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大基础的第一部分试题
  • 指出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

    [     ]

    A.可(qì) 纷(jiū) 高(mí) 尽(lì)
    B.踌躇(chóu  chú) (cái) (xiǎng) 石(pán)
    C.演(zòu) (xù) (ní) (suì)
    D.呼(xiào) 然(hè) (pài) (yì)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马革果尸  妇儒皆知  心会神凝  彷徨
    B.感情震荡  燕然勒功  零乱不堪  徙劳
    C.一拍即合  当之无愧  惹人注目  磐石
    D.和爱可亲  死而后己  无瑕顾及  滑稽
  • 下列加粗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不舍(刻)   鞠躬尽(过度劳累)
    B.义愤填(肚子)  杂乱无(章法)
    C.为人知(少)   踌躇不前(犹豫)
    D.乎不同(差得远) 目相待(擦拭)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大基础的第二部分试题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被称作____________的法国作家___________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等。文中的主人公福楼拜是另一位在法国有影响的大作家,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等。
  •   我们所认识的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等都是值得人们崇拜的明星,请你仿照例句形式,各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些人物的特点。
    例:邓稼先,博学睿智的科学家。
    (1)闻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福楼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同学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两段评语。要求:(1)指出存在的问题;(2)请就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谈一点看法。(20字以内)
      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湿润了我燥热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大基础的第三部分试题
  • 从下列作家的作品中任选一篇作读书卡片。
                   鲁迅  沈从文  刘绍棠  苏轼

    作家

    作品

    内容

    感悟

  • 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回答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官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舍,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高处不寒(  )
    酒问青天(  )
    起舞清影(  )
    千里共娟(  )
    2.以下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乖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3.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的人生感慨,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比较阅读,回答问题。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高极热的睛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样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1.下面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中“别恼”一词表达人们对长时间下雨的厌恶之情和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甲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烘托春雨闪亮的特点,和“像花针”相照应。
    C.乙段中“乱撞”一词形容风和雨点的急骤、猛烈,神韵毕现。
    D.乙段中“砸”字既突出大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又照应下文祥子的“哆嗦”,写得准确,精彩。
    2.甲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乙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举一例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段从视觉角度写雨,运用一些表色彩的词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一种清新温和的感觉;乙段中运用比喻描绘夏雨猛烈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开一块”一句中加粗词“掀”能否换成“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写,但作用不同,请简答其作用各是什么。
    甲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的作者。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两句描绘春景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零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  )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流泪的样子,泫xuàn)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这篇散文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填人第五段的括号内(只填序号)。
    A.姥姥,以后我们不煮腊八粥吃不行!
    B.姥姥,以后我们每年不能不煮腊八粥吃。
    C.姥佬,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
    D.姥姥,难道我们以后不煮腊八粥吃了吗?
    3.下面语句写出了什么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卵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文,分析作者“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组材的特点来看,文章中写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煮腊八粥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我家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