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人教版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三中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重hé    流zhú   住gěng 
    B.育fǔ   而不舍qiè     古gèng 
    C.妒jí     歌lí      qí 
    D.障píng     石pán     痛chì
  • 下面加粗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就头痛的他,竟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让人刮目相看了。
    B.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间小溪,两岸荆棘丛生。
    C.案情扑朔迷离,几个老公安研究了几昼夜也没研究出个眉目。
    D.这对于一班见贤思齐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利比亚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
    ④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三中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名著阅读。
      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的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1)上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名)的  《_________》   。
    (2)“我”的名字是____________,我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 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字 )
      新华社3月20日电  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江西省委组织部和湖北省人事厅日前发布公告,今年计划选聘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据介绍,此次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的全日制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和2010年的本科、研究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优秀本科毕业生经院校推荐也可报名应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其实,成长中的少年也有挥之不去的烦恼。现在,班上准备开展一次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简明有感召力的主题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筹划本次活动,你准备设计哪些项目?依照示例,补充完整。
    项目一:心情驿站:说一说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
    项目二:云开见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三:真情碰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过程中,丁一同学说出了自己一直以为王老师对他有偏见不知如何是好的苦恼,请你给他支一招,告诉他该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2、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河,母亲河!积淀了华夏几千年的文明,请写出关于黄河的一句完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三中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此诗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末句“莺啼”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 稍稍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    
    (2)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 
    (3)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伤仲永》一文运用了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小说回答问题。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李丹崖
      她是一个自卑的孩子,不爱和别人交往,许多小伙伴也对她敬而远之,更可悲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也差得一塌糊涂,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毫不留情地批评她,因为,同一道题,她至少能错三遍。
      她有自闭症,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许多同学开始排挤她,大家认为,她是一个闷葫芦,和她在一起,自己原本快乐的心情也会瞬间变得低落起来。她也察觉了伙伴们对她的疏远,于是,一个人搬着课桌,挪到了教室的角落里。从那天开始,她也觉得自己仿佛搬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对于她来说是事不关己的,她关心的只有窗外的世界,静静的泡桐花开了,穿过窗子透出丝丝香甜,鸟儿们在树间做了巢,每天啁啾地唱着,嬉戏着……她是多想让自己变成一只鸟儿呀!一只无忧无虑的鸟儿,和群鸟在葱茏的树木间追逐,在广袤的天际里振翅,她是个烦恼的绝缘体。
      春走后,夏天把秋天引了过来,窗外那棵泡桐开始落叶,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喑哑了嗓音,许多候鸟已经南迁。积攒了这么久,她第一次在一个课间痛哭流涕,她哭着说,都走吧,就连鸟儿也会抛弃她,曾经的一树新绿也变成了满眼枯黄,上帝为何非要给我一个黯淡的世界?
      不知道什么时候,班级里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老师姓徐,长得特像徐静蕾,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她,暗地里叫她“静蕾老师”。静蕾老师的第一堂课是带领大家玩成语接龙游戏,用黑板擦作为接力棒,传到谁那里,如果接不上来,就要罚唱一支歌,或者是写一篇作文。
      随着一声清脆的巴掌声响起,接力开始了,很快就传到了她。当时,她还在望着窗外发呆,不知不觉中,黑板擦落在她的桌子上。她先是一愣,继而听到同学们的欢呼声,那欢呼声带着一种刺耳的嘲弄。她不会唱歌,按照“游戏规则”,她选择写一篇作文,第二天交上去。静蕾老师是个非常和和蔼的人,对她说,没问题,即使第二天交不上来,只要用心了,写多少都可以。
      这一次,她把自己的心情写给了老师看——她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三岁那年,母亲就离家嫁到了外乡,父辛给她们娶了一位后妈,尽管后妈对她很好,但是,她总觉得那是一种虚伪。六岁那年,她的父帝得了一种怪病,从此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她失去了最后一位可以沟通的对象,于是,她选择了沉默。她在作文的最后一段里写道,她是一棵孤单的小草,生命里仿佛只有秋天……
      第二天,静蕾老师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她,说她是个守信的好同学,不仅按时交上了作文,而且写得很好,至于作文的内容,静蕾老师却只字未提。那天,静蕾老师把她的座位由最后一排调到了讲桌下的第一排的位置,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她一个甜甜的香吻!从那天起,她仿佛蝉蜕一样换了一个人,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成绩上去了,同学们也争先恐后地与她交往,学期结束,她还做了班长。
      后来,她考上省内一所名牌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教师。她给自己的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叫《草是风的一面旗帜》,她在课堂上说,即使是一棵卑微到近乎渺小的小草,也不会孤单,因为它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等待春天,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旗帜!
      也许谁也不知道,“草是风的一面旗帜”,那是静蕾教师在她的作文里给她的评语……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6期)
    1、本文的标题是“草是风的一面旗帜”,文中哪一句话对这个标题作了诠释?请把这句话摘抄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那天起,她仿佛蝉蜕一样换了一个人”,文中“她”前后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处的景物描写反映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在师范大学毕业后,为什么“义无反顾回到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天安门前看升旗
      在琐碎的日子里,人不知不觉就变得淡漠,似乎只顾着一家三口的事情,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在上心了。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冷静成一只涉水的白鹭,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冲动怎就全然不见了呢?
      这回去北京,蓦然就想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
      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竟都是极相似的心境。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
      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是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益升高了。
      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
      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么?
      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第四、五两段中加粗的“居然”“竟”两个词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看升旗后,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请结合文中的人和事,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设想一下,如果你亲临现场,你会走过一条怎样的长长心路?请用简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作。
      以《我不再___________了》为题,提示及要求:在初中生活中,你的行为或思想认识常常会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变化,请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或短语,例如“骄傲”、“自卑”、“感觉孤单”、“相信命运”、“和妈妈顶嘴”……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