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苏教版北京市昌平区澳华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安mì(      )的校园,被暮色浸透了。细柳、扁柏、小池、曲径……一切都蒙上了凄迷的调子,带着些凉薄的意味。独有一圃大理菊却盛放着,蓊蓊郁郁地开出一片花海。在沉沉的夕阳影里,鲜艳极了。那些shuò(      )大的花朵,每一朵都像一团火球,逼近去níng(      )视,火球中yùn(      )含这生命的烈焰,让人有zhuó(      )热的感觉。
  • 默写。
    (1)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2)淮南秋雨夜,                      
    (3)                          ,晒翅常疑白雪消。
    (4)转觉鸬鹚毛色下,                          
    (5)                        ,相伴过年华。
    (6)《池鹤》中“                                                    。”二句,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7)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                     ,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 根据原文填入恰当词语。   
    (1)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               ,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飞翔  飞舞  飞窜)   
    (2)看吧,它         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飞翔 飞舞 飞窜)   
    (3)这时你          (翻  掀   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 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 2011-2012学年苏教版北京市昌平区澳华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十一”长假期间,滔滔不绝的游客使各风景区水泄不通、热闹非凡。
    B.高中学农的时候,同学们挖土、抬沙,一个个精神矍铄、脚步如飞。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 下列一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变成了自己的艺术传统和民族特色。③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1)第     句,修改意见:                                          
    (2)第     句,修改意见: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鸟 鸣 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 
  • 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鸟是自然的使者,是人类的朋友。就“爱鸟”“护鸟”,请回答:
    (1)就如何爱鸟、护鸟提两点建议。
                                                                                     
    (2)设计两条有关保护鸟的广告词。
                                                                                     
◎ 2011-2012学年苏教版北京市昌平区澳华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本段描述的顺序(结构方式)是                                 
    2.用“         ”划出本段的中心句。
    3.最能表达这段文字的意思的词语是:(      )    
    A.笔直          
    B.绝无旁枝         
    C.倔强挺立         
    D.力争上游 
    4.本段从白杨树的                              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         美;最后一句已开始向描绘白杨树的         美过渡了。
  • 阅读《紫藤萝瀑布》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浅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换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的最嫩最好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文章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篇,有什么作用? 
                                                                                                
    2.“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的什么?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 阅读《草莓》,完成下面的题。
      草莓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______,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斯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_______。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______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这番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宇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的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漫进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1.根据语境,将“依然”“酣然”“盎然”分别填入第1段的横线中,依次写在下面横线上。  
                                                                                                
    2.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
    答:                                                                                    
    3.从行文思路看,第1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2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6.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5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
    有所剥夺的是:                                                                  
    有所增添的是:                                                                   
    7.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这里“六月的气息”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马说》完成下面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在原文横线处填写原句。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   
    (1)执而临之。   (      )        
    (2)勋十二转。   (      )
    (3)真无马邪?   (      )        
    (4)真不知马也。 (      )
    3.翻译句子。
    (1)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一句是:                                                        
    5.文中的“伯乐”比喻                  ,“千里马”比喻               “食马者”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的题。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惧:害怕。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1.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时)依林木之下      
    B.暗则(捆扎)麻蒿自照
    C.(背)笈从师            
    D.夫人好学,(虽然)死犹存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2) 常以净衣易之。
                                                                                                       
    3.这篇短文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