本段刻画了一个嗜酒如命、整日沉迷于宴饮之中的太守形象。
         D.本段暗示了太守与下属融洽、无拘无束的亲密关系。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期素质训练之六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粗词的含义。
    然(   )        之者谁(  )   醉翁之不在(  )
    之心而寓之酒也(  )   明变化者(  )  佳木而繁阴(  )
    伛偻提携(  )       溪而渔(  )   杂然而前者(  )
    2、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一段划横线处按原文填上句子,从这句话中概括出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段从哪些方面描绘醉翁亭的自然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3)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中则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指代。
    8、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理想。
  • 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含“亭”即可,加油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注音
    (  )  (  )(  )    饮少(  )醉  林(  )
    (  )  山(  )野(  )  (  )者胜   阴(  )
    (  )然  酒(  )
  • 根据拼音写汉字。
    林hè_____       wèi_____然          水声chánchán_____
    tuí_____然       岩穴míng_____         huì_____明变化
    yǔ_____lǚ_____提携   gōng_____chóu_____交错    宴hān_____之乐
  • 请将下列加粗的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
    蔚然          遮盖
    翼然于泉上      茂盛的样子
    醉翁之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佳木         靠近
    颓然          情趣
              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期素质训练之六的第三部分试题
  • 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于都文段,回答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我国_____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归纳第②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___________。
  •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家园如梦
    山珍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目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满头白发。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母亲还会为我采摘那些新鲜的三月莓。母亲的身影呈现在眼前,逐渐缩短母子间的距离。母親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閃耀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风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一回地爬上树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杈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出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头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的心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那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远隔一方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快乐;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有您自己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1.第三段说“母亲的声音已成回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请你结合全文的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描写父爱与母爱时,在选材上和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作者将家园比作“袄”、“鞋”、“伞”、“饼”、“线”,试说出这些比输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文章题目意义,并说说题目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小说作品自选集《乡情》的栏目名,请依照例句,选其中一个栏目,简要介绍内容,引导学生阅读。
    栏目名:“山清水秀”、“春华秋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例句:“山清水秀”要以让你或登高望远,或乘船直下,漫游家乡的山河湖海,聆听醉人的鸟鸣涛吟,感受自然的纯真与呼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下面短诗,以“鲜花”或“浮萍”为对象,再写一首哲理性的短诗。
                                                          卵石
                                                         沐浴山间溪水
                                                         天长日久
                                                        失去了自己的棱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面的材料,在模线上填写恰当的话,使前后文连贯,符合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清代某私熟有四个学生。一天,当地来了戏班,四个学生都想去看戏。先生见此情景便说:“我提一个问题,如果谁答得妙,我就允许谁去看戏。”我的问题是:“读书好还是看戏好?”学生甲不多想  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生生气地说:“你就知道玩!”
      学生乙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生笑着说:“此老生常谈也,谁都会说。”
      学生丙采用了圆滑的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生不以为然的说:“此调停两可之说,恰似汝之为人。”
      学生丁灵机一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生十分满意:“好,好,此言得之矣。”
  • 课外文言文阅读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
      选自《鸣机夜课读记》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读书声琅琅,与药鼎煮沸声争响。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更录唐、宋人诗                       暇_____________
    (2)铨每,母即抱铨行一室中         病_____________
    (3)未尝寝                                        寝_____________
    (4)指壁间诗歌                              辄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与文中“教儿低吟之为戏”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曹刿)问:“何战?”
    B.不物喜
    C.何不试之
    D.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4.对待母亲,蒋士铨能“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读完本文,谈谈在做人方面你的所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