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苏教版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周闯关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翠﹙    ﹚ 枝﹙    ﹚ ﹙    ﹚ 坦荡如﹙    ﹚ ﹙    ﹚ ﹙    ﹚
    那﹙    ﹚ 无边无﹙    ﹚ ﹙    ﹚ 叫﹙    ﹚ ﹙    ﹚ ﹙    ﹚
              
  •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妙手偶得 坦荡如底 旁逸斜出 潜枝暗长
    纵横绝荡 力争上游 不折不挠 积雪初溶
    错别字                                 
    改正
  • 下列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B、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C、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D、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 2011-2012学年苏教版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周闯关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填空题。
    1、《海燕》选自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的结尾部分,作者__________,_______国作家。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__。
    2、《白杨礼赞》的作者是__________,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本文体裁是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4、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燕》这篇散文抓住了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B、象征也就是所谓的托意于物,运用时不必拘泥于形似,而是通过联想和暗示着意追求神似。如“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象征沙皇反动势力以百倍的凶残摧毁革命力量。
    C、《白杨礼赞》这篇抒情散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赞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
    D、《白杨礼赞》一文中写黄土高原,写种种感受,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耸立的形象。
  • 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动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情感,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⑤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
    A.④⑤①③②          
    B.⑤④③②①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②③①  
◎ 2011-2012学年苏教版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周闯关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仿照下面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江南是一局棋,纵横交错的田垄是棋盘,星星点点的湖泊是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段,按要求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展翅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jìng)_____技场。奖牌背面镶(       )着中国古代龙纹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      )。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yù)_____。
  • 阅读下面的表格,你从表格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扬州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阶段统计表   
    1997年           2006年          增幅          
    普通初中在校学生人数
    86万 128万 49%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
    13万 50万 285%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昨天,为体验生活,西南政法大学的30多位学生在渝中区朝天门体验“棒棒”(力夫)。
      上午9点,朝天门交易厅附近,手拿扁担的潘匀满头大汗,和同学张杰转悠着揽生意。“大学生当‘棒棒’,挑不挑得动哟?”看着文质彬彬的两人,雇主们连忙摆手拒绝。半小时下来,两人“颗粒无收”。  
      “叔叔,我们只收一元。”无奈下,两人只好狂压价格,终于抢到第一笔生意,忙把50多公斤重的塑料薄膜分成两堆,再用扁担横穿其间,晃晃悠悠地朝前走。每走一小段路,就得停下来休息。20分钟后,汗流浃背的两人终于拿到一元钱。  
      “这一元钱太不易了。”平时每月生活费都在3000元以上。从未吃过苦的潘匀为此感动得泪流满面。(摘自2007年5月7日《重庆时报》,有改动)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针对这则新闻的内容进行简要评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1—6题。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我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