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山东省临沂市八湖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确(záo) (suí) (niù) 一拍合(jì)
    B.妒(jí) (pō) 痛(zhì) 而不舍(qiè)
    C.祷(qí) 鸣(háo) 起(dié) 气冲牛(dǒu)
    D.田(lǒng) 心(qiǎn) (hè) 为人知(xiǎn)
  • 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
    [     ]
    A.菜畦 臃肿 励尽心血 鞠躬尽萃
    B.赫然 仰慕 迥乎不同 锋芒毕露
    C.斑澜 妇儒 杂乱无章 一返既往
    D.磬石 深隧 马革裹尸 扑朔迷离
  • 结合语境,对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他(福楼拜)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C.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踌躇:这里是犹豫的意思。
    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群蚁排衙:这里指密集紧凑地排列着。衙:衙门。
  • 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
    A.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
    B.“行啊,”小敏回答说:“叫我干什么都行”!
    C.这是你的球鞋呢?还是他的?
    D.姐、妹俩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去西北的火车。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山东省临沂市八湖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每次考试,他都紧张得忘乎所以,做题时常常丢三落四,顾此失彼。
    D.福楼拜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的讲述往往使人惊叹不已
  •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理解:运用拟人的手法,“低唱”“弹琴”流露出“我”对它们的喜爱之情,都让我们感受到“我”对百草园的热爱。
    B.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话唱歌吧!”
      理解:这句话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意在表现小弗郎士喜欢鸽子,希望鸽子用法语唱歌。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理解:运用互文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情况。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理解: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木兰回家后的喜悦之情。
  • 下列作品、出处、作家(编者)、时代或地区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鲁迅——现代
    B.《爸爸的花儿落了》——《城南旧事》——林海音——台湾
    C.《木兰诗》——《乐府诗集》——郭茂倩——明代
    D.《伤仲永》——《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北宋
  • 填空。
      《朝花夕拾》是_________唯一一本_________集。全书10篇文章,记述了他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抒发了他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记叙他_________的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山东省临沂市八湖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用原文填空。
    ①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②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③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⑥《木兰诗》中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木兰诗》中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
    ⑧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你提取下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学校图书馆的现状。
    【材料一】我校图书馆经过10多年的建设,目前共有纸质图书三万余册,包括文学、历史、科技、教育、外语、计算机等类别,纸本期刊杂志60余种,藏书总量在同类校中名列前茅;图书馆除了收藏有印刷型书籍和期刊以外,还有中外经典影片、音乐唱片、教学录像等音像资料。
    【材料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加粗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即诗四句 孤常读
    B.立有 遂与外人
    C.蒙以军中多务 停数日,去。
    D.不可不 不使
    2.翻译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文段都在写人的变化,第(1)段方仲永从“指物作诗立就”最终落得__________(原文),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原文);第(2)段中鲁肃的赞叹从侧面反映出__________,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__________。
  •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回答文后问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同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另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9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小,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中心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__________的精神。(填一成语)
    3.文中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请从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完成文后问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③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④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⑤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⑦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⑧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⑨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 “尚可” “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⑩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既写了对徐先生的回忆,也写了自己当时的印象和受益之处。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回忆的内容
    当时的印象或受益之处
    相貌神态、上课发怒
    提高了我对国文的兴趣
    让我的作文硬朗挺拔
    2.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含义,及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徐先生身上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特点,请你举出一二例进行分析。(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
      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在你的实际生活中,一定有许多令你难忘与感激, 对你产生了深刻影响的人。请以“他(她)影响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