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张家口市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考试(二)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粗的字注音。
      我(  )憬着美好的明天,我向往着幸福的未来。但我知道:美好明天与幸福未来的实现,需要(  )而不舍的拼搏,需要迎难而上的执(  )。
  • 按部首查字法在《新华字典》中查下列各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厝;查“厂”部,8画    
    B.固:查“口”部,5画     
    C.努:查“女”部,4画    
    D.裹:查“衣”部,8画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中,李锐同学首当其冲,率先跑到终点,为我班赢得了荣誉。
    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C.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D.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 河北省张家口市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考试(二)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面一段话的句子顺序不合理,请你调整。
      ①可以说,红歌影响了几代人,在许多人的记忆里挥之不去……②一首《我为祖国献石油》曾鼓舞多少有志青年投入建设祖国的热潮;③一部《黄河大合唱》曾激励多少中华儿女同仇敌忾;④一段《春天的故事》又让多少人回忆起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勃勃生机。⑤红歌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围绕某个主题创作而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合理的顺序是(只填句子序号):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                   __,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2)人生自古谁无死?_                       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                         _,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4)“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出了落花飘零却昂扬向上的精神,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在意境上更胜一筹。  
    (5)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思乡”有关的完整语句:                                  
                                       
  •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温家宝总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指出: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他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为此,希望中学九年级(一)班将利用双休日举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活动一:宣传发动]   
      宣传组的同学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了下面一则通知,请认真阅读,按要求答题。                           
                       通知     
      ①为了实现温总理提出的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号召,②我班将在这个双休日举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③希望同学们积极加入到读书人的行列,勤读有用之书,学做有用之人
    。                              
                   九年级(一)班班委会
    (1)通知的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疏漏,请找出来。
                                                                                                            
    (2)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答:病句是第          句。
    修改为:                                                                                        
    [活动二:推荐名著]
    (3)为了达到“读好书”的目的,同学之间进行了中外文学名著推荐活动。请从《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格列佛游记》《西游记》《水浒传》中任选一篇,推荐给同学,并根据下面的例句仿写,写出你推荐的理由。
      例句:读名著是和名家对话,认识名人,认识社会。读《三国演义》,众多英雄人物令我佩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让我事事动脑筋思考,周瑜的心胸狭窄让我随时警惕妒嫉之心,关羽的忠心和气节让我更加诚信。 
                                                                                                             
