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卷(二)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  )罩着消沉的阴影,zhì(  )留着愚dùn(  )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  )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qì yǔ(  )(  )。
  • 下列加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端午节即将来临,商家将忍俊不禁的粽子发展到了极致。
    B.淡淡的清香,带着点儿似甜非甜的味儿,真叫我变幻莫测
    C.有些食品公司处心积虑地追求经济效益,竟然收购涉嫌使用“瘦肉精”的猪肉。
    D.今年两会期间,各国记者滔滔不绝地走进人民大会堂。
  • 仿例写句。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卷(二)的第二部分试题
  • 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使语意连贯。
      我们常在文学的世界里遨游,足不出户,却知天下事。我们曾跟着凡尔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去探索“_______________”的奥秘;我们跟随_______________来到了日本的仙台,认识了那位治学严谨、生活俭朴的“藤野先生”;我们跟随高尔基来到了俄国,认识了那_______________的海燕。
  • 诗文默写填空。
    (1)古诗给我们以启迪。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坚信光明就在前方;陆游“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向我们揭示人生虽然波澜曲折,但要乐观自信;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最能体现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法国、美国、英国和其他北约国家打着“设立禁飞区”的旗号对利比亚进行空袭,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用《醉翁亭记》中语句填空)
    (4)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春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连续的两句)
  •   2011年10月10日时值辛亥革命百年。一百年来,中华儿女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了弘扬辛亥革命精神,继承光荣传统,请你参与相关活动。
    (1)祭拜伟人:试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相关资料,补写挽联,以示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意。
      材料一:孙中山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口头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坚守”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理念。”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其革命誓言。
    材料二:孙中山书法作品。
    上联:百年首义荡腐朽图变革
    下联:千古先生立宏愿________
    (2)探究发现:辛亥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辛亥革命后的一百年,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发现。
      材料一:清政府借用外债共计4626万两,占财政总收入的30%~50%。
      材料二:仅仅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付给日本2.3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库3年的财政收入。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约8千万两白银)相当于日本当时七年的财政收入。
      材料三:中国2009年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两万亿美元,达到2.399万亿美元,占全球储备比重30.7%,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不合香港2563亿美元;澳门约合186.7亿美元,台湾2009年9月份约3322.39亿美元)。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卷(二)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摸书
      ①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②“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都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
      ③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  遍,才肯关灯睡觉。”
      ④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⑤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  她是我的知音。
      ⑥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知  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⑦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  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面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一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⑧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  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而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了。
      ⑨她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  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⑩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1.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次提到“翻翻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书的韵味。加粗的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书的感情。作者为什么不以“爱书”为题,而以“摸书”为题?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读书人对书的感情十分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请从第⑦~⑨段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抄下来并作适当点评。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说:“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茶山放歌

      ①昨夜,窗外淅淅沥沥,一场春雨,伴着夜风,带着点点泥土的芳香,细细地潜进了我的梦乡里。躺在床上听着轻轻的风雨声,耳边忽然飘起了悠悠的茶歌声……
      ②啊,又到了采春茶的时节!啊,景颇山的茶园呀!
      ③一场春雨之后,满山满坡的茶树便喝饱了琼浆玉液般,攒足了劲,每一个小小的枝头都绽出了细细、嫩嫩、绿绿的芽儿来。一夜之间,饱经了一冬的寒风、已经呈现出墨绿色沧桑的老茶树,忽然披上了一件翠绿的纱衫,浑身便又透出了勃勃的生气。
      ④雨并未完全停下来,雾一样的牛毛细雨依然迷迷蒙蒙地飘荡在山野上。春风吹得凉凉的,三五成群的景颇姑娘已经背上竹篮,来到荼山上,趁着茶叶的嫩劲,采下一年中最值得品尝的春茶。于是,茶歌便满山遍野地响起来了。姑娘们放开喉咙,亮出她们独有的清亮、高亢的嗓音,此起彼伏的,飘在风中,飞到了云外,整个茶园、整座山都活了起来。
      ⑤景颇人是以粗犷、质朴而著称的,他们的家园总是安在高高的山巅,他们的生活日日  以山为伴,他们的歌也如山一样峭拔。姑娘们的茶歌,绝不是江南《采茶调》那般轻吟浅唱,也不像刘三姐的茶歌那样婉转轻快,景颇姑娘的茶歌总是唱得调儿极高,高高的一个音儿拔上去,歌声便似穿透了灰蒙蒙的雨雾,细溜溜地直钻入云里去了。不时还会有哪个小伙儿远远地用竹笛应和着,歌声、笛声,清清爽爽,叫你听得荡气回肠,忍不住想要和她一样用尽全身力气,调儿高高地来上几声,人间所有的忧愁、劳苦、烦闷全都在这几声中随风而去了。
      ⑥景颇人的生活无疑是清苦的、单调的,高耸的群山挡住了他们和大千世界的交流,绵  绵的群山里永远都没有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没有到过这群山之中的人,不会懂得这山的寂静;没有生活在这群山中的人,不会理解山里人生活的单调与清苦。可是,这清苦与单调怎能压倒景颇人呢?他们怎会屈于这群山的禁锢呢?他们还有歌声,只要有歌声,景颇人就有了生活的快乐!
      ⑦景颇人的生活是离不开歌声的,他们说:“没有了歌声,那还让人怎么活?!”婚丧娶嫁,景颇人要唱歌,他们边歌边舞通宵达旦;起屋建房,景颇人要唱歌,他们用歌声点燃新的希望;耕田犁地,景颇人要唱歌,他们用歌声驱走疲惫;纺纱织布,景颇人要唱歌,他们用歌声纺织幸福与梦想……
      ⑧景颇人总是在歌唱,没有听不到歌声的时候。因为,他们生活在山里。生活在这无边无际的群山中,站在高高的山岭上,唯有歌声——高亢的、能钻入云霄的歌声,才能打破山的寂静,才能缓和生活的单调与清苦,才能将景颇人永不屈于生活艰辛的快乐昭示于天地之间。于是,歌声便随时随地伴随着景颇人。
      ⑨“呦呦哎,姑娘上山采茶忙呀……走着路时要捻线,采着茶时要唱歌呀……呦呦哎,  呦呦哎……”
      ⑩景颇姑娘的茶歌,一直飘在我的脑海里。
    1.根据文意填空。
    本文从_____________入题,先写景颇山的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生动地再现了景颇人采茶的情景。
    2.第③段“一场春雨之后,满山满坡的茶树便喝饱了琼浆玉液般,攒足了劲,每一个小小的枝头都绽出了细细、嫩嫩、绿绿的芽儿来”一句写出了春雨后茶树的什么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歌声便似穿透了灰蒙蒙的雨雾,细溜溜地直钻入云里去了”一句中的“钻”字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描写景颇茶歌时,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在第⑩段说“景颇姑娘的茶歌,一直飘在我的脑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诗歌鉴赏。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水清冽                                        尤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如鸣珮环,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1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潭中景物,第2段重点描写_______________,第3段探寻水潭源流,第4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路边长着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  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己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
      要求:  
      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