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月考检测(二)(第四、五单元)的第一部分试题
  • 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颦(cù) 然(càn) (chà) 杂(róng)
    B. 烧(zhuó) 意(qiè) 视(zhēn) 绊(jī)
    C. 水(lǎo) (mái) 骨(biān) 屋(yè)
    D. 告(qìng) 弱(yíng) (dì) 顼(duān)
                                                             
  •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然而止          低回(      )转          变幻多(      )          齐心(      )力
    梦(     )以求        孤立无(      )          毛骨(      )然          语无(      )次
  • 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咱们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看就是不毛之地,应该得最高分。
    B.他们宁愿选择朴素与简洁的生活,选择跋山涉水甚至风餐露宿,在山野乡村里寻访那即将远去的风景,用心去呵护自然与友情。
    C. 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最终支持着她在饱经生活的各种历练后,在芸芸众生中开出了一枝属于她自己的芳香四溢的花。
    D. 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 初中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月考检测(二)(第四、五单元)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对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塞腰鼓》一文大量地运用排比、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B.《口技》选自清代张潮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但它的作者不是张潮,而是林嗣环。
    C.《初中语文新课标》第五单元的文章都与探险有关,探险需要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D.《社戏》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反映童年生活的散文。文中的“迅哥儿”就是作者鲁迅。
  • 古诗文填空。
    (1)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酉涧》)
    (2)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4)《夸父逐日》中写夸父死而不已、甘愿为人类造福,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②题。
      今年,物价快速上涨,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物价问题作为八大民生问题之首,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通胀压力”走进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随之,“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煤超疯”等物价现象,成为网络热词蹿红。
    ①“姜你军”中的“军”字,最后一笔的笔画是(     )
    A.横  B.竖
    ②请说说画线的网络热词蹿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初中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月考检测(二)(第四、五单元)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口技》选文,回答问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众妙备  毕:_______________
    ②宾客意少  舒: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拨前篙,阿发拨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迭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 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着(     )     ②散(     )
    2. 找出第①段中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②、③段文字作者从多种感觉写景,试分别举例说明。
    (1)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试着品味一下文中第②段中画线句的特点及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中写到“似乎听到歌吹了”,“我”真听见了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大医仁心
    周大新
      我想,你应该见过年近90拄杖而行的老人。你在乡村或城市的街头看见他们,可能会投去惊喜或羡慕的一瞥:嗬,老寿星!
      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90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跪草,或在家中做饭,你看见后会很意外:天呐,90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
      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近90岁的外科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入做肝胆外科手术,有时一天还能做3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呢?
      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因为谁都知道,外科医生要能做到术前准确诊断,术中做得精致,术后治疗得当,并不容易,其最佳年龄是36~60岁。开腹做肝胆手术是大手术,一个近9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手术?
      今年2月下旬,我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看吴孟超做手术。我心中想的是:我一定要看出个真假来!
      那一天早饭后,我在一位医生的带领下,到医院手术准备处领取了一套消过毒的隔离服。随后,走进了手术医生的披衣间。这时我看见了吴孟超。和照片上的他相比,他失去了伟岸和威武,真实的他原来就是一个身材不高、体态偏瘦的普通老人。
      我朝他点头致意,他也朝我点头笑笑,他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
      我注意他换衣服的动作,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但那动作里也有老年入特有的那种“慢”。
      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
      进了手术室,他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术专用的眼镜戴上,又麻利地戴上手术手套,然后走到墙前去查看病人的CT片子。这片子他已经看过多次,昨天他还亲自去B超室为病人做过B起检查。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随着他的眼神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
      他站的是主刀的位置,看来他是真的要亲自为病人做手术。
      他双手伸进病人的腹腔进行探摸,他的眼睛并未看触摸部位,好像全凭手的感觉……
      他的一只手朝器械护士这儿一伸,一把手术刀已准确地放到了他手中……有血喷出来,他威严地说了句什么,喷血骤然停了……
      他把一块血乎乎的东西放到了托盘里。陪我的医生低声告诉我:已切下病人病变的胆。吴孟超继续探手在病人的腹腔里忙,他的动作纯熟而有把握。他下命令的样子像极了战场上掩蔽部里的指挥员,简短、清楚、有力。他的全程表现和全部动作,像极了一个50多岁的外科医生。一个人一下子显得年轻了几十岁,这真是神了!
      又一个病人被推了进来。吴孟超走近前去,亲切地摸了一下病人的脸,轻声说:“别害怕!”那病人微微一笑,回答说:“有你在,我啥都不怕。”十几分钟以后,第二台手术又开始了……
      眼见为实。一个近90岁的老人在这天上午为两个病人做了肝胆手术,耗时3个多小时,而且都非常成功。
      我不能不信。我查了一下有关吴老的统计资料,仅2010年,他就主刀完成手术196台。他主攻肝脏外科以来,己主刀完成14000多台肝脏手术。按每天平均两台算,他得连续工作7000多天。换算一下.是得连续工作20年呀!
      接下来,我就特别想弄明白:他,吴孟超,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过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为何还要让自己如此辛苦?为何不歇息歇息,享享晚年之乐?
      他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我的岗位是手术台,只有在手术台上,我的心里才踏实,才舒服,才痛快;再说,做手术时,和年轻人在一起,有时说说话,聊聊天,我很开心;还有一条,我们外科医生要想多带出好学生,必须上手术台;最后,是有好多病人希望我亲自给他们主刀,他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只要我还能干,就坚持做到最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室里,倒在工作岗位上,那我会感到幸福……
      一个90高龄的老人!
      一个罕见的老人!(选自2011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节,有改动)
    1.文章题目“大医仁心”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三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三个段落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吴孟超“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又说“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这互相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写到他的神态,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吴孟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作。
      题目:_________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已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