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的第一部分试题
  • 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无尽的宝藏。走进“童年趣事”单元,在与名家“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会领略到一份别样的夹慰和美好;我们可以和鲁迅先生一起去鉴赏百草园多姿的美景,到三味书屋人声dǐng______沸的课堂里扯开嗓子念书;可以和贾平凹先生一起满地里找寻月亮的足迹,感受袅袅升起的奇幻气息,把那枚“天空中的印章”烙在心灵深处;还可以和宋学孟先生一起得意洋洋地爬柳树,咀jué______柳叶儿苦中带甜的滋味……
    ______  dǐng______ ______ jué______
  •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____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____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它____的多姿。
    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____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A、因为 只有 赞赏 顽强
    B、所以 只要 欣赏 倔强
    C、因为 只要 赞赏 倔强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政府千方百计减少人员和财产的伤亡。
    B.能杏保持良好心态是中国男子羽毛球队实现四连冠的关键。
    C.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D.尽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险,他还是坚持向上攀登。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几组句子中表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这能全怪我吗? 这能怪我吗?
    B.四年租金为三万元。 四年租金各为三万元。
    C.你的判断难道会准确吗? 你的判断不会准确的。
    D.我们难免会失败。 我们永远不会成功。
  •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__________》,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__________》。
    (2)如果请你推荐《朝花夕拾》这部作品给你的同桌,你将怎么阐述推荐理由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漫画《谴责》答题。
    (1)请简要描述漫画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让你来劝告漫画中的主人公,让她息怒,你会怎样说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回答问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____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概括选段所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看,本段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第一句中的“称为”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忆我的少年时光》,回答问题。
      上小学时,有一位教我们珠算的绰号叫shaoqian(济南话,意思是知了)的教员。他那法西斯式的教学方法引起了全班学生的愤怒。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抵抗。对于小孩子也不例外。大家挨够了他的戒尺,控诉无门。告诉家长,没有用处。告诉校长,我们那位校长是一个小官僚主义者,既不教书,也不面对学生,不知道他整天干些什么。告诉他也不会有用。我们小小的脑袋瓜里没有多少策略,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就是造反,把他“架”(赶走)了。比我大几岁的几个男孩子带头提出了行动方略:在上课前把老师用的教桌倒翻过来,让它四脚朝天。我们学生都离开教室,躲到那一个寥落的花园中假山附近的树丛里,每人口袋里装满了从树上摘下的黄色的豆豆,准备用来打shaoqian的脑袋。但是,十一二岁的孩子们不懂什么组织要周密,行动要统一,意见要一致,便贸然行事。我喜欢热闹,便随着那几个大孩子离开了教室,躲在乱树丛中,口袋里装满了黄豆豆,准备迎接胜利。但是,过了半个多小时,我们都回到教室里,准备用黄豆豆打老师的脑袋时却傻了眼: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安然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教桌也早已翻了过来。原来就并不能形成的统一战线,现在彻底崩溃了。学生分成了两类:良民与罪犯。我们想造反的人当然都属于后者,shaoqian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现在看到有人居然想砸他的饭碗,其愤怒之情概可想见。他满面怒容,威风凛凛地坐在那里,竹板戒尺拿在手中,在等候我们这一批自投罗网的小罪犯。他看个子大小,就知道谁是主犯,谁是从犯。他先把主犯叫过去,他们主动伸出了右手。只听到重而响的“啪啪”的板子声响彻了没有人敢喘大气的寂静的教室。那几个男孩子也真有“种”,被打得龇牙咧嘴,却不吭一声。轮到我了,我也照样把右手伸出去,“啪啪”十声,算是从轻发落,但手也立即红肿起来,刺骨的热辣辣的痛。戒走出教室,用一只红肿的手,把口袋里的黄豆豆倒在地上,走回家去,右手一直痛了几天。
      我的第一次“造反”就这样失败了。
