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过关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宇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憎(wù) (zé) 意(xiè) 息(zhì)
    B.独(cái) (sāi) 转(wǎn) (zhǐ)
    C.确凿(záo) (chuò) 古(gèn) 赋(bǐng)
    D.异(jiǒng) 笑(shàn) 刻(juān) 热(zhǐ)
  •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举世无双  谈笑风声  灰心丧气  秋风萧瑟
    B.阴晴圆缺  出奇不意  勉为其难  应接不暇
    C.获益匪浅  礼所当然  撤销决定  童心未泯
    D.光彩夺目  仙露琼浆  察言观色  德高望重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册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出自他的《呐喊》。
    B.冰心,现代作家,有诗集《繁星》《春水》等。本册学过她的《观舞记》。
    C.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预见了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号召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
    D.“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是学者、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人生信条。
  • 下面三个画线句有两个是有毛病的,请写出相应的序号并改正。
      一天,有位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①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旅行结束后,父亲问:②“你知道这回穷人是怎么过日子了吧。”儿子回答:“我发现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头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行星;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③儿子说完,哑口无言。儿子接着说:“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贫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过关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中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题目。
    (1)___________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___________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   假如你是校篮球队的队长,你的好友小亮多次让你推荐他加入球队,而他的球技确实不佳。当他再次向你提出要求时,你将如何应对?
    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校开展了“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俗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请根据你的了解,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仿照下例,写出它的时间和习俗。
    例:清明时间一一4月5日;习俗——祭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背诵默写。
    (1)旦辞爷娘去,____________________,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所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弃其杖,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过关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课内选文,回答问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便。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社戏》出自___________写的小说集《___________》。
    2.从女段中找出“发散”一词的同义词。
    发散——(  )
    3.“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中,“朦胧”一词词性属于词,意思是___________。“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中“他”指代___________。
    4.这段景物描写很有特色,举例说明作者是从哪些不同的感觉角度描写的,并说说这样具体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文字中,“我”的心情是变化的,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用一个词写出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沉静→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有剩骨                  止__________________
    恐前后受敌           其__________________
    一狼其中              洞__________________
    屠自后断其股           股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通篇写“狼”,最后归结到“禽兽”上,请你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蒲松龄如何看待狼?你怎样看待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中秋,品尝“和”的滋味
    余味

      ①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宋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今》中曾写道。
      ②这一天,人们放下工作,赶回家中,享受人间的真情。儿子,揣一颗孝心,为父母带去浓浓的祝福;丈夫,带一片挚情,为妻子献上无比的温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一天,大家的距离都在缩短。有人拿起电话问候远方的亲人,有人写信提起了久违的师恩,有人发E-mail诉说朋友之间的真情。
      ④这一天,流浪的游子也收拾起烦躁的心情。一块月饼,一杯香茗,向着无遮的小窗,独揽一隅星月,凉风习习,暗香阵阵,享受从未有过的轻松,体验从未有过的宁静。
      ⑤这一天,繁忙的商人也淡泊了名利。生意上的工作,暂时搁下;商场上的竞争,暂且忘却。月如心灵之舟,且召一家人围坐月下,共享美景,只为了那份家庭的温馨,只为了那份久违的闲情。
      ⑥“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上柳梢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不绝于耳的吟哦把中秋之夜唱成千年不渝的思念,万年不变的团圆。月光如水,举家围坐,畅饮笑谈,亲情流泻,千百年来,中国家庭的和谐之美就在这明月朗朗的夜晚被折射出来,温暖着一个个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的心房。
      ⑦在西风已盛,洋节陆续上演的时候,才发觉还是我们自己的节日有着不可替代的美丽。洋节的轻松、浪漫与惬意固然可拿来,但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才能享受到那份文化的回归与心性的醇和。祥和、宁静、团圆的中秋,溢满了浓浓的家和国和人和的味道,充满了亲情和爱的味道,那是无法拒绝的中秋的味道!⑧一轮明月下,万家灯火中,”和“的意境唱响中秋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你我身在何方,身处何境,中秋佳节,从来不曾也不可能被我们遗忘。寄托过人类最美好情感的月亮,穿越中国千年历史而来,仍将镀亮人类的无穷个世纪,而”和“的主题将成为贯穿古今,串连起中华民族与世界的一个永恒的梦想!
    1.根据文意和划线句的格式,请在第②段所缺处再续写一句。
    儿子,揣一颗孝心,为父母带去浓浓的祝福;丈夫,带一片挚情,为妻子献上无比的温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平时的积累,把选文第⑥段所缺的中秋诗词名句补充完整。
    (1)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上柳梢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中结尾说:“那是无法拒绝的中秋的味道”。这里“中秋的味道”具体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联特点.请你把下面中秋对联补写完整。
    天上一轮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萤火虫
    尹衍国
      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茏……”
      ②关于萤火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③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卵孵化出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干什么呢?原来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下以后,蜗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动弹不得,最后终于瘫痪了。这时候,幼虫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蜗牛皮内的肉开始化成了稀稀的鲜美的肉汁。这时幼虫便呼唤它的同伴们,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四周,一齐把针管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皮内,津津有味地吸起来。幼虫们吸足了,蜗牛也就完了。它们帮农民除了害,立了功,是农作物的好朋友。
      ④幼虫长到成虫以后,开始在夜空中飞舞,一边飞舞一边发出短暂的闪光。萤火虫闪光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在招引异性。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闪光,意思是在寻问:“萤姑娘,你在哪里?”附近草地上的雌萤火虫也发出闪光,那是回答的信号,意思是说:“萤小伙,我在这里。”雄萤火虫得到信号以后,便向雌萤火虫飞去,直到甜蜜地相会为止。
      ⑤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萤火虫的腹部有个发光器。这发光器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表皮三个部分组成。发出的光是由呼吸时使称为“荧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冷光,它不会产生热。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矿灯,用在矿井里。因为矿井里有瓦斯,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定热量就会爆炸,这种灯不发热,所以使用安全。科学家们还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测器,把它发射到其它星球表面,去探测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
      ⑥你瞧,小小的萤火虫,趣闻还真不少呢!
    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萤火虫的发育过程和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1)萤火虫的发育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萤火虫的有关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中的“法宝”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第⑤段说明文字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会一天天长大,走过童年、少年,进入青年时期。
      以“成长的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快乐、细节、浪花),使题目完整。
      ②要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
      ③要有具体细致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