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达标训练卷(B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而止(gǎ)
    B、尽态极(yán)
    C、浅(gē)
    D、收(liǎn)
    叱咤风云(chì zhà)
    怏怏不乐(yàng)
    以自慰(liáo)
    (hè)
    颦蹙(pín  cù)
    弱(léi)
    骨(biān)
    出(bèng)
    (shì)
    丧(jǔ)
    (mài)
    (bài)
  • 下面加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迹至(稀少)
    B、义愤填(胸)
    C、气冲斗牛(天空)
    D、而不舍(刻)
    人声鼎(开水)
    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
    毛骨悚然(恐惧的样子)
    乎不同(完全)
    马革尸(包裹)
    群蚁排(衙门)
    进退谷(是)
    略胜一筹(计数的用具)
  • 下列书写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修改。
    A、眼花缭乱 石破天惊 妥贴(改为____________)
    B、慷慨以赴 本色当行 相得益章(改为_________)
    C、面面相觑 叹为观止 班斓(改为_____________)
    D、斑斑驳驳 低回婉转 静睦庄严(改为_________)
  • 下面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修改。
      10年以来,一个戴眼镜的圆脸少年和他身边的朋友与敌人,一直牵扯着人们的神经——当年的顽童如今已然成人,但这种牵挂却从未改变。A、迄今为止,《哈利·波特》小说系列已被译成64种语言,B、全球总销量约3.25亿册左右,小说作者罗琳因这一系列图书的出版而成为亿万富婆,C、而根据小说改编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甚至重振了英国电影工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达标训练卷(B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鸟,那快乐就是一片湛蓝的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综合性学习。
      “追星”已成为一种时尚。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当然,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等。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名人的世界,去感受名人的魅力。
      活动一:介绍名人。
           请介绍一位你所崇敬的名人的主要事迹。
            ①姓名:__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
      主要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欣赏名人请说说你所崇敬的名人的闪光点及至理名言,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②闪光点:___________
      至理名言:___________
      客观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另眼看名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毛病,让人为他们感到遗憾。比如,我们常看到或听到,某某歌星偷逃税款、某某主持人索要高额出场费等等。那么,请你介绍一个你所崇敬的名人有些什么样的缺点?并谈谈该如何看待名人?
      ③缺点:___________
      看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
    ①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②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漳》唐·韦应物)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俄国·普希金)
    ④《木兰诗》中写木兰不愿接受功名利禄的赏赐而愿辞官回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吟诵黄河,赞美黄河。请写出关于黄河的两句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诗鉴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请简要地概括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_,后两句写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引发作者对友人思念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达标训练卷(B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该乐师是盲人,故自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孰:疑问代词,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怎能与在黑暗中走路相比呢)?”平公曰:“善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当涉猎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恐已暮矣  欲:__________________
