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版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怀德片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用行楷书写下面的诗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下列各项中,加粗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pìn) 喃(nán) 手可得(tuò)    惑(gǔ)
    B.毛骨然(sǒng) 怩(niǔ ) 簌(sù ) 义愤填(yīng)
    C.徨(páng ) 笑(shàn )  惨绝人( huán  ) 守(sī)
    D.蹂躏(róu lìn) 嗫嚅(niè rú  ) 懵懂懂(měng ) (miè)
                               
  • 选出对下面的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
    [     ]
    A.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B.惟命是从:绝对的服从,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C.义愤填膺: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
    D.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丝毫无不同之处。
◎ 2011年人教版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怀德片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选出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         
    [     ]
      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从字面上找语言,语言就成了点缀,不能一针见血说到根上。_____________,因此,学习语言和体验生活是分不开的。
    A. 生活跟语言是不分开的。
    B. 语言跟生活是分不开的。
    C. 生活跟语言是联系密切的。
    D. 语言跟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 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例句: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
    仿写:                                                                                       
  • 默写填空。
    (1)《岳阳楼记》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平乐·村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童真童趣。
    (3)当一个人要表达怀才不遇的感受时,可用李清照《渔家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典故比喻自己想做官而没途径。
◎ 2011年人教版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怀德片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 .《铁骑兵》的作者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杨朔。(        )
    B.《钦差大丞》的作者是法国作家果戈里。 (     )
    C.《朝天子·咏喇叭》的作者王磐,明代散曲家。(     )
    D.《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
  • 阅读《寻找时传祥》中的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①今天,循着那渐被淡忘了的历史,记者重访时传祥的足迹,探寻他的生前身后。 
      ②偌大京城,人海茫茫,人事沧桑。   
      ③问起时传祥,一些中学生便摇头,几位大学生,也双眼漠然。在崇文门路边,遇到几位老师傅。“时传祥?!”惊讶中便有些激动,接着,就像是述说自己的光荣一样,“知道吗,那时咱这北京也有一种‘热’,那叫‘义务掏粪热’!”   
      ④“万里、崔月犁副市长跟时传祥背过粪,万里还说自已是时传祥的‘第一大弟子’;当官的、大中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参加义务劳动,连到北京出差的人也以同时传祥一起背一回粪为光荣……知道吗?那会儿来背粪得预约!”可是,很快,老人们就又有些愤愤地,“嘿!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   
      ⑤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些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的……     
      ⑥20世纪50年代,掏粪是纯体力活。背在肩上那半人多高的粪桶有十多公斤重,装满了粪便就是五十多公斤。时传祥每天掏完了再背,一天的总重量得有五吨。解放后,他掏了十七八年粪,基本上没休过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    
      ⑦他觉得这没什么:“不干好,人家不方便。”     
      ⑧花市下四条胡同耿大爷家厕所墙倒了,砖块掉进了厕坑。时传祥卷起袖子,用手把砖一块块捞出来,用水冲干净,再把墙头垒好,把厕所清扫干净。    
      ⑨1958年,运粪改用汽车了。时传祥说:“咱要人不等车、车不等人、加快周转、分秒必争。”在他的带动下,原来每人每天平均背粪50桶,一下子增加到93桶。刮风下雨也是一样。    
      ⑩1959年10月26日,时传祥出席了“全国群英会”。这一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接见了代表们。……
      采访时传祥老伴崔秀庭老人是在一天傍晚。老人住着挺宽敞的三居室,她指着去年春节时73岁的王光美来看她时的合影,便说起了李瑞环、倪志福等时常来看她的事,然后就一定要记者在她家吃饭。家里除一台电视机外,再也看不到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一听到要写时传祥,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记者默然。   
      几天前,记者与几位挺有身份的人士聊天。有人问:“忙什么?”“在写时传祥。”大家就笑。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说:“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1、解释文中划横线的词语。
    黯然:                                                                                     
    诚挚:                                                                                     
    2、第⑥段先___________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然后在两个段选写了两个典型事例,这两个典型事例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面的要求,从文中选取表现人物表情的词语,体会作者为什么要“循着那渐被淡忘了的历史”,“重访时传祥的足迹”。
    ①一些中学生_________;
    ②几位老师傅_________、__________;
    ③崔秀庭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前文看,文中画线的句子在写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时传祥精神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答:                                                                                             。 
  • 阅读记叙文《幸福铃声》,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我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④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都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话。
      ⑤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那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在那里。   
      ⑥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⑦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⑧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  
      ⑨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我们寝室昨天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⑩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1、文中第②段详细写了“我”家境贫寒,这样写的作用是___     __ 。
    2、除了文章第③段的加横线处外,⑦⑩三段还多次写见到了家乡的白桦林,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线句子对父亲采用                描写,刻画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4、从文章⑦⑩段加粗的语句,可以看出父亲的心理。父亲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5、为什么文章将电话铃声说成是“幸福铃声”?请说说你的理解。
                                                                                                            。 
  • 阅读《湖心亭看雪》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是日,更矣。       (止,停。)   
    B、 余一小舟。          (坐,乘)                                      
    C、 拥毳炉火。          (皮衣)                     
    D、 是金陵人,此。 (做客)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雾凇沆砀。
    译文:                                                                 
    (2)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                                                                   
    3、用横线画出写雪景的句子,这些句子采用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字的意思是________,在这里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文末借舟子的喃喃之语的作用何在?作者借西湖雪景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答:                                                                      
  •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请以“乐在其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情感,等等。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