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填空。
    《曹刿论战》这篇文字选自《______》,这是一部____史书。“齐师伐我”中的“我”指____。
  • 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又何焉(   )    ②辙乱旗(   )   
    战,勇气也(   )    ④曹(   )   
    ⑤牺牲玉(   )    ⑥肉食者(   )   
    逐齐师(   )    ⑧小信未(   )   
    ⑨小惠未(   )    ⑩敢加也(   )
  • 根据上下文填写古文句子。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 补出下列句子中里省略的内容。   
    ①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乃入见。   
    ②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_____分人。”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的第二部分试题
  • 结合文章,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肉食者(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案件)   
    D.齐师绩(大败)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堆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加粗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必以    ②小未孚   
    B.①齐人三    ②一作气   
    C.①遂齐师    ②故之   
    D.①既    ②彼竭我盈,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小未犏,民弗也。惠:_________从:__________
    牺牲玉帛,弗敢也,必以信。牺牲:_________加:___________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本文作了精辟的分析:“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例,却同时说的是战略防御的原则。”其中“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_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是指____之时,因为____,____,____,____;“辙乱旗靡”是曹刿____,____发现的。
  • 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创“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岁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历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说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括号中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①齐伐我(    )②又何焉(    )   
    ③肉食者(    )④牺牲玉帛(    )   
    ⑤小信未孚(    )⑥大小之(    )   
    可以一战(    )⑧齐师绩(    )
  • 用双音词的方法解释下面的词。   
    ①伐(    )②将(    )③请(    )   
    ④谋(    )⑤惠(    )⑥必(    )
  • 对下面各题进行最佳选择。   
    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何以战”是倒装句,宾语前置。   
    B、“神弗福也”的“福”是动词。   
    C、“公与之乘”的“之”指代曹刿。   
    D、“齐人三鼓”的“三鼓”指击鼓进军。   
    ②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此句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B、小惠未褊,民弗从也—一此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此句应读出“抒情”的语 气。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一一此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
  • 综合性学习活动。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荆州是驰名于世的三国鏖兵之地,有着深厚的三国文化积淀。下面以“说不尽的三国风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1)吟三国华章。阅读下面的语段,按编号填写诗文。      
      昔魏武吟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①_______,__________”,其志宏阔如宇;武侯临表:“受任于败军之际,②________”,其情沛然如注;孙权劝学,蒙日:“③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其事芳流千古。太守出猎,狂书“④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托古以言志;英雄梦回,忽作“马作的卢飞快,⑤____”,用典以抒怀;书生论史,偏说“⑥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借题以讽今。诗仙饯别,且吟“⑦________,中间小谢又清发”,激赏建安文风;稼轩登临,笑谈“天下英雄准敌手?曹刘。⑧__________”,总论三国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多少事,都在诗文中!
    (2)说三国俗语。三国人物和故事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形成了众多的口头俗语,如:“说曹操,曹操到。”“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能再说出一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三国人物。在荆州这个群雄角逐的大舞台上,各路豪杰俊秀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文韬武略、胆识才智和思想品格,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深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现在荆州举办“三国文化节”,要选择一位三国人物作为“形象大使”,你认为选谁最合适?说出你的理由。(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览三国胜迹。三国征战的鼓角已渐渐远去,但作为三国故地的荆州,多姿多彩的三国风物画卷依然随处可见。清向游客介绍一处你熟悉的三国文化景点。(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逼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清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掏阅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①由基: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阁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敌骑数千四面集
    2、解释下面的词语。   
    (1)忧(   )    
    (2)备(   )   
    (3)遁(   )
    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逸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⑧邪:同“耶”。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1)神弗也( )   
    (2)彼竭我( )   
    (3)明帝问何以致泣( )   
    (4)元帝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主要以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