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发(liǔ) 
    B.摩(suō) 
    C.两(pǐn) 
    D.系(yiíg)
    (zōng)
    唐(tuí) 
    透(tī)  
    选(lín) 
    (zhóu)    
    情(zì)      
    道(chēn)    
    (shuāng)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跻身 
    B.依恋 
    C.赫然 
    D.懊悔 
    劝慰  
    踌躇  
    殷勤
    莽撞
    相得益彰  
    初露头脚  
    声名远扬  
    不能自己
    牛毛细雨   
    当之无愧   
    魔天大厦   
    不辞劳苦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与“90后”交往的规则之一:回顾自身,过去10年你的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动摇与变化?在你依然因为你的价值观而迷芒的时候,先不要动辄急着谴责别人。若要和“90后”谈理想,必须自己先有理想;若要批评“90后”的不思进取,就要先批评你自己的事情中止或声势削弱。动物园外手武足蹈的无知游客,岂不是比猴子更可笑?   
    (1)请用精练的成语代替文段中的画线部分: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加粗词语“动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 把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的第二部分试题
  • 根据语境,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美丽的浪花,是在浪涛与礁石撞击中恕放;璀璨的火花,是在铁锤与铁砧敲打中迸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居里夫人经常利用夏天水果上市的季节,购买便宜的水果自制成果酱,以供冬天时食用。除了做实验外,她还煮饭、烧菜、洗衣、照顾孩子及年迈的公公。     
      材料二:我国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不讲究吃穿,办公室的设施也很简单。他捐出百万元作科研基金,自己添置衣服时却挑选便宜的,有一次,他花100元买了7件衬衣回来,还和大家夸耀可以穿好几年。他非常关心农民后代,捐助了多名困难学生。
    (1)这两则材料的相同主题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让你以记者的身份采访材料中的一位,请你根据材料内容设置一个采访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著阅读。 
      全宅子里,谁也不喜欢这位“好事情”,大家都用讥笑的口气说他;那个快乐的军人妻子,叫他“石灰鼻子”,彼得伯伯叫他“药剂师”和“巫师”,外祖父叫他“妖术师”、“危险人物”。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谁?请概括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一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赵普》一文,回答1—4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普少吏事(    )   
    (2)读之日(    )   
    (3)普颜色不变(    )   
    (4)他日缀旧纸(    )
    2.翻译下列句子。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两件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普有哪些性格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青春在弄堂里别样生长》节选,回答1—3题。   
      在我的印象中,爸爸妈妈是一张褪色的照片:爸爸穿蓝格的衬衫挽着漂亮的妈妈。外婆对我说,他们出国了,等你长大了就可以去找他们了。  
      也许,这是一个很容易被拆穿的故事,但小时候,我一直相信它是真的。当弄堂里的小朋友都笑我没有新衣服、新书包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告诉他们,我爸爸妈妈在国外呢,很快就会回来了。
      我和外婆生活在繁华的上海,不过这些好像都与我们无关。我们住在地板会咯吱响的弄堂,生活俭朴到让我常常想:为什么我家的早餐只有白粥和咸菜。  
     小学的第一个学期,我的早餐突然变得丰富起来,有时会是小笼包,或者是硕大的麻团。我问外婆:    
      “你怎么给我买这么好吃的早点?”
      外婆喜欢叫我“毛头”,她说:“毛头上学了,就是大人了,要多补营养。你可要像你爸爸妈妈那样好好 学习啊。”
      我点着头说:“好啊。”满嘴都是小笼包的肉香。
      或许因为真的很小,外婆说我上学需要营养,似乎就应该有好吃的东西,我从来没有想过,好吃的东西究竟是怎么来的。直到有一天,被弄堂的小朋友围在墙角,叫我“剩饭毛头”时,我才知道,我每天美味的早餐,是外婆从“白玉兰小吃”捡来的。
      那天,我气鼓鼓地跑到“白玉兰”,透过干净的玻璃窗,我看见瘦小的外婆站在宽敞的店堂里,等着每一桌客人就餐完毕,在清洁员还没赶到之前,抢下没吃的包子。
      外婆被我的突然出现吓了一跳,尴尬僵在脸上。过了好久,她才窘迫地说:“饿了吗?小笼包我都买好了,咱们这就回去。”
      知道吗?六岁的孩子真是很单纯。我曾经为同学的嘲笑责问过外婆,甚至连续一个星期都没和她说话。可在那个还不能很好分辨对错的年龄,散发着诱人香气的食物,总会在放学之后悄悄占到上风。直到有一次在肯德基捡到一个几乎完整的汉堡,我兴奋地拿着它跑回家,送到外婆的面前说:“外婆,你吃啊,汉堡呢。”
      外婆吃惊地说:“你哪来的钱买的?”
      我说:“是别人剩的……”话还没说完,外婆就打了我一个耳光。她高高举着手,大声说:“你把它给我扔了,谁让你捡的?”
      我捂着脸,倔犟地说:“你不也是捡包子给我吃吗?我怎么就不能捡?”