      那时候,在我们家,小说被称为“闲书”,是绝对禁止看的。但是,我和秋妹都酷爱看“闲书”。高级的 “闲书”,像《红楼梦》《西游记》之类,我们看不懂,也得不到,所以不看。我们专看低级的“闲书”,如《彭公案》《施公案》《济公传》《七侠五义》《东周列国志》《封神榜》等。那时候,我们家没有电灯,晚上,把煤油灯吹灭后,躺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看。那些闲书都是洋光纸石印的,字极小,有时候还不清楚。看了几年,我居然没有变成近视眼,实在是出我意料。
      我不但在家里偷看,还把书带到学校里去,偷空就看上一段。校门外左手空地上,正在施工盖房子,运来了很多红砖,摞在那里,不是一摞,而是很多摞,中间有空隙,坐在那里,外面谁也看不见。我就搬几块砖下来,坐在上面,在下课之后,且不回家,掏出闲书,大看特看。书中侠客们的飞檐走壁、刀光剑影,仿佛就在我眼前晃动,我似乎也参与其间,乐不可支。等到脑筋清醒了一点儿,回家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常常挨数落。(选自季羡林《童年》,有改动)
    1.本文一共写了几件少时趣事?试用简洁的话言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第一次“造反”的成效如何?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小说类的“闲书”有怎样的兴致?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很多人都觉得小孩子读,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囚蚁》,回答问题。
      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而且所有的动物都可以从小养到大,就像人一样,摇篮里不满一尺长的小小婴儿总能长成顶天立地的大巨人,连蚂蚁也不例外。在歌里唱过“小蚂蚁,爱劳动,一天到晚忙做工”,所以我对地上的蚂蚁特别有好感,常常趴在墙角或者路边仔细观察它们的活动,看它们排着队运食物、搬家,和比它们大无数倍的爬虫和飞虫们作战……大约是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和妹妹忽发奇想:为什么不能把蚂蚁们放到玻璃瓶里养起来呢?像养小鸡小鸭那样养它们,给它们吃,给它们喝,它们一定会长大,长得比蟋蟀和蝈蝈们还要大。    
      这件事情并不复杂。找一个有盖的玻璃药瓶,然后将蚂蚁捉到瓶子里,我们一共捉了十五只蚂蚁,再旋紧瓶盖。这样,这十五只蚂蚁便有了一个透明整洁的新家。我和妹妹兴致勃勃地观察着蚂蚁们在瓶子里的动静,只见它们不停地摇动着头顶的两根触须,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来回地走动,似乎在寻找什么。我想它们大概是饿了,便旋开瓶盖投进一些饭粒,可它们却毫无兴趣,依然惊惶不安地在瓶里奔跑。它们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喊叫,可惜我听不见……第二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玻璃瓶里的蚂蚁。只见那十五只蚂蚁横七竖八躺在瓶底下,安安静静地一动也不动,它们全都死了;我和妹妹很是伤心了一阵,想了半天,得出结论:是因为药瓶里不透气,蚂蚁们是闷死的(现在想起来更可能是瓶里药味使小蚂蚁们送了命)。      
      原因既已找到,新的办法便随之而来。我找来一只火柴盒子,准备为蚂蚁们做一个新居。怕它们再闷死,我命令妹妹用大头针在火柴壳上扎出一些小洞眼,作为透气孔。当时已是深秋,天气有些冷,于是妹妹又有新的担忧:“火柴盒里很冷,小蚂蚁要冻死的!”对,想办法吧。在妹妹的眼里,我这个比她大一岁的哥哥是无所不能的。我果然想出办法来:从保暖用的草饭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这样,我们的蚂蚁客人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家了。我和妹妹又抓来一些蚂蚁关进火柴盒里,还放进一些饼干屑,我们相信蚂蚁们会喜欢这个新家。遗憾的是不能像玻璃瓶一样在外面可以观察它们了,但可以用耳朵来听,把火柴盒贴在耳朵上,可以听见它们的脚步声。这些窸窸窣窣的声音极其轻微,必须在夜深人静时听,而且要平心静气地听。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中,我曾经有过不少奇妙的遐想,我仿佛已看见那些快乐的小蚂蚁正在长大。它们长出了美丽的翅膀,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大蟋蟀……     
      然而我们的试验还是没有成功。不到两天时间,火柴盒里的妈蚁们全都逃得无影无踪。我也终于明白,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对它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选自赵丽宏《童年笨事》)
    1.童年的“我”产生喂养蚂蚁的奇想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词语“晾惶不安”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对两次“囚蚁”过程及相关细节描写得非常详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对文中画线的语句略作点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文章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
      鲁迅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是一段记忆,每当回忆的时候,幸福总充满着我的心灵,时时温暖我渴望的心灵;这是一段过往,尘嚣已经远离,留在心里的只是梦似的温暖,回望曾经的温暖时光,总会安慰我们孤独的心灵。    
      请以“温暖的记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