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月考检测二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菜(xiàn)
    B.桶(gū) 
    C.忌(huì)
    D.柜(chú) 
    (zhèng)  
    (pā)       
    (lái)  
    (bèi)  
    如(yàn)   
    户(qǐ)    
    (qiè)  
    落(liáo)
    (què)       
    咄(chì)         
    裂(jūn)   
    好(shì)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四支僵劲不能动          
    B.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下列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自负养殖通路一百里       先生不知何人也             
    B.之不能尽其材       不饱,力不足                              
    C.一食尽粟一石       置酒而招之                     
    D.势竞上        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我们应当学会感恩。  
    B.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处心积虑地给他们辅导。
    C.大家取得了好成绩但不能骄傲,需要再接再厉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D.在2010年不同的背景上,我们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展馆、在亚运赛场,在那些家喻户晓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月考检测二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删除“给”)
    D.有人认为央枧“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 默写。
    ①泉水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好鸟相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山坡羊·潼关怀古》抒发兴亡之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 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 1 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傅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下边这幅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丁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月考检测二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 l~5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夯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载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同舍生皆绮绣 (     )         
    (2)主人再食(     )  
    (3)右备容(      )               
    (4)温袍衣(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依次从_______、住、食;________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________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5.【材料链接】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受冻挨饿的忧患;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波劳碌之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得不到解答,探求学问而得不到收获的情况;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 l~4题。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 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入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 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入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外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面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熟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要召开“金满斗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语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 1~5题。
    米粽之忆    
      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 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
      想的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前几天,母亲便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 边绣着上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子里。又从路旁的马兰革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用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地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便开始打架。不知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 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 穿衣蹬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收割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 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着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夜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唉,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 60 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 25 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节日,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应算是一个纪念吧。
      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 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 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1.文章标题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 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句子。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地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第十段“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文中的语句分析母亲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化解生活难题,跨越学习高度,迎接机遇挑战,架设心灵桥梁,独辟创新蹊径,领略人生风景,常常需要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不懈努力。少走一步,也许功亏一赁;再走一步,可能柳暗花明。  
      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