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北京市师大附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旁(wù) 褓(qiǎng)   红妆素(guǒ) 尽职守(gè)  
    B.驾(líng)  (xiá) 留之际(mí) 根深蒂(gù)
    C.桥(jiàn) (gù)    斯底里(xiè) 重蹈覆(zhé)
    D.抽(yè) (jù)  尖嘴猴(sāi) 面面厮(qù)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驱除       味同嚼蜡       暄嚷       持之以恒    
    B.妖娆       吹毛求疵       阔绰       辛苦恣雎
    C.睿智       气吞斗牛       汲取       不言而喻    
    D.鄙夷       契而不舍       诘难       狂妄自大
  •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让学生用作文干预生活,表情达意,同时互相讨论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②如郑州108中,将传统的“独语式”作文改为“互动态”作文,强调生活是写作本源,重视生活触发,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③现在这个学校的学生最爱上的课是作文。他们的作文都是用真心真情写真实的事情和感受,发表真实的有独到且较深刻的见解。
    ④作文的确很难,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都在为作文苦恼,同时也在脚踏实地进行改革。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北京市师大附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古诗文默写。    
    (1)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2)故曰: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长大后,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4) 辛弃疾《破阵子》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边塞的景色,这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
    (7)吊影分为千里雁,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举国上下踊跃捐款捐物,这些钱物用于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玉树地震中,相当部分捐款是以匿名方式捐出的。中华慈善总会接收的捐款中,500万以上的匿名捐款就有9笔,其中最大的一笔是5000万。这两次地震的发生是直接促使了中国慈善事业的井喷式发展。人们的慈善热情空前高涨,其间还出现了一批诸如陈光标、沈翠英等令人感动的热心慈善人士。
      材料二: 世界巨富比尔·盖茨退休之际将总计市值58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悉数捐给名下的慈善基金会,没留给子女任何财产。盖茨说过,名下的巨额财富,“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
      材料三: 规模大的外资公司有很多,比如麦当劳、雀巢、家乐福、IBM等,但他们在中国的捐赠与他们在中国挣的钱是不成比例的。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在慈善价值理念上,外国人比中国人强。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著阅读。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 “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1)以上是“草船借箭”的故事,请问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除了这个故事,你还知道有关孔明的其他故事吗?请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草船借箭”孔明不得已用的计谋,他为什么去曹营“借箭”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北京市师大附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1—5题。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1.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
    沈奇岚

      ①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②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③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④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⑤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⑥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⑦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⑧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
      ⑨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⑩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长大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说的“父母框架”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要给父母以安全感,必须理解他们。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呢?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说,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可走。你赞成走哪条路?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1—4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尔而与之( )                                
    为身死而不受( )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⑷贫与贱,人之所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⑴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请你从甲乙两则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贫贱不能移”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强调的“义”与当今人们追求的“利”有无矛盾?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