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版新疆阿勒泰地区石河子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战lì       liè  shān来迟
    Bqiú水 毛骨sǒng然
    Cè运 shì      海市shèn楼
    Dlǐn冽  yú       冻饿之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
    A搁浅  养精蓄锐   不可思议         
    B家眷   聊以自慰  疲惫不堪  
    C斫痕  风餐露宿   契而不舍         
    D告罄  孜孜不倦   小心翼翼
  • 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     ]
    A.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B. 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C.杜牧对项羽投江自杀不以为然,认为他还可能卷土重来
    D.七十多岁的竺可桢,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
◎ 2011年人教版新疆阿勒泰地区石河子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对课文内容说明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一切的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这几句话表现的是斯科特他们在得知自己已在同别人的竞赛中失败时的沮丧心情。并不表明作者对斯科特探险队的评价不高。
    B.《在沙漠中心》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的圣埃克絮佩里,文章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如何脱险的经历。
    C.《真正的英雄》一文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讲演者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与人民一道共同仰视几位“真正的英雄”,这些平易近人的肺腑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
    D.“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有时也用来比喻不自量力。
  • 对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议论)
    B.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叙述)     
    C.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叙述)     
    D.愿上帝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保佑大家并给你们安慰。(抒情)  
  •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     ]
      在争创全国文明城的时候,作为一名志愿者,当你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时,一位中学生骑着自行车硬闯红灯,这时,你迎上去说:         
    A.喂,你想干吗?想找死呀?         
    B.下来,你已经违反交通规则了。
    C.同学,请你不要闯红灯!           
    D.你这家伙,懂不懂交通规则?
◎ 2011年人教版新疆阿勒泰地区石河子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仿照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       
      冬天的雪,                                                
  •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 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 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1、“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这一日记表达了他怎样的内心感受?
    答:                                                                                     
    2、“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这句话表现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怎样的品质和风度?答:                                                                                    
    3、“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斯科特这句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表现了他的怎样的心情?
    答:                                                                                     
    4、“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 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画横线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句中的“堡垒”指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                                                                                     
    5、“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                                                                                      
  •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最完美的礼物
      (1)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足食物和淡水,分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 
      (2)几天后,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 
      (3)“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4)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 掀开了头上的睡袋。昏暗无天日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 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5)“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寻找。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和一些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 
      (6)“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我只喝一口。” 
      (7)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 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8)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突然,大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9)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的目共睹的。 
      (10)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水了。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踉啮着要摔倒在大刘的怀里。大刘跑过去扶住他。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就晕倒在大刘的怀里。 
      (11)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下次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不到时候!” 
      (12)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让大家喝一口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 
      (13)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 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14)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15)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1.第(5)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什么?                                                                                      
    2.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7)段 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
    (1)“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____地喝了两大口水……”
    理由: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____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理由:                                                                                   
    3.第(10)段画线句“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
    根据文意,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 
    4.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答:                                                                                         
    5.把文中你最感动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 ,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
    1.填空。
    选文选自                ,从文体上看属于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                                                                           
    河渭:                                                                              
    3.翻译句子。
    (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
                                                                              
    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