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 那树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泥( nìng) (tān) (yù) (gǒng)
    B.庇( yīn) (huáng) 漏(xiè) 闲(yōu)
    C.息( qī) (chuǎn) (lì) 辉(xù)
    D.默(qì) 进(niǎn) (wō) (lóu)
  • 下面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断章取义 随声附和 世外桃源
    B.并行不背 记忆尤新 疏妆打扮
    C.出奇至胜 挑拔事非 头晕目炫
    D.继往开来 碌碌众生 走头无路
  • 下列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青翠的竹林,都在江水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____,就连我自己也融在那闪闪的绿色之中了。
    A.天空洒下落日的余晖
    B.湍急的河水推挤着船舷
    C.整个世界五彩斑斓
    D.天空和地面整个绿成一片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 那树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标点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B.“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
    C.啊,啊,树是没有脚的。
    D.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
  • 下列语句是用什么手法刻画树的?突出了树的什么特点?
    (1)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了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塌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
      在熙熙攘攘的汽车售票大厅的一角,一位60岁左右的男子似乎无视大厅里的禁烟标志,正在一边吸烟,一边等人。此时,一位年轻的控烟志愿者,走上前去对这位吸烟的男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 那树的第三部分试题
  •   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染上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了眼睛的同伴,她表现出乡间女子特有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1.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蚂蚁搬家时队伍几次被汽车碾成几段,秩序却毫不紊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细致地描写蚂蚁国的事情,有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道妇的传言可信吗?文中引用这样的传言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巨木之死
    布鲁斯·哈特切森
      ①不久以前,在温哥华岛舍间附近,有个人用锯机向一株参天蔽日的花旗松树下手,把这株长了好几百年的大树伐倒了。我在树墩上细数它的年轮,数到七百零三时,这些圈圈——也就是最近时代的记录,已经细得肉眼辨别不出。那人说,他新盖了个车库,这株树挡道,只好把它锯掉。
      ②他是个实际的人,不多思考,也不注意历史。可是任何史学家一见到这个锯断得利落的大树桩,以及地上那大堆断木,就会联想到许多事情。
      ③英国约翰王在伦尼米德签署大宪章时,在一片未知的大地上,林地内许多种子中,有粒种子发了芽,萌生了一点儿大的绿枝。哥伦布发现新世界时,那幼苗已是一株两百五十年之久的树了。一柄英国斧斩在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一世的颈上时,这株接近中年的树没有遭受斧头的损伤;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的时候,它开始衰老。
      ④这株树有多少次捉住春风,把它化为柔美的竖琴乐;用它数不尽的手指弹出夏日干爽的飒飒声;又在冬日发出风琴般的狂风怒号,却没有人在场聆听!
      ⑤没有一位数学家能算得出这些年来,它从泥土中吸取了多少亿万吨的水,输入树干和树枝。没有一位科学家能说得清楚它如何从土壤里吸取矿物质,把它们变成了树皮、形成层、树心和绿针叶。没有一位工程师能显示这么庞大的树身,怎么能在如此脆弱的树根上,直挺挺地承受了七百年的隆冬寒风和重压的积雪。
      ⑥在这株树的晚年,头一次见到它的,一定是漫游的印第安人,他的石斧太钝,砍不倒这么巨大的树做柴薪。随后来了钢斧和横切锯的伐木白人,领着一队牛车;他在树干上砍了锯了几下,徒劳无功,只留下一些痕迹。后来又有个猎人把一根长钉钉进树干,或许是为了挂起一只鹿来剥皮,多少年来,长钉已经锈烂,我用手指一捏就碎了。
      ⑦只有用犀利工具的现代人,才能了结一个享年七百多岁的生命。他开始动手,只花二十九分钟就毁掉了它。这株大树只稍微摇摆一下,锯开的木头厉声哀叫,枝叶像翅膀那样扑打,仿佛想飞逃,老树跟着倒下,大地像擂鼓般发出轰隆巨响。
      ⑧那人对自己干的事很满意,而今他可以把自己的车,方方便便开进新车房了。
    1.《巨木之死》是一篇带有很浓抒情味的_______散文。通过这篇文章,作者向社会上的人呼吁:要增强______意识,热爱______、热爱_______。
    2.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看到大树被锯断,作者产生联想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④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面人类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关系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远古时代
    古代
    近现代
    人类
    生产工具
    石斧
    鲁班锯
    电锯
    资源
    自然环境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渐显疲态
    山秃鸟绝水浊
    天黑尘扬地塌
    (1)用你自己的话概括图表所表达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上图所反映的现状,为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逐渐被吞噬。请你参加以“树”为话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后面的题目。
    (1)(有树的家园多美好)对滥砍乱伐者,你用怎样的古诗文名句来动之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的作用真正大)请从下列谚语、俗语中任选一条用进你对滥砍乱伐者的劝说词中。
    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②要想富,多栽树。
    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是一幅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漫画,请你说说对这幅图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