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输盘(qū)
      曾益其所不能(céng)
      蹴尔而与之(jiù)
    B.胡不我于王( xiàn)
      故患有所不也(bì)
      子墨子之守有余(yù)
    C.弟子禽厘等三百人(gǔ)
      惠子梁(xiāng)
      舜发于亩之中(quǎn)
    D.入则无法家(fú)士
      非泉不饮(lǐ)
      为身死而不受(xiàng)
  • 选出下列各组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攻亲戚所畔
      子墨子九距
    B.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发于声,后喻
    C.不知子矣
      已怪之
    D.是鱼之乐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对下列特殊句式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宋何罪之有”是倒装句,“之”是倒装的标志。
    B.“舜发于畎亩之中”是被动句。
    C.“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是省略句。
    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是判断句,“也”是判断的标志。
  • 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
    A.《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意思。
    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用原文语句填空。
    (1)《公输》中表明公输盘助楚伐宋行为实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助多助,失道寡助》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我们可以想到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自古至今都是人类的强烈愿望,请默写一句以战争为题材的古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 你喜欢阅读名著吗?那可是滋养你心灵的甘泉!请根据你对名著的了解,仿照示例,给下列名著写出一句精辟的话作为评论。
    示例:《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1)《格列佛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1)~(2)题。
    (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2)万于我何加焉(    )
    (3)贤者能勿耳(    )
    (4)此之谓失其本(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论述了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历史上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公输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下列各组加粗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的两组是(    )
    A.人
      奂山山市……,然数年不一见
    B.请
      不亦乎(《十则》)
    C.争而不得,不可谓
      赏赐百千(《木兰诗》)
    D.义不杀少杀众
      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鱼我所欲也》)
    E.而不争,不可谓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也(《十则》)
    2.下边的句子都是疑问句,哪一句与“宋何罪之有?”的语气不同(    )
    A.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
    B.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说说墨子对战争所持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雷抒雁

      “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 B) 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
      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在苇塘边。
      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欢管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
      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去。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
      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

    1.文中说:“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阅读全文,请将青苇记录季节变化的语句摘录出来,填写在横线上。
    (1)春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苇塘被孩子们看作乐园。请概括出令孩子们“快乐和欢愉”的四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先说说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的理解,再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加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后,你对孔子、孟子以及反映他们思想学说的《论语》、《孟子》一定有所了解吧?请以此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己命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