    ④何不炳烛乎  炳烛: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乙)文中的一句话来规劝(甲)文中的吕蒙要重视学习,你认为最恰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指导(乙)文中的晋平公读书的方法,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读了上面(甲)(乙)两段文章,你得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
    让恨像花儿一样
    蝶舞沧海
      她曾是一个美丽健康的小女孩。她有一双灵巧的手,会画画,会弹钢琴,人人都说她是个小天使。
      11岁时,她的父母离异了,她被分给了父亲。继母是个恶毒的女人,对她非打即骂。她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担负粗重的家务。即便是这样忍气吞声,她的灾难还是来了。一天夜里,丧心病狂的继母挥刀砍下了她的右手。她的人生从此残缺不全。
      小小的她,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仇恨。继母被关进牢中服刑,母亲流着泪将她接到了自己身边。
      从一个正常人到残疾人,其中所经历的身心痛苦不言而喻。她的右臂成了一根肉棍,只能一切重新从左手学起。穿衣、吃饭、写字、游泳、骑自行车,每学一样都像在刀尖上舞蹈,那是血与泪的交织。而每一次血泪和疼痛,都会让她对继母的仇恨更深一层。
      有些戏剧化的是,不久花心的父亲又离婚再娶了,那个恶毒的女人和父亲所生的小男孩,也和当初的她一样有了同样恶毒的继母。小男孩不仅受到她所受过的苦,还遭尽外人的歧视,甚至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报应,这就是报应。母亲咬着牙说。
      她却沉默了,显得心事重重。让她的母亲所不能理解的是,从那后她竟然经常往小男孩那儿跑,偷偷给他送去好吃的,还把自己的零用钱给他。
      时光飞逝。高考她以609分的高分考入大学。学费无着,但因为她的特殊身份以及自强自立的事迹,引起了电视台的关注,电视台为她募得了两万元。念4年大学,两万元已算拮据,她却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将募款拿出一半分给了小男孩
      媒体一片哗然。记者采访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她说,那年他才一岁多,一切都不关他的事。她还说,以后自己辛苦一点没关系,但他8岁了,应该上学去。她最后的一句话更是掷地有声,她说她大学毕业后,如果那个恶毒女人还没出狱,她将全力供他上学。
      这个善良的女孩名叫左小萃,来自四川双流县。她的事迹使牢狱中的女人愧疚忏悔,也使千千万万的电视观众感动和反思。她的深明大义,让我们在这个残酷的故事里突然间峰回路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
      很多时候,面对仇恨,我们总是把它当种子一样种在心里,一代一代,无休无止,报复他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而一报还一报,一人做事一人当,不牵连,不波及,让它像花儿一样开在哪里便谢在哪里,这才是一种境界,才是人与人之间温馨和睦的真谛。(选自《创新作文·初中版》2007年10期)
    1、“她的深明大义,让我们在这个残酷的故事里突然间峰回路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结合文章来看,这里的“人性的光学与美好”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仇恨?请摘取文中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左小萃的伤痛,让大多数人都把矛头指在其继母头上,这似乎是合情理,毕竟是她直接制造了悲剧。但是,也有人认为还有其他人也该承担责任,你认为还有谁该负责?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你父母说些什么呢?请联系现实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
    我说不出
    马金瑜
      我说不出那四个徘徊在三里屯服饰大厦里的清洁工有多穷,她们都三十多岁了,聚在一角商量去吃两碗面条,谁也不敢带头,怕进那个里面装饰着荷花的餐厅。她们每天都拖餐厅门口的地,每天打扫餐厅旁边的厕所,每天都擦餐厅前面楼梯的把手。每到元旦了,餐厅门口的黑板上写着许多打折的菜名,菜名都很好听。她们在楼梯的角落里商量了好半天,一个年纪大的才说:“怕什么。”三个女人跟在她后面。餐厅的服务员吃惊地看着排着队进来的四个蓝衣服,还是那个年纪大的叫了饭。餐厅里灯光很亮,吃饭的顾客不停地看着她们,她们就坐在亮处,脸上红红的,高兴地说着话。我隔着玻璃,在心里深深地心疼着她们,脸上却呆呆的,好像我是另外一个人。
      我说不出那个扛着铁镐走在建外的民工身上有多少土。他的眼睫毛都被灰尘压住了,整个人是灰土的颜色。要过春节了,地铁口附近全是叫卖年货的人,等车的人,挤得走不动。他和他的伙伴们不用挤,人们为他们让开一条路,他们像是刚从土堆里出来的,有的人背着一卷绳子,有的人拿着一个看不出颜色的尿素袋子,有的人什么也没有拿,佝偻着腰,裤子抽在半腿,灰土里露出满头扎眼的白头发。走着走着,扛着铁镐的人在一个卖小猪罐罐的地摊前面站下了,他呆看着红底撒着金粉的小猪,卖东西的人说,十块钱,十块钱,我还给你个盒子。队伍里的一个伙伴说,赶紧走,买这个又没用。他说,寄给小孩。看看,他又跟着队伍走了,一步三回头地望着,走到红绿灯那里,那突然又跑回来,什么也没有说,从贴胸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十块,把包着的小猪抱在肚子上走了。我远远地跟着他们,不知道走了多远,像一个神经病一样流着眼泪跟在他们后面。北京的冬天风真大,真冷。我说不出住在北京草场地村的那些出租车司机每天是怎么睡着的。冬天,深夜一点,他们钻进不到一米六的低矮平房里,屋顶上只用砖头压着石棉瓦或者油毡,里面还有孩子的哭声。我说不出他们父亲的左眼是什么时候看不见的,这个靠种地和卖凉皮供两个孩子上完大学的农民说:“街上的瞎老汉不是多得很嘛,去医院有啥好看的,我是迟早要进土的人。”
      我说不出那个在新疆石河子老街口晒太阳,修自行车的老汉有多孤独,他坐在街边,一坐大半天,看下面农场来赶集的人,看着看着他就瞌睡了,头一歪就睡着了,苍蝇爬在他当午饭的半个馕上,人们走来走去的,没有人喊醒他。
