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人教版福建省龙岩市中都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根据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A(     )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B(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辨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婉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选词填空:  
      A:烂熳   浪漫             B:隆起    耸起  
    (2)给加粗字住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红 (        )         发jì(         )
    (3)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辨子(            )       婉如 (         )
    (4)用“油光可鉴”造句:                                                                       
     
  • 仿照下列句式,发挥想象,写出关于友情的比喻句。
    例句:友情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友情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
    仿句: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仿照下面示例(“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字数不限)
      示例:营造绿色城市     呵护地球家园 
                                                                                 
    (2)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冰心  
                                                                                                              
    (3)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福建省龙岩市中都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填空。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被公认为是“_______”。
  • 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  
    B.《我的第一本书》——胡适——父亲
    C.《再塑生命》——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  
    D.《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冰霜正惨凄,                         。(《赠从弟》刘桢)
    (2)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4)行到山穷处,                         。(《终南别业》 王维)
    (5)                         ,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福建省龙岩市中都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在上文的“(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_________(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看法吗?
                                                                                        
    3“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4.试概括文段大意。
                                                                                          
    5.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便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1.选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
    2.选文第1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试就母亲的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4.选文中,能体现母亲是“慈母”的事件有哪些?
                                                                                                  
    5.请找出选文第5段的中心句。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⑥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1.第①段中哪两个细节表现了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 
                                                                                           
    2.在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 
                                                                                           
    3.怎样理解“母亲停止了纳鞋,屋里一阵凝固般地寂寞”,“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屋内又沉默了”? 
                                                                                           
    4.文中说父亲“木讷”,怎样理解木讷的父亲“是座耸立的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