      外婆一瞬间愣住了,重重挥下的手,却狠狠地打在自己的脸上,她说:“外婆错了!”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外婆哭,她瘫坐在地上像一根失水的蒿草。我扑在她的怀里,大声哭着:“外婆,你 别打自己啊,毛头知道错了。”
      在那之后,我和外婆再也没有去捡过“早点”或者“汉堡”,而我也度过了只有白粥咸菜,却自珍自爱的童年。(节选自《青春在弄堂里别样生长》,作者小语聒碎,略有删改)
    1.整体感知——为什么外婆自己“捡”包子却不允许“我”去“捡”汉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画线句子“外婆被我的突然出现吓了一跳,尴尬僵在脸上”中的“僵”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验情感——“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外婆哭”,外婆的“哭”中包含着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节选,回答文后各题。    
      ①我没有拿到第一名。事实上,我没有拿到第四名,第五名,甚至第六名。我被甩在后面,拿了第七名。我无法理解,一下子哭了起来。我跑到评委跟前,嘶声大喊:“太不公平了!你们骗我!”     
      ②我父亲不得不过来拉住我。一个也没有获奖的女孩子摸摸我的肩膀,说:“没关系。我们拿了一个安慰奖。”安慰奖是一个金丝毛玩具小狗。
      ③我把她的手撇到一边,说:“你弹得差劲儿,和我不一样。我该得奖的。”     
      ④我意识到我这样对她很残酷,但在比赛中失败受到的伤害淹没了我对她的同情感。那时的我是个输不起的人。直到今天,我还为我那天的表现感到羞愧。     
      ⑤我看着那只玩具狗,踢了它一脚。我不想要安慰奖。我无法,也不愿意平息下来。但父亲让我把小狗捡了回来。在回沈阳的列车上,我们默默无言地对坐着。我把小狗抱在膝上,它好像是在嘲笑我。它不会叫,也不会哭泣。它只是面无表情地盯着我,提醒我看着别人拿走我崭新的钢琴那灾难性的一刻。     
      ⑥朱教授知道我比赛输了有多难过。她试图劝说我,让我从大局看:“你心中有想赢的欲望,这很好,因为它给你动力,让你在冷飕飕的夜晚,还有大热天里都能坚持练琴。但你不会一直赢。没人能那样。你会经常获胜,感受到胜利的甜蜜,你会很享受。但你一定得知道,一个艺术家的生命会充满了失望。失望是无法避免的。不管你喜不喜欢,我们一定要学会走过失望,继续生活。”       
      ⑦我抗议说:“但那是评委不公平。”       
      ⑧“我们无法控制评委如何做决定。不错,有的评委是不公平,有的有偏见,有的甚至听不出好坏,品位低劣。但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评委都是公平的。大多数评委都会奖励有才能的人。但是评委和老师一样不是完美的,我们都会出错。我们都会遇到其他艺术家比我们要弹得好,不管是因为他们经验更丰富,还是他们准备得更充分。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如果每次竞赛失利,你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准备下一次的竞赛就会难上加难。你还是个小男孩儿。我理解,对男孩子来说,失望的感觉不容易对付。但作为一个艺术家,你已经是个小大人了。既然如此,你必须学会直面现实。这次打击虽然惨痛,但你一定要克服失望的情绪,然后重整旗鼓,再奋力出击。”朱教授擦干我的眼泪,亲了亲我的两颊。在那一刻,我是全心全意地爱戴她的。      
      ⑨那次失利后,我练琴比从前练得更勤奋了。把金丝毛小狗放在我那架旧钢琴的踏板边上。每次我弹错了一个音符,我就踢它一脚,骂它一句。小狗成了我的出气筒,为我的不足付出代价,因为我拒绝接受那些不足之处。尽管听了朱教授的一番智者之言,我还是下定决心,绝不在比赛中再次失败。如果这意味着需要加倍努力:通宵练琴,那也在所不惜。(节选自《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他被美国的报纸誉为“最伟大的年轻钢琴家”,《Teen People》选他为改变世界未来的二十名年轻人之一。3岁学琴,5岁即在沈阳钢琴比赛中获第一名;13岁时获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1997年,他获美国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奖学金;2002年,年仅20岁的他成为第一届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得主。这个男孩就是有着钢琴“彗星”之称的天才音乐家郎朗。
    1.如果给这段节选的文字拟个标题,你打算怎样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比较一下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原文:事实上,我没有拿到第四名,第五名,甚至第六名。我被甩在后面,拿了第七名。
    改文:我被甩在后面,拿了第七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仔细阅读第⑧段,然后照样子填写。   
      朱教授在劝说“我”的时候,说“评委和老师一样不是完美的”,这是告诉郎朗对人要宽容;又说“我们都会遇到其他艺术家比我们要弹得好”,这是告诉郎朗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最后她希望郎朗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子体现了郎朗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文,再看看选文后关于郎朗的简介,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用一个凝练的句子表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但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充满童心的老爸,也许却是你满架的好书或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鹿”;或许,你沉入音乐海洋便“沉醉不知归路”。
      请以“我最好的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以记叙为主,要有描写,并适当进行抒情和议论;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