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人教版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诗句积累。
    (1)             __________  ,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2)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月下独酌》中“            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的孤独和苦闷。
    (4)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请默写出杜甫《登楼》中的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合上书页,静静的躺在床上,我不思绪万千。是啊,人的生命是那样的短暂而宝贵,我无法增加它的长度,但我可以努力增加它的宽度。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要做勇敢的攀登者,用脚步丈量每一座山峰;我要做无畏的航行者,用船桨征服每一处险滩;我要做                                         
      ②阅读名著是一种享受,它带给我不尽的欢乐,让我远离烦恼和忧愁。阅读名著也是一种心灵的慰籍,它帮助我战胜寂       (mò)和孤独,指引我认识善恶和美丑。阅读名著,使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 ; 寂       (mò)
    (2)第②段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        ,应改为       
    (3)请结合语境理解加粗的词语“长度”与“宽度”的含义:
    长度:                       。  
    宽度:                       
    (4)结合语境,在第段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使它与前面的两句话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要做勇敢的攀登者,用脚步丈量每一座山峰;我要做无畏的航行者,用船桨征服每一处险滩;我要做                                                                                    
◎ 2012届人教版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                  (职业)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                     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小说充满了奇异的想像和童话色彩,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是小说的灵魂所在,并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比如,小人国用                   来选拔官员,以此抨击英国官僚无能,讽刺高位厚爵者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按                    来区分派别,借此来讽刺英国党派间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在人兽颠倒的慧骃国 里,马是主人,靠理性和仁慈治理国家,人形动物“                  ”是邪恶肮脏的畜生,以此来辛辣地讽刺了人性邪恶肮脏的一面。
  • 综合实践。
      2011年5月31日是第24个世界无烟日。本次无烟日主题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口号是“烟草致命如水火无情,控烟履约可挽救生命”,为此,全国各地开展了“中国青少年远离烟草行动”的各种宣传活动,因为20世纪烟草流行导致全球1亿人死亡,如果各国政府不采取有力措施,这个数字将在21世纪变成10亿,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吸烟的青少年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学校为相应这次活动,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请按以下要求完成各项活动。
    (1)请你为学校的“中国青少年远离烟草行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2)你负责本次活动的黑板报工作,收到同学们送来的以下资料,请提取共同的信息拟一句话(20字以内),作为黑板报“数据说话”栏目的标题。
                                                                                              
      材料1:湖北省曾对武汉市、荆州市四所中学310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特别惊人:尝试吸烟率达3.4℅,高中学生尝试吸烟率达57℅。
      材料2: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有调查结果显示,26℅的中学生承认有过吸烟经历,其中3.4℅的中学生在最近的30天洗过烟,1.5℅的学生在最近的30天内每天至少吸1支烟,而大学生相应的数字是57.2℅、19.44℅和9.26℅。
      材料3:广西相关部门曾对全省6个城市的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25766人进行匿名各自填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尝试吸烟、开始吸烟年龄、经常吸烟、严重吸烟四项指标。结果尝试吸烟率为46.1℅,男生为65.5℅,女生为28.2℅,差异显著;开始吸烟年龄小于等于13岁的占24.1℅,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吸烟状况最严重,其中男生更严重,四项指标分别为84.7℅、43.6℅、22.1℅、3.8℅。
    (3)你是学校广播站记者小明,在这次活动中看到这一现象:虽然学校关于禁止学生吸烟的管理规定非常严格,但还是有不少学生下课后偷偷躲在厕所等地方吸烟。为此,你将采访学校校长。
    你会这样说:                                                                  
    (4)烟草的危害之大是众所周知的。你认为学校可采取怎样的方法来有效制止青少年学生吸烟呢? 
                                                                                             
◎ 2012届人教版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别让委屈再版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语文老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语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几乎都忘了,唯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请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功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到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
      听了这一番教训后,我倒没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
    1.本文写了三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其内容。 
                                                                                                   
    2.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件事中,“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这里,“再版”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件事中,当了教授的“我”对学生作业(论文)的处理是很慎重的,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5.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高的。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 
                                                                                                  
    6.你受到过与“我”做学生时类似的委屈吗?如果受到过,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和后来的认识;如果没有,请给老师们提一两点有关的建议。 
                                                                                                  