      当我在出差的路上,啃着买来的一块馍馍,喝着矿泉水,看到和想到这些不会留下名字的人,我知道,我和他们是一样的人,尘土一样地落在我身上,饿了能吃上一碗饭,瞌睡了能有个地方躺下睡觉,能活下去就行了。我的父亲讲过,《古兰经》里说,要是福气不在这一辈子,那它一定在下辈子。我小的时候跟着父亲放羊,最喜欢听头羊脖子上的铁铃声,只有那丁冬丁冬的声音,让人感到无限的慰藉,也像是给人燃起希望的火花。羊能在厚厚的积雪和彻骨的寒风中行走,给人开辟出可走的道路。(选自《读者》2007年9月上半月刊)
    1、文章第一段写几个清洁工在元旦前夕,到餐厅里吃两碗面也不敢,却要商量一番。她们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章第二段,说说你从划线句子知道了那些信息?(不得少于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远远地跟着他们,不知道走了多远,像一个神经病一样流着眼泪跟在他们后面。”“我”为什么要跟在他们后面?为什么要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羊能在厚厚的积雪和彻骨的寒风中行走,给人开辟出可走的道路”这句话来结尾,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将一种深切的同情深深融入到刻画描写中,描写与情感交织在一起。请你说说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简析其作用(至少说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
    智慧的乌鸦
      西方丛鸦是乌鸦的一种。它们向来被看做一种不祥的鸟类。人们不仅讨厌它们漆黑的颜色和难听的叫声,更重要的是认为它们会给自己带来晦气。但现在科学家通过对西方丛鸦的研究,发现它们既聪明又可爱。人们应该摆脱偏见,为这种乌鸦正名。
      首先,西方丛鸦能够未雨绸缪,提前规划未来。这主要表现在它们对早餐的规划和选择上。科学家是通过一个复杂的实验了解到这一点的。他们将西方丛鸦放在一个大笼子里,笼子中有两个相互隔开的房舍。丛鸦可以由一个房舍到另一个房舍,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他们待的地方可能不同。它们可以获得三种不同类型的食物,狗干粮、松子和花生,这三种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一开始,科学家按时给西方丛鸦喂食,早餐被固定在其中一个房舍里进行。而后他们就不再固定时间,而是不定时地在晚上给它们喂食。结果发现,当西方丛鸦在某个晚上在那个房舍遇上这种“恩赐的晚餐”,它们就会存储一些平时在“早餐房”吃不到的食物,而且把一些狗干粮藏在放有花生的房舍里,将花生藏在放有狗干粮的房舍里。它们这样做似乎是为了能够改善一下第二天的早餐,让餐桌更加丰盛。西方丛鸦这种为将来计划的能力被认为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从这点来说,西方丛鸦也是颇具智慧的。
      西方丛鸦还能制造工具。它们能使用带钩的小树枝,把小虫子从树洞中钩出来;还能用自己的喙作雕刻工具,把一些硬树叶雕刻成尖利的工具,从而方便翻找昆虫等食物;有时它们为了吃核桃,会把核桃仍在马上上,让机车把核桃轧碎,等机车走后就飞下来吃被轧碎的核桃仁。有时在夜晚,当房屋起了火,丛鸦见到则会大声叫唤,希望警醒大家,以便可以扑灭大火。可惜丛鸦的一片好心却被人们误解。当人们看见丛鸦在天空叫唤,便认为是丛鸦带来了晦气,对丛鸦真是太不公平了。
      西方丛鸦还是个聪明的小偷。它们一旦发现其他的鸟将食物藏在某个地方,就会趁那些鸟不在的时候去偷取。更聪明的是,由于它们本身拥有了偷窃经验,它们还学会了防盗。他们要存储食物时,会非常小心地把食物掩盖起来,以防被其他的动物偷取。它们在埋藏食物时,倘若不小心被其他的鸟看见,不久它们就会秘密返回,非常狡猾地将食物转移,而这些,一般鸟类是无法做到的。这表明丛鸦能记住过去相关的社会环境,运用自己作为小偷的经验去揣度其他小偷的心理。然后采取安全的行动,以保护自己的食物。换言之,它们可以窥透其他鸟儿的心灵。这表明它们具有想象的能力。
      种种迹象表明,西方丛鸦不是只有小聪明,而是具有大智慧。(选自《大科技》吴大雅/文,略有删改)
    1、西方丛鸦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似乎”可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加粗的“”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的语言比较有特色,请选取一个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身边有不少动物像西方丛鸦一样,表现出惊人的聪明,请你列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
      以作家或者赛车手的身份定义韩寒显然太狭隘,他现在是一个明星。看现在的文娱新闻,跟韩寒名字牵连上的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郑钧、王朔、徐静蕾、白烨……这个名单可能越到后面越精彩。靠文字发迹的韩寒,高一时便拿到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名,之后退学,在《新民晚报》发表《穿着棉袄洗澡》,炮轰教育体制,旋即引发一场台风般的大讨论。搁在上海文艺出版社长达一年无音信的《三重门》立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成为畅销书。韩寒深谙这个时代的语言特点,他也完美地贯彻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硬道理。当白烨称“80后作家还没进入文坛”时,韩寒以一句“文坛是个屁”响亮回应。就像韩寒所言:“不管80后是多么粗俗,多么幼稚,写得多么差,以后的文学界都是属于他们的。因为他们活得更长,别人都死了,还剩下他们活着。”
      请以“张扬个性”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立意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