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大基础的第一部分试题
  • 选出下列加粗宇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     ]

    A.油(línɡ) (shú) (tuì) (yè)
    B.菜(qí) (dòu) 妒(jí) 然(mǐn)
    C.甲(kūi) 膀(chì) 成(zhǎn) (pāo)
    D.木(jī) (pǔ) (zān) 息(shùn)
  •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宇的一项
    [     ]
    A.确凿  桑葚  臃肿  人迹罕至
    B.叮嘱  恐惧  花圃  人声鼎佛
    C.骇人  讪笑  幽寂  来势凶凶
    D.排济  瞬息  延绵  荒草妻萎
  • 填入下列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__________,后来却好起来了。
    ②他觉得非常__________,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__________的对象。
    A.严格  悲痛  嘲笑
    B.严厉  悲哀  嘲弄
    C.严厉  悲哀  嘲笑
    D.严格  悲哀  嘲笑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
    B.“这是什么人呀?”他们问。
    C.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D.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大基础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面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趣事,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记叙了“我”的成长体验,同时也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
    C.《诗两首》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并没有直抒胸臆。
    D.《丑小鸭》是一则童话,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
  •   王刚同学把从刘亮那里惜来的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破了,假如你是王刚,在还书时该怎么说才显得文明、得体?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例句写句子,要求与例句中的格式相似,修辞手法相同。
    例句:我原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营造一点生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立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写出了树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B.前四句诗描写了树的实实在在的形象。
    C.后四句诗写树的地下景观,暗含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
    D.诗人以树作为象征,把深厚的社会内容涵盖其中。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大基础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改变人生的批注
      ①达尔科夫孩提时代是个生性极为胆怯、害羞的男孩。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对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心。那是1965年10月的一天,他的中学女教师露丝·布劳奇在班上布置作业。学生们阅读了《杀死一只模仿鸟》一文。现在,老师要求他们接着那篇小说的最后一章写续文。
      ②达尔科夫写完了续篇,交了上去。今天他无法回忆起他写的那续篇有什么独到之处,或者究竟老师布劳奇给的评分是多少。但他至今仍清楚记得,而且永生不忘的是布劳奇老师在他的作文的页边空白处写了四个字:“写得不错。”
      ③四个字,它们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④“在读到这些字之前,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将来干什么。”他说,“读了她的批注后,我回到家,就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这是我梦寐以求但从来不相信自己能做的事。”
      ⑤在中学那年剩余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短篇小说,经常将它们带给布劳奇老师评阅。她不断给子鼓励,批改一丝不苟,态度和蔼可亲。“她就是我所需要的。”达尔科夫说。
      ⑥不久,他被指写担任中学报纸的编辑,负责校刊的编辑工作,深受师生的尊敬。他的信心增加,他的视野也扩大了。后来,他竟从事起专业创作,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好评,从此开始了一种更加充实、有收获的生活。达尔科夫相信如果当时没有那位女教师在他的作文页边上写下那令人鼓舞的四个字,也许后来的一切就不会发生。
      ⑦在中学建校30周年的聚会上,达尔科夫回母校看望了已经退休的布劳奇太太。他告诉她当时她写的四个字对他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他对她说由于她曾给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信心,他才得以能够将那种信念传递给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女人,她后来也成为了一名作家。他告诉布劳奇太太,他办公室里有一位年轻女子,勤奋好学,每天利用晚上的时间攻读大学课程,她经常请求他的指点和帮助。他有求必应,在她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心灰意冷的时候,他及时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给她以帮助、鼓励。于是,他把布劳奇太太对他的影响又渗透到那个年轻女子身上。
      ⑧布劳奇太太听了他帮助这位年轻女子的故事后非常感动。“在那一时刻,我想我们俩都意识到布劳奇太太曾投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久的影子。”他说。
      ⑨“写得不错。”
      ⑩虽只寥寥数语,但它们不也改变了达尔科夫的一生吗?
    1.给这篇短文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布劳奇太太主要给了达尔科夫什么影响?(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句话,在结构安排上作用很大,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直线的句子照应了文中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加粗词“增加”和“扩大”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学无止境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一群机械系大四学生挤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显示出很有信心。这是最后一次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
           有几个说他们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则在讨论他们想得到的工作。怀着对四年大学教育的肯定,他们觉得心理上早有准备,能征服外面的世界。
           即将进行的考试他们知道只是很容易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他们不能交头接耳。
           他们喜气洋洋地鱼贯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个讨论题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教授端详着面前学生们担忧的脸,问道:
          “有几个人把5个问题全答完了?”
           没有人举手。
          “有几个人答完了4个?”
           仍旧没有人举手。
          “3个?” “2个?”
           学生们在座位上不安起来。
          “那么1个呢?一定有人做完1个了吧?”
           全班学生仍保持沉默。
           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工程学教育,也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
           于是教授带着微笑说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开始。”
           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位教授的名字也许会模糊,但他的训诫却不会模糊。
    1.写出本文所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语句表现了学生怎样的心理变化?采用了哪种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学无止境”外,再用一个短语恰当地概括本文所揭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学无止境”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样的渺小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
           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通过弟子们的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其实,画家已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作画,没有任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
          (批注:“突破”一词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一天,画家偶然得知100 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心中顿生仰慕,决定前去拜访。为表示诚意,画家没有开自家的高级轿车,而是带着弟子们步行前往。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没有奇峰峻岭。山脚下的连绵水田里,有农夫和牛耕作的身影,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画家心中喜悦,按照当地人的指引,向一座小山上走去。到了山腰,画家远远看见山头上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在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越走越近,画家看清,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
          (批注:这一描写极妙:一是切合人物身份;二是虚实结合,生动形象。)
           画家汗流浃背地驻足四顾,寻找山下人说的那座小庙宇。弟子们也在一旁帮着搜寻,可是,附近并无庙宇。锄地的老者停止劳作,看着他们,目光淡定。
          (批注:“淡定”一词既照应上文,又为下文“淡淡”一词张本。)
           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画家大喜:“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者淡淡地答道:“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场面忽然有些凝固。画家的弟子们颇为不满,觉得这禅师身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不像那么一回事儿。但画家却没有生气,在那里愣神儿片刻,两手一拍道“回家!” 
           (批注: 画家“回家”是有潜台词的。)
            后来,画家又说过一句格言,被弟子们传诵出来——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1、画家“回家”的潜台词是                                                 
    2、结合上下文,解读划线的两句话。
    ①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②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3、请简要概括“画家”这一人物形象。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蛇足”,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5、请你就文中第三段划线句子的写景作用,写一句批注。 
    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
                                                                                                     
  • 任选一题作文。
    (1)以“我和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选材真实,叙事清楚。
    (2)以“我为爸爸(妈妈)过生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注意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