  •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初秋这一抹微风
    野田黄雀
      ①初秋这一抹微风,淡淡的,轻轻的,透着一丝凉意,拂过脸颊,浸进心里,像情人的手抚摸着你,这般的温柔,让人迷恋,令人沉醉。连蝉鸣声都变得舒缓而抒情,不再是那么刺耳和令人浮躁了。
      ②迎着初秋这一抹微风,徜徊在乡间田野,看着绿油油的秧苗,它们随着秋风轻轻摆动,让人如置身微波起伏的海浪。已经开始吐穗了,隐隐让人闻到了成熟的味道,收获的季节就要到了,它们昂着头,是对夏的藐视还是对秋的恭迎,怎么也猜不透。
      ③初秋这一抹微风,吹得满山的果树晃动着缀得弯了的腰肢。青涩的、泛黄的、红红的,各色的果实都在秋风摇曳中竞相露出了脸,平素让夏日晒怕了,将自己深深地躲在绿叶下,现在终于可以露一下羞涩的脸,大胆地看看外面的世界。鸟儿扑愣着翅膀,趁着秋风在树间轻快地飞来飞去,捉着迷藏。累了就悠闲地在树枝上休憩,“吱吱喳喳”唱着只有它们才能听懂的歌,享受着秋风带来的爽意。
      ④初秋这一抹微风,轻柔而多情,让人的心头变得惬意和开阔了。在世人的眼里秋多为悲凉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⑤光阴荏苒,掐指细数四季的轮回,春的希冀,夏的热烈,冬的冷峻,秋本是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偏怎么就给人以悲凉凄苦?在无奈和无助的时候,在人生潦倒的时候,在经过宦海沉浮的时候,人们在失意中总会想到秋。是因了枯黄的落叶?飘飞的柳絮?迁徙的候鸟远去的身影?还是人到中年,经历了世态万象,历经沧桑堪比岁月的秋季?
      ⑥初秋这一抹微风,本可以抚平夏日因炙烤而受伤的心灵的伤痛的,可人们往往总是带着悲凉的心境,哀怨的心绪,责怪的心理去看它,因而丝丝冰凉涌现心头。
      ⑦自然的四季是可以轮回的,错过了此时的风景,是因了我们此时的心态,也许还可以重来,去重新体味,去年的秋天、今年的秋天、明年的秋天,物事人非,我们会有不同的感悟,或喜或悲皆由心生。
      ⑧我们可能会从心底拒绝或接受这一抹微风的吹拂,触景生情,情是由心而生的,看到枯黄的落叶,我们可以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怜爱和崇敬,亦可以有“落叶飞花飘落地,唳累长空泪垂流!”的痛惜和伤感。
      ⑨我们的人生不可能像自 然的四季般轮回,注定了是趟单程车,沿途有许许多多的风景,错过了此处的风景,是因为我们没有看风景的心情,但却是永远不会再真正回到原来的风景,因而我们应该选择看风景的心情。
      ⑩古人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不可能没有挫折和磨难,如果总是沉湎于其中,苦苦地折磨自己,那么应该得到的也会失去。因此我们不妨学会“舍得”,舍弃一些东西,我 们也许会得到一些东西,这样想了,至少我们还会有希望。所以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笑对人生,我们便会去无限享受初秋这一抹微风带给我们的清凉。
      ?人生是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友情、亲情,社会、家庭,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不如意就忽略了这些应该珍惜的。当我们搭上这趟车的时候,是会出现很多小插曲的,虽不可能事事如意,但却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亮丽的色彩。如果我们都把这些看作是理所当然,然后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也许我们所背负的就会少很多,我们便会有更好的心情去驻足沿途的风景,奢侈的享受我们的人生。
      ?初秋这一抹微风,“道是无情却有情”,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生出无穷感慨。
    1.作者笔下的“初秋这一抹微风”都具有怎样的特点?
                                                                                                    
    2.“自古逢秋多寂寥”,但作者确不是这样认为的。在作者的心中,秋是成熟和收获的季节。文章有那些语句可以证明这一点?
                                                                                                    
    3.看到枯黄的落叶,平凡的世人大多会生出几多感慨。请模仿下面的句式,续写一句话,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愫。
      看到枯黄的落叶,我们可以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怜爱和崇敬,亦可以有“落叶飞花飘落地,唳累长空泪垂流!”的痛惜和伤感,亦可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告诉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要学会“舍得”。结合文本,你认为要学会“舍得”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去“舍得”些什么?
                                                                                                   
    5.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当我们搭上这趟车的时候,是会出现很多小插曲的,虽不可能事事如意,但却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亮丽的色彩。”的理解。
                                                                                                    
  •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   
    (2)小惠未,民弗从也(      )
    (3)小大之(      )                 
    (4)公将之(         )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请结合课文谈谈曹刿请见的原因 是什么?
                                                                                            
    4.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                    ”之时。(用原文词语填空)
    5.全文最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生动地刻画出曹刿的鲜明形象。请结合本文来做具体的分析。
                                                                                             
    6.有人说,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 按要求作文。
      雪莱有一句著名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啊,在我们追逐梦想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梦想正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
      请以“         来了,              还会远吗”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的体会,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立意自定,主题鲜明,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