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孟子》两章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而去之                            
    (2)寡助之                     
    (3)天下                            
    (4)舜发于畎之中                     
    (5)傅说于版筑之间                    
    (6)天将降大于是人也________                                                        
    (7)空其身________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________  
  • 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非不深也      古义:                今义:                
    (2)委而奉之          古义:                今义:                
    (3)天时不如地利也  古义:_               今义:                
    (4)亲戚畔之          古义:               今义:                
    (5)管夷吾举于      古义:               今义:                
    (6)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                
  •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不同含义。
    (1) 城    三里之(      )               非不高也(      )
    (2) 拂    行乱其所为(      )       入则无法家士(      )
    (3) 士    管夷吾举于(      )       入则无法家拂(      )
    (4) 发    舜于畎亩之中(      )   于声(      )
  • 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孟子》两章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理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②多助之至,天下之(     )
    而攻之而不胜(     )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2.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①②⑧            
    B.①⑧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5.请你根据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____                   ,中心论点是____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孟子在选文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____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到成就事业要先经受磨难的句子是 ___                            。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_                     的问题,其中阐述后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是从____           面来论述的。  
    5.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死于安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阐述的观点,它表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顺境也能成才吗?”这是许多学生可能产生的一个疑问。对此,请联系历吏或现实生括中的事例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
    (2)兵革非不坚也_____   
         地不如人和_____   
  • 解释下列活用的词语。
    (1)苦其心志___                           
    (2)劳其筋骨____                         
    (3)饿其体肤___                          
    (4)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                          
  • 根据课文填空。
    (1)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支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孟子>两章》中的名句填写)
    (2)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两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 下列论据不能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就出来了。将青蛙放入温和的开水中,青蛙乐于待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   
    B.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C.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不料,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  
    D.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结婚时还待在实验室里,把结婚大事都给忘记了。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孟子》两章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面均是孟子的言论,试从中提出成语。
    (1)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    
    (2)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    
    (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    
    (4)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       )
  • 语言探究。
      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志,劳其筋骨……”,这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请简述他这样的一个事例。(50字左右)
                                                                                                   
  • 读下列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 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 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问题。  
    (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就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校一位初三班主任老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备考,决定让全班同学利用体育活动课的时间在教室里学习。如果你是这个班的班长,你将如何说服老师让同学正常上体育课?(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类文阅读。  
      鲁人刘仁嗜弈,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竟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下子,刘占势,诩诩然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之。
    [注释]①弈:下棋。②滞:停留。③竟:结束。④甫:刚刚。⑤诩诩( xǔ xǔ)然:夸耀的样子。⑥哂( shěn):讥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鲁人刘仁弈(         )      (2)刘愕然(         )
    2.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不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作创新。        
      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民心齐则国盛。请写(或编)一个关于“民心”故事。400字左右。
  •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  )    (  )民    (  )亩    胶(  )    乱(  )    拂(  )士    (  )益    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