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邹忌修八尺(     )余
    谤讥于市(     )
    (     )年之后
    (       )服衣冠
    时时而(     )进
    (     )、赵、韩、魏闻之
               
  •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面加粗词语。
    (1)邹忌修八尺余:___________       欲求于我也:___________
    (2)吾与徐公美___________               视之:___________
    (3)徐公不君之美也:___________   门庭市:___________
    (4)乃令:___________                        受赏:___________
  • 下列加粗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我者
    C.皆以于徐公    
    D.君
◎ 2012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第二部分试题
  • 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忌不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句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能面刺寡人之
    B.我与城北徐公美
    C.能谤讥于市
    D.虽欲言,无可

    是寡人之
    徐公来,视之
    服衣冠
    至于斟酌损益,尽忠言

  • 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体的历史著作《_______》。
    “讽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巨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加粗的词语。
    (1)臣之妻臣: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太宗论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请重法以禁止:_____________
    (2)朕当奢省费:_______________
    (3)徭薄赋: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重法邪: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
    (1)路不拾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旅野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跋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释】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而能知,可以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不改则累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  ①人非上智,孰无过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所不能
    B.则  ①惰慢骄,孝敬衰焉   ②至无可用,放之山下
    C.以  ①善小而忽之不为       ②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于  ①戒小恶,终无大戾   ②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