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1)的第一部分试题
  • 把“语文学习天生重要”这八个字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拼音写汉字。
    深suì(  )   xuān(  )然大波   jiǒng(  )相
    tī(  )透     yíng(  )系        水xiè(  )
  • 下列各组词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温柔  莽撞  阔别
    B.踌躇  殷切  从而
    C.抚慰  热爱  映照
    D.延缓  颓唐  绝妙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的老师》一文所写的七件事情,按照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的顺序安排。七件事情中第一、二、三、四、六件事突出写“我”对蔡老师的挚爱和思念,第五、七件事直接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爱护。
    B.《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一篇人物通讯,之所以以“展示华厦文化魅力”为题,是因为由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C.《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D.《赵普》叙事简洁,详略得当。如文章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何奏荐此人,而重点记叙一奏、再奏、三奏、四奏,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反映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1)的第二部分试题
  • 按照下面的提示,各写一句名言警句。
    ①珍惜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珍视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生志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有鲁迅、贝聿铭、赵普等,你最喜欢其中哪一个?为什么(请结合具体事例来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句“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一句中的“睁”能否改为“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弯腰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划线的句子“可爱的动物”和第二段划线的句子“一根不断的线”分别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面》片段阅读。
      片段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的烟雾。
      片段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片段③: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突然记起了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片段④: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1)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2)把一生的时光全交给了我们,(3)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看他的脸——瘦!
    1.写出文中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憎恶:_____________                         顽强:_____________
    2.四段引文都提到了“瘦”,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②段中的“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一句中,作者运用了_______修辞方法,写出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第②段文中“瘦得教人担心”一句能否写成“非常的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②③三段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为何不同?为什么如此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1)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最后一个鸡蛋
    郑渊洁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鸡王决定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于是就召集幕僚注想办法。
      “要想人类放弃吃鸡很难。”一个幕僚说。他曾经用十斤鸡蛋收买了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患(  )症!可人类还是照吃不误。
      “依我看,人类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不开咱们。”另一位年纪大点的幕僚说,“不如,大王下一道圣旨,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证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待咱们了。”
      “停止下蛋?”鸡王吃了一惊。
      “对,停止下蛋。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光这一点,就够人类伤脑筋的了。”幕僚说。
      五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停止下蛋!
      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了时,地球上只剩下一个鸡蛋了。
      人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地球上的鸡吃一只将少一只,最终灭绝。
      人类为此专门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稀动物“鸡”的法律。鸡终于改变了卑微的地位,加入珍稀动物的行列。
      人们以拥有一只鸡为荣,狗和猫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公园里常见到牵着鸡散步的达官贵人。一只鸡的售价已高达上千美元。
      地球上惟一的那个鸡蛋更是价值连城,光是守护它的军队就有两个旅。这个鸡蛋的妈妈是最后一个听到鸡王圣旨的,于是,她成了地球上惟一一个鸡蛋的母亲。人们将延续鸡的生命的期望寄托在她身上,人们给她吃最好的食物,为她建造了豪华的住宅,还让她上报纸上电视。
      这只母鸡日益显hè(  )的地位渐渐引起了鸡家族其他成员的不满。同样是鸡,凭什么她吃的好,住的好,还能上电视?就因为她生了地球上最后一个蛋!
      于是,在某一天的上午,另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公然下了一个蛋。这只母鸡立刻成了全球新闻的焦点,她的待遇马上超过了前一只母鸡。
      鸡家族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紧接着第三个鸡蛋出生了。
      第四个鸡蛋问世了。
      第五个鸡蛋诞生了。
      第六个鸡蛋降临了。
      ……
      鸡王感到大事不妙,连忙再次降旨制止母鸡下蛋,但他已经控制不了他的臣民了。所有的母鸡都想比别的鸡过得好,她们拼命地下蛋。
      于是,保护鸡的法律取消了。没有人牵鸡去公园了。鸡又重新出现在餐桌上了。
      鸡王不甘心,还想继续降旨制止母鸡下蛋,被幕僚劝阻了。幕僚说:“没有必要。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杂文选刊》2004年第10期)
      注:古代称将帅幕府中参谋、书记等为幕僚,后泛指文武官署中的辅佐人员(一般指有官职的)。
    1.给加粗字注音,按照拼音写汉字。
    (  )症         显hè(  )
    2.指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引号的用法。
    ①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句中破折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
    ②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稀动物”鸡“的法律。句中引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不开咱们。”这个句子从复句关系上判断是(  )。
    A.转折关系
    B.并列关系
    C.递进关系
    D.因果关系
    4.幕僚说,一旦所有的鸡都停止下蛋,“就够人类伤脑筋的了”。事实上,人类的确为此伤透了脑筋。请根据文章所写内容,说说人类为此“伤”了哪些“脑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公然下了一个蛋”的原因是什么?她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哪些后果?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段中,幕僚说“人类已经掌握了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请根据上下文,概括归纳人类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鸡王感到大事不妙,连忙再次降旨制止母鸡下蛋,但他已经控制不了他的臣民了。”请仔细品味这句话,然后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题作答。
    ①用第一人称写两三句话,描绘一下鸡王此刻的心理活动。
    ②如果鸡王真的能够听懂人类的话,请你就”最后一个鸡蛋“的故事对鸡王说一段话。(主题自定,角度自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教会我感恩的人
      教会我感恩的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给我们家装塑钢窗户。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见他那么老实,我们留他吃晚饭。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就像对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公公则递烟给他,与他扯家常。原来,他是考上大学的人,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家里太穷,负担不起两个人,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如今,他娶妻生子安心做了农民。我们听了,不甚唏嘘。婆婆想得实际而周到,翻拣出我们淘的旧衣物还有洗衣粉等洗涤用品,装了满满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着不肯收。婆婆说,这都是我们不用的,闲放着也是闲放着,给你就拿着,回去也好帮衬媳妇过日子。他低头接过袋子,连句道谢的话没有,就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人很快忘记了这件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一个农村打扮、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我不认得他。他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我忙招呼他进门,他拘束地坐在沙发上,搓着手缓缓地说,麦收的时候,他回了一趟家,说起我们帮他的事,全家人都很高兴。他们想表示对我们的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家里人商量了好久,最后他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我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青年人放下东西,走了。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我曾接受过比他更大更多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著地心存感激,表达谢意。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当“感恩”这个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背着半口袋粮食站在我家门口的青年。(摘自2005年2月2日《今晚报》作者:魏海玲)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唏嘘(  )(  )             淘(  )
    2.写出含有”恩“字的褒义成语和贬义成语各两个。
    褒义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贬义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二段文字中找出能表现主人公”老实“这一特点的三个事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我们”为什么感到“意外”?“感慨”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请你分析一下句中的”生动的一课“具体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写“我”全家对农村青年热情、慷慨的招待和帮助,应该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但“半年后的一天”,这位农村青年登门答谢时,“我”却“不认得他”了。请你结合全文,分析一下“我不认得他了”的原因。(至少答出两条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赵普》片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  )吏事
    (  )为相
    手不(  )卷
    (  )户
    2.根据上下文判断,对《孙权劝学》一文中相关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3.写出下列语句的基本意思。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
      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准备。”
      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永远都限制自己的发展。
      请以“接受挑战充实自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