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菜(    )    ②生(    )  ③若(    )    ④谷(    )
  • 给下面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①传( )_________ ( )_________
    ②豁( )_________ ( )_________ 
  • 给下面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①络( )_________ 落( )_________
    ②倜( )_________ 惆( )_________
  • 解释下列词语。
    ①确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臃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部分试题
  • 根据所学课文填空。
      不必说_________菜畦,____石井栏,____皂荚树,____________ 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___,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______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蜈(gōng)  
    B.后(qiào)  
    C.尺(jiè)   
    D.和(ǎi)    
    博(yuán)  
    (luò)   
    (liǎn)  
    土(rùn)   
    宿儒(sù)   
    盆子(fù) 
    (chán) 
    (tuì)  
    过去(niù)     
    (báo)       
    士(shēn)      
    (xiá)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C.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是作者当时的乐园。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即早晨的花傍晚时拾起来,意即晚年回忆早年之事。
  • 选词填空。   
    (1)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____。(A.机密B.计谋C.机关)
    (2)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 ____,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A.欣赏B.鉴别C.鉴赏)   
    (3)叫我名字的___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A.陌生B.生疏C.生僻)
    (4)其中似乎___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A.确实B.确凿C.的确)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三部分试题
  • 鲁迅,原名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
  •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油(líing) 
    B.荒(miù)   
    C.石(pán)   
    D.痛(chì)   
    斑蝥(máo)   
    罚(chéng) 
    割(zǎi)   
    (hè)    
    妒(jì)     
    古(gèn)    
    (suì)    
    (wǔ)   
    (lán)       
    鸣(háo)       
    而不舍(qì)    
    义愤填(yīng)
  •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夜晚的风轻轻吹着,(yōu)_____静的夜,昏暗的灯,抛去城市的( xuān)_____嚣,一片素美、干净的文字如一首沁人心(pí)______的《高山流水》,让人心醉,无法自(bá )____。
  • 根据下面句子的句式,在画线处仿写一句,使之构成连贯流畅的排比句。     
      黄昏是一天之中最辉煌、最美丽的时刻,黄昏给人以悠闲的诗意,给人以宁静的温馨……不是么?黎明固然绚丽,但它给人以冷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晚固然恬淡,但它却无法闪烁出生命在世界里拼搏的那种伟大的绚丽的光芒……黄昏给人以冷静、深沉和成熟,伴之而来的将是成功、圆满和幸福。
  •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日益临近,你对它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经常和班里的同学谈起这个话题。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世博会,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你还希望自己能当上一名世博会志愿者,有同学说:“那么辛苦地去提供无偿服务,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这是不是有点犯傻?”对此,你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炉火》一文,回答l—4题。
    炉  火
    臧克家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波,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又干净。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挡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都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     
      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厅,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了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实有点冷清,而我的写作间兼卧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每晚,我必卧在床上的,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着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     
      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面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呼呼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趣地回忆起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情景。火,以它的巨大热量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通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有着同样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1984年11月24日(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1.“秋去冬来”,此时庭院里“芳菲”失色,叶子“辞柯”。作者在描写中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融入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绘了冬季与炉火相伴的两个生活片断,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揭示了“炉火”的哪三个特点?请结合这三个特点谈一谈“炉火”带给“我”怎样的感受和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凸显“炉火”的形象,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