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1的第一部分试题
  • 填空。
    1、鲁迅原名____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_____________。
    2、《鲁迅自传》以_____________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3、《鲁迅自传》提到的“新文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鲁迅自传》一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鲁迅自传》,回答下列问题:
    ⑴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 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鲁迅自己不肯做幕友或商人,却强调“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作者为什么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写这一件非常重大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1的第二部分试题
  • 填空。
    指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表达作用:
    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
    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问答。
    《鲁迅自传》课文共写了关于鲁迅先生四个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填空。
    鲁迅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其后两题: 其一: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其二:慈母手中的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⑴上述两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⑵其二是活用两句古诗而来,这两句古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指出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的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按时间顺序给本段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多次提到“走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月辞职”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是什么事件?作者为什么辞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语言文字的表达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
    柔石小传
    鲁迅
      柔石,原名平复,姓赵,一九0一年生于浙江省台州宁海县市门头,前几代都是读书的,到他的父亲,家景已不能支,只好去营小小的商业,所以他直到十岁,这才能入小学。一九一七年赴杭州,入第一师范学校;一面为杭州晨光社之一员,从事新文学运动。毕业后,在慈溪等处为小学教师,且从事创作,有短篇小说集《疯人》一本,即在宁波出版,是为柔石作品印行之始。一九二三年赴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
      回乡后,于一九二五年春,为镇海中学校条主任,抵抗北洋军阀的压迫甚力。秋,咯血,但仍力助宁海青年,创办宁海中学,至次年,竟得募集款项,造成校舍;一面又任教育局局长,改革全县的教育。
      一九二八年四月,乡村发生暴动。失败后,到处反动,较新的全被摧毁,宁海中学既遭解散,柔石也单身出走,寓居上海,研究文艺。十二月为《语丝》编辑,又与友人设立朝华社,于创作之外,并致力于绍介外国文艺,尤其是北欧、东欧的文学与版画,出版的有《朝华》周刊二十期,旬刊十二期,及《艺苑朝华》五本。后因代售者不付书价,力不能支,遂中止。
      一九三0年春,自由运动大同盟发动,柔石为发起人之一;不久,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也为基本成员之一,尽力于普罗文学运动。先被选为执行委员,次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五月间,以左联代表的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毕后,作《一个伟大的印象》一篇。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被捕,由巡捕房经特别法庭移交龙华警备司令部,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枪决,身中十弹。
      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文学上的成绩,创作有诗剧《人间的喜剧》,未印,小说《旧时代之死》、《三姊妹》、《二月》、《希望》,翻译有卢那卡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戈理基的《阿尔泰莫诺夫氏之事业》及《丹麦短篇小说集》等。
    1、梳理柔石一生的主要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秋,咯血,但仍力助宁海青年,创办宁海中学”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柔石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传在简朴、平实的记述中隐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请看:
    ⑴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枪决,身中十弹。
    ⑵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从上面两句的如实记述中可以读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经历上看,柔石的经历与鲁迅的经历有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思想上看,柔石的思想与鲁迅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
      我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我开始写小说时用的笔名。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父亲是前清秀才,后来从外祖父学中医。外祖父名陈我如,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在杭州、嘉兴、湖州、苏州一带很有名的中医。我的母亲是外祖父的独生女,出嫁前在家塾受过良好的旧文学教育。
      我10岁丧父。我进过戊戌维新后在浙江开办新学时设立在乌镇的第一所小学,后来又进过浙江省立第三中学,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以及杭州私立安定中学。1913年(17周岁)考取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当时北京大学堂刚刚改称北京大学,第一次在上海招生。1916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由亲戚介绍,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先在英文部,后在国文部,又曾参加《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初,《小说月报》半革新时,我曾主持。同年11月我任《小说月报》主编,决定全部革新《小说月报》。同年12月底我与朱希祖、周作人(皆当时北大教授)、郑振铎、王统照(当时还在求学)、叶圣陶等12人发起”,12个发起人中,只我一人是在上海的。《小说月报》原为上海鸳鸯蝴蝶派文人所盘踞,我主编后完全不用他们的稿子,并在《小说月报》上提供写实主义文学,抨击鸳鸯蝴蝶派,引起他们的怨恨。同时,商务印书馆内部的守旧派也反对《小说月报》的全部革新。在内外夹攻下,两年之后,终于因为商务当局不遵守我在接编辑时所提出的条件,我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但仍在商务编译所”。《小说月报》由郑振铎接编,郑当时已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主编《儿童世界》。
    1、这份自传写得最多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经历与鲁迅的经历不同地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小说月报》的全新改版,表明了他在文学上的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茅盾辞职可以看出茅盾怎样的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的“内外夹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和该文说说一般写小传包括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