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精编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曹刿论战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又何焉(  )    肉食者(  )    牺牲玉(  )  
    小信未(  )    下视其(  )    望其旗(  )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齐伐我(   )②衣食所(   )③弗敢也(   )    
    ④神弗也(   )⑤而衰(   )    ⑥望其旗(   )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含义。
    (1)又何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3)牺牲玉帛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4)小大之狱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5)可一战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 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______》,传说是_______时期_______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_______体史书。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_______,具体来说指的是_______。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_______ ,开始追击的时机是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精编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曹刿论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面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

    A.宋何罪之有?    
    B.又何间焉?   
    C.何以战?    
    D.万钟于我何加焉?

  • 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挑拨离
    B.遂逐齐  三人行,必有我
    C.望其旗  所向披
    D.忠之也  予作文以寄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精编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曹刿论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课文《曹刿论战》回答下面问题。
    1.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两处写鲁庄公的鄙陋?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军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⑧邪(yé):同“耶”。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1)神弗也_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_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以致泣________________
    (4)元帝之 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主要以__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
    【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究发现。 曹刿在课文中认为战前的政治准备是什么? 这与孟子的什么观点非常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句子。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利用手机、互联网进行交流的方式越来越普遍。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其QQ空间所写的一句节日祝福语,请你照样子帮他再补写两句。   
    惦记,无声,却很甘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口语交际。     
      学习本文后,同学们对鲁庄公这个人物颇有争议。下面是一个同学的看法:缺点再多的人也必定有其可取之处。鲁庄公虽然愚钝、平庸,但他能积极纳谏,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种精神是可贵的。正像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也应该培养这种谦虚求真、不耻下问的品质。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请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 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撒。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_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___”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__________,【乙】文写的是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这一句。
    2.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再举出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我的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