    [活动三:辩论交流]
    (4)全班同学围绕“熟悉名著内容的渠道,是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还足阅读名著原作?”展开激烈的辩论,如果你是反方,针对以下正方辩词你该怎样反击?
      正方:我方认为,熟悉名著内容的渠道应该是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大多数的名著都拍成了经典的电影电视,通过观看电影电视,我们可以轻松、直观地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熟悉名著的主要人物,并且能在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反方:                                                                                              
◎ 河北省张家口市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考试(二)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江城子”是这首词的              ,“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            
    2.请对“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进行简要赏折。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题。  
      【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粕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节选自《口技》)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摘自《独醒杂志》)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的词。
    (1)妇抚儿              乳:                                         
    (2)众妙备              毕:                                         
    (3)而过之,轴必坠地    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酿泉酒,泉香而酒洌   
    B.公与之乘,战长勺/令初不知爱,漫悬壁   
    C.试群猫,莫不然者/为坛而盟,祭尉首   
    D.作鼠一轴,献邑令/牡丹爱,宜乎众矣
    3.把下列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令 怪 之 黎 明 物 色 轴 在 地 而 猫 蹲 其 旁 逮 举 轴 猫 则 踉 跄 逐 之
    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下面的题。       
    纯真与练达
      ①纯真与练达是两种不同的素质,这两种素质在文学家身上,表现得尤为鲜明。  
      ②纯真,指的是文学家胸中一片赤诚,有时竞如未曾入世的处子。《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绝无掩饰地敞露胸襟,是其纯真;鲁迅让爱子骑在脖子上,吟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是其纯真;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为一曲《思乡曲》所动,竞于稠人广座之中失声恸泣,是其纯真;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田间,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口若悬河的雄辩家,据丁玲所记,说话还有些腼腆,这也是其纯真。至于作家写作时异于常人的诸般表现,更令人见其肝胆。传说汤显祖写《牡丹亭》至“赏春香还是旧罗裙”,抑制不住,跑到染房里落泪;狄更斯伏在自己的手稿上哀哭;福楼拜为他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服毒而痛苦呻吟;果戈理突如其来的哈哈大笑……作家坦然披露胸怀,让世人一览无余。没有这种纯真,作者绝写不出真性情的文字,而免不了时有造假。  
      ③练达,照字面上解,是熟练通达,实际上是对事情本质透彻的理解。《红楼梦》中有一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倘若剔除其世故的一面,便是很好的说明。上面列举的大作家都有各自的深沉,鲁迅的深刻固不消说,郭沫若又岂止热烈而已?对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恩格斯认为自己从中“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的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果戈理晚年为世界观所苦,终将《死魂灵》第二部手稿付之一炬,也是练达的曲折表现。没有这种练达,作家绝写不出深刻的文字,而难免要流于肤浅。  
      ④纯真与练达这两种不同素质,乍看来似若冰炭,然而,它们却应该而且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其实两者本来就是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文学创作要求文学家既纯真又练达。这是因为:只有纯真而无练达,任情感泛滥起来,文字自然缺乏深度;反之,练达有余纯真不足,又容易变得圆滑,文字也会失却光泽。我们看到,古往今来的大手笔总是两种素质兼而有之。我特别敬佩伟大的曹雪芹,你看,一部《红楼梦》,通篇是真情流露,“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同时又通篇蕴涵哲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⑤文学家既要纯真,又须练达,二者间充满辩证法:对待生活既充满热情,又能冷静进行剖析;立身处世既心无诡诈,又胸有准绳;不论何种际遇,既能深入进去,又能超脱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既能如痴如醉,走火入魔,又能冷心铁面,不断战胜自己;灵感之强烈,如霹雳经天,而思维之缜密,又如水银泻地;一篇写就,既能感情浓烈,色彩斑斓,又能鞭辟入里,力透纸背;甚至行文上疏密有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凡此种种,推而广之,都是纯真与练达之间的辩证法。  
      ⑥时代寄厚望于既纯真又练达的全素质文学家。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提到鲁迅、郭沫若、果戈理三个人,为什么第③段又重复提到这三人?换成其他人物的事例好不好?
                                                                                            
    3.根据第④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另外选取一个恰当的事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文章④⑤两段都是阐述“纯真”和“练达”之间关系的,能否删掉其中一段?为什么?
                                                                                           
    5.本文关于文学家素质的论述,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下面的题。      
    绝唱
      ①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②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③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④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⑤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⑥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桔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⑦留得残荷听雨声吗?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地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⑧它是满池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⑨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上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的赏析。   
    (1)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2)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3.文中②至④段写了荷的绿叶、红花,结合下文,分析其作用。 
                                                                                         
    4.下面是对第⑨段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一句的理解,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项(  ) 
    A.“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残荷,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   
    B.“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   
    C.“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雨声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   
    D.这两句没什么区别,表意基本一致。
    5.请你谈谈对这篇散文主题的理解。
                                                                                          
  •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一位哲人说:“把苦恼告诉你的朋友,你就只剩下半个苦恼;把快乐告诉你的朋友,一个快乐就变成两个快乐。”你有什么苦恼或快乐吗?请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信,向你的朋友尽情地倾诉吧!
      题目:写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要求:①抒发真情实感;
         ②格式正确;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二:一位65岁的老人想从北京市步行到上海参观世博园,她觉得这样游览世博园才有意义。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目的地。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
    这路途中的艰难险阻是否曾吓倒过您?您又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老人平静地答道:“没什么呀,一步一步地走路是不需要什么勇气的,关键是你的目标要明确,要清楚到哪儿去!”
      要求:①根据材料,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